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诣:我是一个起点非常低的基金经理,投资武器从“冲锋枪”到“狙击枪”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直播整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3喜欢:32

👉点此观看直播回放

【👉亮点抢先看】

1、我的整体投资框架也是围绕机械和高端制造维度来展开。

2、选择加入泉果可以归因为3个关键词理解、理念、机会

3、冲锋枪不适合我,做交易并不是我擅长的。我的投资武器:狙击枪。狙击枪有什么特点?更多时间你是在瞄准的,一是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二是你的目标,抠扳机那一刹那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需要更多时间去瞄准。

4、新能源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方向。

5、我们整个产品的投资方向还是要回到我从业为主的机械制造方向,所以产品一开始的主要仓位可能还是会以制造业为主,但同时我们的产品也非常强调消费、医疗和港股。

6、可能会通过两种方式(1、行业分散,个股集中;2、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对冲控制回撤)希望尽可能做到稍微低一点的回撤、多一点收益。

7、关于建仓周期,我们比较强调好公司、好价格。

8、一个投资人不亏钱是很难成长的,因为框架不停的完善也是在不停的亏钱中进行的。

主持人:开始之前先请赵诣总跟投资者朋友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介绍一下您的过往经历。

赵诣:各位投资者晚上好,刚才镜颖做了相对比较充分的介绍,我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的本硕保送清华,学的机械,毕业后在申万研究所看了半年的中小盘,看了一年半机械,去农银汇理看机械和军工,2017年3月份开始管第一支全市场产品。从我读书到我工作当研究员期间所有都绕不开一个词:机械,整体投资框架也是围绕机械和高端制造维度来展开,通过这个方向不停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在管完全市场产品之后到了2019年8月份开始接第一支行业基金,新能源产品,整体而言我的从业经历相对而言和常规基金经理的晋升路径少许不同,常规路径是研究员做的比较好,去行业基金,行业基金管得比较好之后管全市场基金,我正好倒过来,做完研究员之后管了全市场基金,之后再倒过来管行业基金,这就是我简单的从业经历。

(20:07)

彭镜颖:谢谢赵总,投资者朋友可能也会比较关心细节问题,一会儿我们再做交流。很多投资者朋友比较关注您过往的业绩这么好,泉果是一家今年新成立的公司,作为新公司有什么能够吸引到您加盟的地方?

赵诣:每到一个地方大家都会问这个问题,总结整个原因可能就是三个关键词吧:理解、理念、机会。

当有媒体报道我去泉果时我记得一个师兄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恭喜你去了一个投资人比较理想的归宿。

为什么这么讲?当一个基金经理的领导是做过投资、做好投资、现在还在一线做投资,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领导从公募基金来看相对是比较少的,只有一个领导满足这三个条件他才能真真实实地知道基金经理需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帮助基金经理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理念,我们知道,投资投的是自己的钱,钱亏了还能赚回来,但换一个工作、换一个地方,投入的是自己的时间,时间没了就真的没有了,在选择这个的时候是不是能理念一致,是不是能长期共同的做一件事情,相互之间是不是能充分信任,我觉得这是一个负责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和国斌总认识了比较长时间,所以有比较好的理念一致的基础,在理念上我们也希望一起做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三是机会,很多做的好的基金经理都会去私募,每个人都是想打造一个符合自己理念的好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也是泉果基金成立时,你有机会参与一家新的公司成长,并且陪伴这家公司一起成长的机会其实是比较难得的。

这是选择泉果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彭镜颖:谢谢赵总,听完您的分享,我觉得您加入泉果之后跟我们的投研团队也会有比较充分的交流,可否给大家分享一下平时在团队中大家会怎样交流互动?

