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协与即期的补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9回复:105喜欢:36

上文说到的第二点是下行周期里长协保障即期,即期再制约长协。

经过逻辑上,理论上,实际上的再次推敲,第二点更加准确地说,应该是下行周期里长协保障即期,即期制约长协,长协再保障长协!

如何去理解长协再保障长协这句话,我们引用蛋总 @Bigpendan  的一些数据做举例。

欧洲长约:

3年约:5000usd 2022-2025年

2年约:7000usd 2022-2024年

1年约:8000usd 2022-2023年

按照此价格签订,2022年会发生什么?

首先看2022年的即期价格。1、船司的欧线即期运价不会低于8000。2、若市场持续火爆,货代价格会继续帮船司打开天花板,若拥堵解决,需求下降,三大联盟亦会停航保价,货代价格则只会略高于8000。

再看2022年继续签订的长协价格。1、我们先举例最坏情况是拥堵解决,需求下降,但船司由于在2021年签订的2年约为7000,那么船司在2022年签订的1年约不会大幅低于7000,签订的2年约不会低于5000,折价最多最多在5%以内,否则对于2021年签订2年、3年约的客户不公平并导致船司的声誉下降,以后也不会签2年、3年的长协。2、拥堵继续,需求即使不变,那么2022年的货代看能否继续打开天花板,若不会上涨也在高位维持,那么船司签订的长约会继续延续2021年的价格。

那么2023年又会根据2021年的2年约,2022年的1年约来继续制定长协价格。

可能大家看文字觉得太过于复杂,数学逻辑紧密的人能轻易看出其中的关系,看不明白的可以看此表格。

大家看表格时要记住,表格数据前提是拥堵已解决,欧美需求即使下降5%,也会产生这样的数据,不要再问为什么,举例国庆期间,船司停航班次,现在联盟也完全有能力根据需求各种方法调节运力。

即使这种最坏前提下,此表格里2025年取得的利润依然会在500亿以上。那么2021-2025,3年利润3500亿,5年利润4500亿是最坏最保守结果。

如果继续拥堵呢?天花板究竟在哪里?3年4500亿?目前不得而知,也不敢去想。2020年底最最乐观的人猜测2021年的利润也不过300亿。

结论:此轮周期是我们30-50岁投资者此生经历的最大集运周期!

