国资最高出资比例可达90% 湖北放大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16日讯(记者 李明明) 湖北为推动创投发展又出大招!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从实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股权投资高地;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加大优质项目供给,促进资本赋能实体经济;营造行业良好生态,激发投资市场活力等4大方面着手,提出21条具体措施,全力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湖北的发展。

《措施》中亮点颇多,提出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上限提高到90%。一位接近湖北国资的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本次湖北政府为了吸引更多资本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可谓是诚意满满。也意在GP募资难的当下,降低社会资本募资难度。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措施》与此前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为《若干措施》),在国资最高出资、加大科创天使投资支持力度、力争2至3年在全省形成超过2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等关键词上,重合度颇高。

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上限提高到90%

具体而言,湖北本次干货满满,尤其在出资力度上。

在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吸引带动社会资本方面,《措施》提出,建立省市县联动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相互参股基金,省政府投资基金对区域分母基金的认缴出资比例上限提高为25%,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上限提高到90%,减轻市县政府出资压力,降低社会资本募资难度。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今年初,《若干措施》就曾着重提到,要支持市县设立区域投资基金,形成财政出资合力。省、市、县级政府共同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省级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基金,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80%。

一位接近湖北国资的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本次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从80%提升到90%,是省引导基金最新的出资标准,真金白银的体现了对募资困境当中的GP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子基金都放宽到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上限到90%,只是对区域性分母基金如此。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LP出资活跃度进一步下跌,整体共有2953笔出资,环比下跌16%。

在此前的中国机构LP投资论坛2024上,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省引导基金资金量充足,而且投资意愿很大,希望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投资光电子信息产业、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产业、文旅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产业、数字经济、卫星相关产业、新材料等9个赛道,每一个赛道计划对应的计划投资额度基本都在10至20亿之间,希望市场上优秀的GP踊跃申请,把资金用在实处,带动湖北省的产业发展。

《措施》也提到,到2026年底,力争湖北省注册基金数量达到2000只以上,基金管理规模每年增长20%,30家以上头部机构落户湖北。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全省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79家,管理私募投资基金1266只,管理基金规模2471.13亿元,备案基金注册资本6094亿。

在招引头部机构落户上,文件还重点提出,各地要将招引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范围,加大市场化招引力度,吸引境内外头部机构来鄂落地,对招引头部机构有重大贡献的管理人核心团队(高管)、中介机构、行业商协会,所在地政府可给予一定奖励。

充分发挥200亿元省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

《措施》的另外一大重点,是强调要充分发挥200亿元省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

《措施》提出,强化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功能,充分发挥200亿元省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市县设立区域政府投资基金,重点聚焦天使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绿色低碳、军民融合等市场失灵领域和产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若干措施》也提到,设立首期规模200亿元的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联动效应,支持市县设立区域投资基金,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运用参股基金、投贷联动、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据了解,首期规模200亿元的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于去年7月正式落地,是由湖北省政府出资设立、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引导基金,计划与湖北省内各地形成联动效应,力争2至3年在全省形成超过2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

在200亿的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之外,《措施》还准备撬动更多国企投资参与湖北省内的股权投资。

文件提到,要提高国企投资基金放大效应。探索适合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特点的国资监管和考核办法,构建早期项目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基金整体核算、市场化估值的绩效评价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与国企投资基金配套的监察审计制度和尽职免责机制。充分发挥500亿元省级国资母基金作用,撬动各方资本,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省级战略性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力争2-3年内,省级国企投资基金参股基金目标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方面,出手更是相当大方,文件提出,要发挥100亿元“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作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湖北省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满足一定条件的,给予其管理机构最高累计不超过300万元奖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

据悉,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是由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出资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

不仅如此,文件还在如今的热点话题股权投资退出渠道上,提出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推进实施国资基金份额进场交易。引导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基金(S基金),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通过份额转让、被投企业并购重组、实物分配股票等方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