赵诣:加入泉果是在3月份,投研团队开会时国斌总讲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要统一我们的语言,这也是我之前一直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讲统一的语言?国斌总一直举个例子,一个厨师和一个书法家,厨师做了一桌好菜,书法家说这个菜好热呀。书法家画了一幅画,厨师说这个得写得好黑呀。两个人其实没有在一个频道上对话。投研其实也一样,为什么统一的语言非常重要,当你希望从长期维度买入一家好公司时如果研究员跟你说这家公司破位了,短期有什么事情,风格和语言上其实是非常不匹配的,这就会导致研究转化为投资的效果、摩擦成本相对比较高。

同时因为你们之间的语言不统一,所以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比较低,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开会非常重要强调的话。

第二是我们公司内部比较强调的文化,刚才镜颖分享了我们团队有很多企业家、学者和创业优秀人才的分享,之前大家看到的业绩是过去的数字,我们的新产品更多是面向未来,我们的公司文化其实就是不停地学习不停延续自己的投资周期,这样的成绩才会是新的持有人能够拥有的,这也是我们投资团队一直致力于做到的事情。

(25:08)

彭镜颖:谢谢赵总,听下来我捕捉到一个关键词:统一的语言,无论是泉果的投研团队,还是泉果基金的团队,其实我们都非常强调统一的语言,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一些工作,给持有人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我自己听下来,对这一点我很认同,也深有感知。

我看到评论区大家刷评论“赵总非常幽默,怎么能够讲笑话讲到自己还不笑的?”赵总平时确实是蛮幽默的。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左下角评论区留言,一会儿我们也会请赵诣总回答相关问题。

我看到有一位朋友提到,赵诣总,您的过往业绩非常好,能否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您过往是怎么获得这么好的业绩的?怎么做投资的?

赵诣:现在看来可能就是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现在大家觉得你的过往业绩相对比较好,甚至可能比较亮眼,但我一直会讲,我是一个起点非常低的基金经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一开始是看机械和军工的,在我一开始管第一个产品时是一个全市场产品,当时机械军工不像现在的新半军,大家对这个方向特别认可,那时它是比较小众的投资行业,你在刚任基金经理的时候又是全市场基金,所以需要不停地学习。在初期时2018年中期业绩相对比较差,在投资初期也交了一定的学费。

我讲个故事,我们做投资的可能会相当于你手上有几种武器,一种武器叫做冲锋枪,你需要做的是不停扫射,这意味着你在不停地选择公司,不停地轮动、轮换,有的基金经理交易能力很强,市场感觉很好,能够很快选择到更好的公司,所以他持有冲锋枪是很好的,这也是我在投资初期用的武器,但最后发现效果不好,也就意味着做交易并不是我擅长的。

这就回到了第二种更适合我的武器:狙击枪。狙击枪有什么特点?更多时间你是在瞄准的,一是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二是你的目标,抠扳机那一刹那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需要更多时间去瞄准,这也形成了我后面整体的投资风格,我去选很好的公司,选到标的之后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它,真正买入它、真正重仓时可能就是很短暂的时间,就是抠扳机那一下。

投资初期从冲锋枪慢慢换到现在的狙击枪方式进行投资,那就是获取企业成长的钱。

彭镜颖:赵总的讲解非常深入浅出,从“冲锋枪”到“狙击枪”。评论区非常热闹,但我看了一下,大家问的问题更多是围绕当下的市场,屏幕前的投资者对近期的市场可能都会有一些迷茫和困惑,叠加海外美联储加息,国际形势相对复杂,赵总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对当下市场的看法?

赵诣:我们觉得做投资你需要分门别类地看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一个长期问题还是一个短期问题,包括美联储加息的问题,其实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今年上半年看的,保罗.沃尔克写的自传《坚定不移》,保罗.沃尔克曾经是美联储的主席,美国七八十年代通胀比现在还厉害,也是像现在一样,不他不停地坚定加息,这就是书名的来历,他坚定地加息。之后里根上台美国开始了一段非常长期的繁荣。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加息的问题其实是先痛苦后快乐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短期的问题,如果说这是短期的问题,同时这也不是我们可控的,比如现在谁也不知道美联储会加多少,会加到什么程度,我们更多就是不要把所有投资放在一个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上。

我举个例子,我们导航会输入“起点”和“终点”,我们肯定希望中间一路是绿的,但我们很难判断下一个路口到底是红灯还是绿灯,我们需要知道这条路是不是最快速的,是不是相对而言更通畅,这是更重要的选择。

(30:56)

赵诣:讲完这些回到现在的市场,哪些是我们长期的问题,或者长期会有什么好的问题?

