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傲农、天邦接连暴雷,一场致命诱惑绞杀中国猪业

发布于: iPhone转发:3回复:10喜欢:14


于无声处。3月18日晚,天邦食品发布了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公告,宣告中国猪业又一家上市公司倒下。

此前的2月2日,上市公司傲农生物对外公告了因公司资不抵债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

更早的2023年12月28日,上市公司正邦科技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西双胞胎,预示着正邦科技这个曾经摘得中国猪业出栏亚军的企业彻底退出市场。

拥有融资能力又兼具产能规模的上市猪企接连出局,这一轮最长猪周期持续低价导致的惨烈去产能,从历史看无出其右。

然而,不幸的故事仍然在上演。毕竟,当下的猪价仍然在行业平均成本之下运行,市场睁大眼睛观察下一个倒下的哪一家上市公司。

中国猪业怎么啦?

从历史看,猪周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周期,即生猪养多了,价格持续走低;一类是疫情周期,即因为恶劣的疫情导致大量去产能,诱使资本大举扩张致使生猪过多,猪价持续低迷。

那么,这一次自2018至2022年长达5年的猪周期是一个典型的疫情周期,即百年非洲猪瘟侵袭带来的周期。

站在5年后的今天看,正邦(高峰出栏956万头)、傲农(高峰出栏519万头)、天邦(高峰出栏711万头)三家上市公司的倒下,正是中了这场非瘟疫情的诱惑。事实上,整个养猪行业都受到疫情冲击大量去产能的诱惑而开始举债大规模投资,才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猪周期,以至于到去年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的泥潭里,今年一季度可预测的是仍然会全行业亏损。

为什么说,到今天中国猪业仍然受制于这场百年非瘟的诱惑,且仍然被这场疫情所绞杀?

笔者认为这场疫情的诱惑导致中国猪业出现了三重误判。

一是资本对市场的误判。记得2019年之后,从非瘟猪瘟的恐惧中清醒过来的资本(行业内的养殖资本,行业外的跨界资本)看到了中国猪业受到史上最严重冲击而留下的市场空白,“金猪十年”成为资本蜂拥而至的共识。

市场看到了房地产商万科养猪,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网易养猪,更看到了养猪企业更大规模的扩张,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正邦科技,发出了“抢母猪、抢仔猪、抢养殖指标、抢人才”的疯狂举措,最终在新一轮猪周期中第一个倒下。

资本对“缺猪”的误判,本质上受到非瘟疫情造成大规模生猪死亡留下市场空间的诱惑,是高红利的诱惑,让行业内外的资本放弃了对市场的敬畏。

二是政策对保供的误判。生猪养殖作为民生产业,当市场大量缺猪导致猪价升腾之时,百姓吃不起猪肉的痛苦让政府坐立不安。在确保猪肉供应的压力之下,政府开始紧急提供财政补贴、放开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甚至税收优惠等诸多激励举措,刺激行业外的资本加速进入生猪养殖行业,行业内资本快马加鞭扩产能。

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加持,显然受到了致命非瘟给产业造成极大破坏后一时无法填补产业空缺后的诱惑。可是,在强有力的“有形的手”托举之下,加快了资本盲从地流入到养猪行业。

站在今天看当年的政策激励,无疑史上最长猪周期的发生,与政策的诱导脱不了干系。

前不久,政府职能部门再出生猪调控指导意见,将采取金融工具控制资本的流入,指导行业加速去产能,尽快走出猪周期,然而,政府的“窗口指导”并不会给行业带来利好,因为政府的信息是滞后的。市场本身就有纠错机制,无为而治才是政府正确的治理态度。非然,中国猪业仍然将面临新的供给问题。

三是企业家对自身管理能力的误判。虽然进入到了信息科技时代,可是对于生猪养殖这一古老行业来说,却呈现出明显的代差,有的处于工业化养殖的1.0时代,有的进阶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比如牧原,这导致不同的管理技术代差,因此在同样大举扩张规模之后,管理水准不一,装备技术不一,生产环境不一,导致虽然同样是养猪,可是养猪的效率与效益差异巨大,呈现出规模收益减递规律与规模收益递增规律两种截然不一的经济现象同时出现在一个行业内。

正邦、傲农、天邦三家公司之所以倒下,除了猪周期因素之外,三家公司的极速扩张还受到了企业家对企业规模化扩张之后因技术支撑不力导致规模不经济规律的极大制约,这与企业家缺少管理预见力有关,背后则是企业家对自身管理能力过度自信。本质上,还是非瘟诱惑让这些倒下企业违背了企业经营的基本价值规律。

3月19日,受天邦暴雷的消息刺激,除了大跌的天邦之外,生猪板块集体大涨。然而,大涨并不能掩饰生猪企业之间技术装备与管理能力的巨大差异,所以大涨也不会解除仍然受到极端现金流危机压力的养殖企业的焦虑。

而挥之不去的阴影——非瘟疫情仍然是当下绞杀中国猪业的致命杀手,它仍然诱惑着资本,也在无声地猎杀着资本。

全部讨论

03-21 08:14

爆雷了,产能还在。能繁母猪不降到3500万,其它都是浮云。

03-22 16:31

搞饲料、动保、屠宰的企业,养什么猪呀?企业基因就不对,送你上天台的就是你自己,超“能力圈”做事一准死

最希望牧原倒闭,到处污染环境,偷排污水,每天傍晚附近村庄都笼罩在牧原猪场的臭猪圈味之中,河里的鱼都被它毒死了

03-21 19:37

m

03-21 17:44

看来高价猪肉要来了???

这不是活该吗,过去几年这些猪企个个猛增产能,特别是牧原,不断融资不断扩产,就看谁活得久。

03-21 08:46

笔者认为这场疫情的诱惑导致中国猪业出现了三重误判。
一是资本对市场的误判。
二是政策对保供的误判。
三是企业家对自身管理能力的误判。

03-21 07:07

六月底能翻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