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改变危险品物流?危险品运输的机遇与挑战|行业观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创板日报》5月16日讯(特约记者 陈俊清 记者 朱凌)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新能源产品强劲的出海势头无疑为危险品物流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日前,中德危险货物高峰论坛在江苏太仓圆满落幕,来自中德两国政府协会、行业协会、以及投资机构等出席出席本次论坛,就锂电池储能产品出口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市场、以及运输帮助企业将本增效等多个议题进行演讲讨论。

新能源改变危险品物流?

简单来说,危险品运输是特种运输的一种,是指专门组织或技术人员对非常规物品使用特殊车辆进行的运输。这些物品具有易燃易爆、强烈腐蚀性等特性,因此运输过程存在巨大的危险性。危险品运输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审核,并且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才能有资格进行。

危险品运输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线等性质的货物。玉漭物流CEO杨洪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光伏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力储能设备都属于危险品行列,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电池。此外,包括AI算力和光伏设备所需的散热装置也属于危险品。

从新能源产业出口的角度来看,我国是新能源出口大国,相应的新能源产品出口量常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因此有条件也有必要通过发展危险品运输行业来保障新能源产品出口和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基于此,国家政策措施促进了危险品物流市场的发展,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统一货物危险特性分类标准,加强货物包装、运输作业和运输工具标准化建设,推广智能化储运监控、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应用。

▍安全合规、政策、国际形势的多重挑战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的数据,我国危险品运输整体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0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8万亿元,并预计至2025年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85万亿元。持续扩大的规模给危险货物运输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危险货物的对合规安全要求的提高和多国不同政策的出台也给货物运输行业带来的许多的不确定性。

对此,德国GBK危险品合规咨询公司总经理沈辰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对危险品物流行业或许是一个新的产业以及机遇,但因为新能源产品多数含有电池,其货物属性仍然列为高危产品,所以新能源挑战在于满足高速增长的物流的需求的同时,又要面临满足合规安全所带来的挑战。

杨洪补充称,由于电池运输的复杂性高,物流链长,其也具备易燃性,新能源汽车在海运和陆运运输过程中燃烧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应有意识加大对锂电设运输知识培训,任何锂电设备的燃烧事件都可能导致难以计量的损失。

政策方面,近年来欧盟出台《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英国、美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和加征关税等,意图限制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出海业务。运输行业也因此面临挑战。

沈辰峰称,限制政策的出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在贸易量方面对一些国家形成了挑战,另一方面也对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欧美来说,国内虽然有着更好的产品,但对对合规要求以前比较忽视,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尽快掌握关于合规的一套规则。

关于国际形势方面,洋洪说到由于红海危机、中东局势、以及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船舶航线变长,周转率降低成本上明显提升,以前到欧洲可能只要两三千美元,现在可能要到四五千。此外,下半年最严重的问题将会是运力的短缺,5月的船舶已经被订满,6月的船舶也需要排队预定。

对于行业的竞争情况,沈辰峰提到,危险品物流目前处于生产需求大爆发的时期,关于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的运输服务在不断整合化的阶段,并没有企业做到垄断地位,不同的危险品运输厂商有不断的新产品、新服务出现,是一个值得去投入,去研发、去竞争的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