 $中远海控(SH601919)$  

@Bigpendan @红领巾传奇 @菜狗旺旺 @赛艇队长 @润哥 @加斯菲欧德

ps:感谢枪总的转发让我增加了不少粉丝@top_gun888

精彩讨论

加斯菲欧德2021-11-06 21:08

$中远海控(SH601919)$ 长协和即期价格是表现,还有欧美的堵港都是表现形式,那么最底层的原因个人认为是产业转移!漂亮国在东亚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于抗美援朝时期,为了就近补充物资,把部分生产转移到膏药国,战争结束后,继续往膏药国和太极国转移,等膏药国开始高科技的研发并在经济上威胁漂亮国时候,漂亮国动手了,通过自己的汇率政策,直接把膏药国赚的钱拿回来很大部分,并打击了膏药国的半导体产业;然后因为膏药国的人工成本升,就把产业像四小龙转移,同样道理,通过汇率扩张紧缩,制造了97年金融危机,同样把四小龙赚的钱拿回来一部分;四小龙成本也高了,漂亮国就开始把产业向我们国家转移,因此00年我们能加入世贸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漂亮国需要我们大规模提供低价格产品了,漂亮国几次的产业转移都是把以前让你给漂亮国当牛做马的苦力钱通过割韭菜的方式再拿回去一部分,然后再把产业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国家,这样本身有钱,第二转移过去的产品成本更低,这样漂亮国就能维持低通胀的幸福生活,直到转移到我们国家,这个时候漂亮国的产业经过几次转移,国内的产业已经转移的差不多了,想割掉我们韭菜然后再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结果出了问题,第一,印度实在是扶不上台面,东南亚容量太小,我们国家容量太大,把世界上能转移的都转移过来了,当人工等成本提升以后,却找不到能转移的下家,而且想割我们韭菜的时候,我们采用了算是自残的方式,强行把房价打压下去,把教培,互联网,医药这些本来是要割我们韭菜的领域,全部压了回来,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漂亮国没有了割韭菜的利润,第二,因为没有完成产业转移,反而要忍受产品的涨价。这样一来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或者更高,就必须印钱来解决问题了,本来这个是个渐进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慢慢发展,可能我们起码会被割部分韭菜,但疫情改变了这一过程,疫情到来我们发现我们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是我们要低声下气卖你们产品,而是你不买我们的还真的找不到第二家!而疫情又导致大放水,需求扩大!认识到我们产业的战略地位以后,对所有新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很好理解了,坚决快速把能割我们韭菜的教培,互联网,医药,地产等行业全部收拾掉,甚者包括最近的大宗产品,让你们放水带来的大宗上涨都不存在,相等于争夺大宗的话语权,以前大宗的话语权在华尔街,现在通过行政命令还不乖乖下来吗?但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导致了一些后果就是原来割韭菜的国外金融资金不来了,确实害怕了,不但没割着反而被反向收割!参与股市的割韭菜资金减少,割韭菜就是讲故事,这样就不需要讲故事了,看戏的人都走了,故事讲给谁呀!
所以现阶段的我们的策略,国内继续紧缩 ,不管国外如何放水,和我们国内没什么关系了,国内要把地产这些年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清理了,也不能放水,放水会导致地产等死而复活,前面的努力白费!那么我们的现金流如何实现呢?很简单,出口,你们的产业没了,不管怎么样,你必须要从我们这里进口,而且我越贵,你就需要越多发货币,货币越多发需求就越大,直到你的货币不被人接受,到那个时候,我也不接受,美元周期到此结束,变成局域货币,漂亮国霸权完结!
因此这是一个战略,投资从估值变成了债券投资,因为国外资金和国内资金都不充分,以前玩的估值泡沫就没办法玩了,市场重心就要变成谁真正赚钱,真正赚的钱才是现金流!
而出口是我们一段时间内真正能带来利润和现金流的行业和公司,海控是总龙头,疫情是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产业转移程度高是我们的底气,价格越高漂亮国的印钱就越多带来更多的需求是趋势!其他的端到端等是服务方式,对付费的客户要周到,哪怕他是个漂亮国的人!$贵州茅台(SH600519)$ $中国平安(SH601318)$