其实我相信很多机构、学者都做过一个统计,3000点以下,长期来看你投资的胜率是比较高的。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组数据,过去5-10年,我们国家很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研发,这些企业家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和世界接轨越来越密切,所以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国际化,这就导致了2015、2016年作为分界线,2015年以前很少有行业能够连续两年在市场上处于涨幅排名前五,但从2016年开始,一开始是消费、医药,2020年开始的新能源,它的成长周期都很长,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就在于刚才讲的,过去这些企业家不停地投入,很专注地做事情,导致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不停加强,这就使得这些企业的成长周期和维度不停拉长。

我们知道过去很多行业都出现过(的情况),一个行业盈利能力特别强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企业都会杀入这个企业,比如2010年的光伏,最后做服装的、做地产的都来了,最后美国一“双反”,这些企业都不赚钱了,因为没有特别强的壁垒。现在为什么这些企业周期越来越长,就在于他们的护城河越来越宽,所以它的成长周期也越来越长,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以前我们的制度因为上市的原因很多企业在成熟期上市,相对而言它的投资增速开始走下坡路了,或者是处于高峰稳定阶段,但现在随着制度的变化,包括科创板和北交所推出,我们可投资企业的范围其实是在扩大的,很多早期项目也能参与其中,比如很多亏损企业,甚至有的没有收入的企业都可以上市,这就意味着我们能通过自己选择好的公司,成长周期也会更长。

这里面讲到的,好企业、大企业的投入期变长,数量增加,可投的早期项目也在增加,虽然数量在增加,但占比不一定是增加的,这就导致了整个投资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站在这个角度,市场往后可能更多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机会,同时可投资的企业数量在增长,但它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希望大家能够把钱交给专业的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彭镜颖:谢谢赵总,听完您的分享,我自己也持有很多基金,看了当下的市场我自己也有一些迷茫,但听了您的分享之后,我对于长期的市场、未来的宏观经济,包括优秀的企业家也有了更多信心。

评论区大家问到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的问题,我看问新能源的比较多,也有个朋友问,赵诣总的产品未来是不是也会继续投资新能源相关的标的呢?

赵诣:我们一直会说新能源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方向,为什么说它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在于几点:

(35:05)

赵诣:1、产业的资金容纳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产业规模非常大。

2、这是全球比较少有的在这个方向有共识,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政府还是全球资本都会参与这个过程中。

3、非常幸运的是这里面的好公司基本都在中国,无论是光伏还是电动汽车,或者电池这条链上的,尤其从光伏来看,很多比例更高份额的公司都在中国企业手上,新能源汽车,尤其电池这条链上,中国企业成为了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也就意味着好企业都在中国。

4、这些企业都能在A股买到,不同于以往,互联网企业都在港股或中概股,我们买不到这些公司,新能源我们都能在A股买到,所以一定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

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新能源随着过去两年行业快速增长,因为制造业扩产是需要周期的,一般大概是6个月到一年,短的3到6个月,行业快速增长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短期的供不应求,随着行业增速过去两年100%甚至以上的增速下降到现在的40%、50%(我只是举个大概的数),随着供给出来,意味着行业会面临分化,这也是未来投资新能源行业的机会在自下而上公司的层面。

分化会体现在什么方面?

1、有的行业的扩产周期很长,可能超过一年半到两年甚至更长,也就意味着还是会出现供不应求。这种局面下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能保持的。

2、企业具有非常强的护城河,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品性能高。二是成本更低。也就是说扩产周期中它让别人进来的难度是在增长的,也就导致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能持续,前两种都是我们可以选择和投资的。

3、扩产周期短,里面的企业又没有特别强的护城河或壁垒,这就会导致虽然需求、行业增速都很快,但大部分企业都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这样的投资机会就会很小,所以更多我们需要在里面精选个股。

彭镜颖:谢谢赵总分享的关于新能源的赛道以及如何选择企业,非常翔实,再看评论区还有什么问题。大家问得比较多的是为什么在当下时间点您选择发行新产品?同时产品还设置了三年持有期,能否跟大家分享?

