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蜗牛追猎豹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9喜欢:0
最近也在看绿城的年报,结合业绩说明会上的信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公司目标是25年自建物业的销售额4500亿,较20年的2147亿翻倍,如果保持目前的权益比例不变,这样的话就需要加大拿地的力度,考虑到央行的的40%拿地指标,是否会有难度?对公司的负债率影响有多大?
2、20年的永续债200亿,管理层说到期后不再做,那么如果把这部分转化为普通负债,是否会提高公司负债率,特别是目前尚未达标的“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转化为明股实债,是否会提高负债成本?
3、公司将融资成本78亿中的55.7亿资本化,资本化率是71.42%,但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公司还将员工成本资本化了10.67亿?其他公司很少见这种操作;
4、20年递延所得税净值(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9.22亿,19年是16.08亿,考虑到25%的所得税,这部分大概分别增加了报表中的“本年利润”与“归母净利润”是27亿与18亿,当然大部分地产公司都有类似的操作,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绿城中国(03900)$

热门回复

1.上面的财报是新城发展的,融创我没扒过,财报是否保守得看多维度数据,比如提前计提减值,比如部分投资物业折旧处理,基本没有做公允价值增值,比如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匹配。
2.你说的都对,但是数据确实是递延资产净负债,而不是你说的“递延资产净资产”,动态看是递延资产净负债降低,数据是边际改善的。

其实绿城的静态数据,你看了心里有个数就行,我个人在投资上是很保守的,绿城历史问题大家都知道,就因为静态数据不好看,市值才是是这个数,市场博弈的交点在于前瞻大幅增长的销售,能不能转化成可观的利润。

你的关注点在于绿城报表是否保守,当期利润质量是否高,把汇兑收益一减,利润就十几亿,减掉你说的资本化员工成本,当期利润几乎为0,但这根本不是关注重点。
你关注的点在于绿城净资产不多,还有大额永续债,有息负责也不少。那你再把绿城低效自持商业资产减去,实际支撑房地产开发的净资产更低,杠杆更高,但这也不是重点。
绿城的看点是产品力和口碑,融资利率,经营效率,近两年的拿地策略和拿地情况。近几年经营大幅边际改善,高销售增量是否像管理层说的那样最终结算为利润,这些看点都是增量,都是比较前瞻的数据,是抠财报是抠不出的,也不是这个阶段房企的核心逻辑,不然为何财务数据保守的万科保利股价也能跌成翔。

1、绿城去年净资产846亿,其中就包含了206亿的永续债,19年净资产是692亿,永续债212亿,可以看到其中永续债的占比还是挺高的;
2、绿城20年净资产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发展中的物业”,也就是增加了的开工的项目,这部分必然对应着负债的增加,另外增加这部分资产里,也包含了部分资本化的成本。因此资本化成本不仅可以美化当期利润,还可以增加净资产;
3、除非配股,当然也可以找信托做明股实债处理,如果只是公司自己的结算利润增加净资产的话,2025年很难到1000亿的;
4、40%的线应该并不是说说而已,我刚才搜到“房企证实“40%”拿地生命线!去年以来就是监管部门重要参考指标”,这条新闻里说的房企是中南建设。前几天我看到过一个表,实际上去年大部分房企购地金额是没有突破40%这条线的,但对于想加杠杆快速提高规模的企业来说可能比较麻烦!

你说的第三点。这是另一家房企2019年的财报,我随便翻的,80亿员工成本,其中55亿费用化,25亿资本化,同样有资本化员工成本。
项目公司一线员工的员工成本,跟地产项目原材料一样,都是项目成本的一部分,资本化进项目,在房屋交付时一并结转为营业收入和成本,从会计的角度看合情合理,费用化反而扭曲事物本质。

好的。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这是强制指标,那么一二线土地就真难卖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绿城是严重超标的,最近却又能在温州拍地,在无锡土拍市场也能参与报名。所以,持续观察吧,相信ZF会考虑周全的

1、谢谢你的回复。我以前对绿城关注不多,趁这次地产回调建了个观察仓;
2、虽然从销售数据看,这两年绿城是持续增长,且公司说“目前已售未结2532亿,权益1800+亿,整体毛利率20%左右”,如果净利润率有8~10%的话,与公司的市值就相当了,应该是非常低估;
3、绿城这两年给大家的感觉总是不及预期,所以不确定的是这些销售数据最后能多少转化成利润,以及物业开发提速对负债的影响?

我查过了 全是转帖 来源是财新的一个记者的“据权威人士……”。这么重要的举措,现在没有官方正式消息,地产公司也没接到通知,很奇怪。

◆ 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严格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查了一下会议内容,两观察干脆不提了,按照这个会议,不是改成了强制约束,而是放弃了[捂脸]

2021-08-10 08:49

去年出台时是观察性指标,上个月22日房地产调控电视电话会议后明确为约束性指标

1、资本化员工成本在会计上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够保守。因为大家都说融创在会计上更为激进,绿城报表更保守,那融创是融资成本资本化比例更高,但员工成本是没有做资本化处理的;
2、递延所得税负债通常是公司认为的收入,但税务部门暂不认可的,绿城主要是包括了“收入确认与相关销售成本的暂时性差异、公平值调整与未分配利润”,前两者实际上是“提前确认的收入与资产的公允价值调整”。与资本化处理成本一样,这也是美化了当期利润,对长期利润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

你说的最后一点,这9.22亿和16.08亿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吧,通俗说就是企业欠税局的钱,2019年欠16.08亿,2020年欠9.22亿,这不就等于绿城还了一部分欠款给税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