缘督之见2021-11-06 22:32

教育,医疗,地产的大改革都是为我们自己的大政策服务的,为了人口增长和共同富裕这个两个大政策,这三个以前产业化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让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了,生娃养娃育娃的负担越来越高,现在大政策已经大转向了,以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现在是共同富裕,公平优先,所以要对教育,医疗,地产进行大改革,要给居民端降负担,降杠杆,互联网是垄断平台,当然要打击,所有会加剧贫富差距的都要打击,因为现在的大政策是共同富裕,已经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了,上游原材料以后还是以涨为主,以前为了发展制造业,让东南沿海一带先富,煤炭一直贱卖的,政策就是那样,现在不可能了,实际现在已经是上游抽下游的利润了,制造业想再让煤炭让利不可能了,煤炭要是继续贱卖,那美国那边当然开心的,制造业成本越低,他们通胀压力越小,发哥那都是小政策,打击囤积和爆炒而已,以后煤价还是会涨的,电价也会涨,当然用电量少的居民用电不太涨的,压缩制造业产能,制造业有本事赚外国人的钱去,上游的让利肯定是没了,中西部资源大省再不赚钱怎么共同富裕呢。地产还有一个转向就是以后地产周期落幕开启碳周期,地产本来一个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有一个是创造信用货币的地方,财政收入以后会转向各种对有钱有资产的人税收,还有就是开启碳周期,碳交易,就是卖生产指标的意思,信用货币这边以后主要靠地方债了,居民的杠杆已经很高了,地方政府和中央多收些税,多卖点指标,再推一下通胀,杠杆还有的加的,碳周期涉及新能源发展的事情,新能源我们是必须发展的,其实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因为我们缺油啊,欧洲也缺,所以欧洲也很积极,美国华尔街这边是和欧洲一起的,懂王那边是支持老能源的,所以懂王上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退出巴黎协议,拜登回来就重新加入,还要道歉,两派的利益不同,中美欧都推行碳中和,小国就没办法了,也要跟着减碳,减碳就是遏制发展制造业,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大家一起减,大家都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那我们还是保持优势地位的,这也是我们要和国际接轨推动碳中和的原因,如果以后的主能源真的切换成电能的话,那我们就是电能的核心国家了,现在和电相关的技术,产业确实是中国最厉害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这么疯狂的鼓励新能源的原因,新能源要是没有高估值的话确实也不好发展的,宁德几百亿几百亿的投资,没有高估值,他哪里融得到资投资呢,市场最终还是跟着大政策在走的,以前产能过剩,国家鼓励消费,所以消费享受高估值,现在提倡节约资源了,打击垄断了,那消费,医疗,互联网这些肯定会慢慢下去的。

加斯菲欧德2021-11-06 22:28

在这个帖子中,其实对疫情的影响态度是明确的,疫情只是我们认清了我们自己,以前我们老认为欧美是大市场,怕欧美找替代,忍受欧美金融资金的部分割韭菜,其实真的理解,就如同你在打工,给你不错的待遇,老板骂你几句,想想自己的房贷车贷,一家老少的生活能忍就忍了,突然一天你发现公司离开自己就玩不转,不忍了,要加薪,其实这就是个通过具体事情认识自己的过程!

虹沙2021-11-06 21:20

德哥,逻辑太清晰了!老美同意我们加入WTO,固然是提了很多条件我们答应了,但是如果不是存着要把我们固化在中下游产业链上的想法,是不可能让我们加入的。

加斯菲欧德2021-11-06 21:35

认清了这个逻辑,什么美联储加息减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管谁当总统,如果你让你的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民众不说你水平不行吗?必须让生活提高,那就多印钱,多印钱就是多需求;多印钱你的大宗不是要起来吗?因为我是生产国你的大宗只有卖给我,一个行政命令你就乖乖卖,不管国外如何印钱,所以还研究美联储加息减债的,还研究大宗的,还研究消费的,哎,想什么呢!$紫金矿业(SH601899)$ $山西焦煤(SZ000983)$

全部讨论

2021-11-07 22:21

上一次的集运繁荣期诞生了七大船王,如今则是三大联盟的刚开始$中远海控(SH601919)$ 未来端到端的业务提升是充满想象力的,DHL的估值水平不低,新生者DSV更是给了马士基极大的诱惑力,那么咱们对标下顺丰就可以了嘛

2021-11-07 18:35

己投润哥,红领巾传奇

2021-11-07 14:06

怎么有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的感觉?

2021-11-07 13:06

停航保价,但是运输量就低了,哪怕有仓位保证限制写在协议里,但是量是跌的价不变有啥用还是要拐头,所以为什么大资金撤退,因为人家看到拐头是必然的事情,未来量价不齐升了,不像年初真的是量价齐升的时候,当然目前这里还会有一些资金留下来等分红或者超预期的

2021-11-07 08:32

核心逻辑“下行周期里长协保障即期,即期制约长协,长协再保障长协!”。该逻辑的基础是当年即期价不低于最低长协价,实现路径是船司停航保价。

2021-11-07 08:28

海控

2021-11-07 00:15

$中远海控(SH601919)$ 楼主此番推演天衣无缝,最坏情况下也就是这个理!

2021-11-06 19:21

肯定继续拥堵,3年4500。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