赵诣: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是2020年业绩特别好的时候做过一个统计,我有三个开放式产品,好的160多的收益率,差的150多收益率,但真正在里面赚到超过20%收益率的持有人相对都不是特别多。如果再算上2021年,2021年好的50%多收益率,差的40%多收益率,两年下来涨幅更大,赚钱概率应该更大,反而出现亏损持有人的比例在提升,这也导致更多会出现在市场特别差的时候大家会在低位赎回产品,造成了产品并没有给持有人赚到相应的收益率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也是选择三年期持有的一个原因。

二是我们会强调资金策略匹配投资策略,刚才讲到了,我们是狙击手的模式,以选择好公司、陪伴公司成长的模式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更多时间是在等待的,等待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需要等待好公司到一个好价格,这是需要时间的。二是在于好的公司在好的价格上需要被市场发现它,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企业的价值被发现也是需要时间的,为什么刚才回到市场的判断,可能我很难讲三个月、六个月会怎么样,但时间是企业的称重机,时间越长,越能反映企业的价值,从我们的投资策略上就能相对更好地去匹配它,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资金策略匹配投资策略的角度,设立三年期进行相对更适合我们的投资策略。

(40:30)

彭镜颖:谢谢赵总,总结下来,当下发行三年持有期的产品,一方面是根据我们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也希望在三年过程中让投资者的收益等于基金净值的增长,过往赵总有很多产品基金本身涨了很多,但不知道投资者赚到手多少钱,相信这是泉果和赵诣总希望带给大家的,就是让我们不仅看到基金在赚钱,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赚钱。

再看看评论区的问题,可能大家会比较关心这次新产品的投资方向,对于具体的相关方向您有没有观点?

赵诣:我们整个产品的投资方向还是要回到我从业为主的机械制造方向,所以产品一开始的主要仓位可能还是会以制造业为主,但同时我们的产品也非常强调消费、医疗和港股,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三个方向?先说港股,以前我没投过港股,所以不太懂,投资的初期并不会有特别多的仓位,但为什么一定要增加它,大家一直都在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A股很少会去反映晴雨?其实不是A股不反映,如果把整个市场都加起来,中概股、港股合在一起,其实相当能反映经济的增长。

也就是说港股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对于经济的反映,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多A股买不到的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比如服装品牌公司,这些公司一是能增加投资框架的完善度,同时通过研究和学习能够增加我们看企业问题的角度。包括消费和医药也类似,我们是学习型公司,我们希望让产品跑得更长、跑得更远,希望让自己不停地学习,不停扩展能力圈,让自己看公司的问题和角度更加丰富,更好地为持有人做好投资。

彭镜颖:谢谢赵总,刚刚我们主要讲的都是怎么获取收益,投资者比较关注能否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做风险控制,后面的新产品怎么控制净值回撤?

赵诣:如果讲回撤,它一定要和收益(联系起来看),回撤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更多要和收益做对比,有句话叫做“高风险高收益”,你需要在收益和回撤中做一个平衡,不能无限制地容许回撤,或是一点回撤也没有,更多需要在中间取一个平衡。

从我们自己做回撤控制,可能会通过两种方式,希望尽可能做到稍微低一点的回撤、多一点收益:

1、行业分散,个股集中。行业分散,每个企业的涨跌原因不同,从整个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不是处于同样阶段,这会导致它们的股价表现相异,有涨有跌的公司,能够平衡自己的组合,为什么我们要增加消费、医药和港股,也是从控制回撤和组合均衡的角度增加的维度。

2、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对冲控制回撤。什么叫产业链上下游的对冲?举个简单的例子,从我的角度我很难判断煤炭价格涨还是跌,但如果我买了一只煤炭股,买一只下游火电股,煤炭价格上涨时煤炭股的价格大概率会上涨,因为它是收入端,火电股的价格大概率会下跌,因为煤炭价格是它的成本端。通过一个煤炭股,一个火电股,其实是在对冲煤炭涨价的因素。

(45:40)

赵诣:相反,煤炭价格下跌时,火电股因为成本下降,所以它的股价大概率是上涨的;煤炭股因为收入降低,所以它的股价大概率是下跌的。我们把我们不能判断的东西对冲掉,这样其实也能够控制自己的回撤,这也是我们在投资中非常强调的一件事情,不要把整个投资交给自己无法控制和判断的因素上,回到之前的美联储加息和海外局势,我们更多是要把投资中能把握的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才能让你投资正确的概率更大。

彭镜颖:谢谢赵总,听下来有几点能够触动到我,怎么控制回撤,刚刚赵总给大家提到了,虽然大家看到现在整个市场环境非常复杂,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海外美联储加息等因素,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找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挖掘一些线索和投资机会。二是在具体的组合管理上,赵诣总会采取行业均衡、个股集中的策略,更多把仓位放到一些优秀公司上,优秀公司也是我们能够控制风险、控制回撤的一个方式。

另外您还提到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去做风险对冲,泉果的投研团队也是,我们整个团队不仅仅会专门研究公司怎么样,我们也有专门的风控岗位,整个公司公募基金的泉果团队也能保证投资者尽量获得相对比较平稳的投资体验。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关于回撤。

再看大家还有没有问得比较多的问题,这位投资者问:请问赵总,您觉得您管理的产品多大规模是比较舒适的?

我们这次的新发基金是100亿全渠道募集上限,如果超过100亿就会采取末日比例配售的方式,所以这次产品募集结束之后,赵诣总在管的所有规模也就是100亿。之前我们大概了解过,赵总在之前的公司,整个管理规模最高都超过了420亿,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位投资者关心的,您管多少规模是相对比较舒适的,或者说规模的大小对于您投资的策略会不会有一些影响?

赵诣:第一点,我自己管过相对规模大一点的,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一直会讲,可能管理规模5个亿、50个亿、500亿的难度不是一个线性的、10倍的关系,而是指数型增长的关系,因为规模越大,你需要考虑的问题越多,我可以举相对简单的内容:

当你管500亿时你买一个点就是5个亿,你买这个公司就需要考虑:1、公司的流动性。2、公司的成长空间。3、公司的确定性。4、公司的成长周期到底有多长。这只是简单的四个维度是你需要评判的,你要在里面取一个均衡,才能决定仓位怎么做,从这个思考的角度,当你从大规模往小走时,你需要考虑的维度是变少的,这是第一。

同时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你所能投的公司的市值要求可能相对就会高很多,当你规模下降时,你可投的公司范围和市值阈度是扩大的。这是另外一个原因。

(50:04)

赵诣:三是在于当你的规模体量和资金规模处于相对比较舒服的时候,其实你操作的相对舒适度也会有很大的不一样,刚才提到了流动性,1个点的建仓节奏,时间周期维度也会不一样,因为我经历过一个公司建仓周期可能会非常长,有的超过三个月,这样的话对于大规模资金,你的操作周期难度其实会比较大。

回到最后一个,对我而言,因为我自己从2020年时管了200多亿,到2021年超过了400亿这,这200亿里净值增长大概2/3,涨了一百二三十亿的体量,申购有六七十亿的体量,当你管过这个资金,自己的资金大部分是靠净值涨出来的,对我而言意味着投资方法管理的资金边界相对会比较明晰。二是通过管理规模,你能够赚取一定的收益率,其实这对我的投资方法和框架保证也是一定的验证。

从整体来看,管理过大资金之后,当你再回头来做,你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会知道你在处理一些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彭镜颖:谢谢赵总,刚刚您跟大家分享管理四百多亿的资金,我自己也是一个投资者,听下来特别感动的一点是您提到在2021年,您增加的两百多亿规模中有一百二三十亿都是靠净值赚出来的,并不是靠投资者不断申购,这部分钱是真正踏踏实实给客户带来的回报,这也是赵诣总、泉果希望带给投资者的,不仅仅希望大家看到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看到基金在赚钱,更重要的是让投资者也赚到钱。

再看下面的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新产品的建仓节奏,我看到还有伙伴在问,您持有个股的周期相对有多长,会不会做一些择时和轮动?

赵诣:关于建仓周期,我们比较强调好公司、好价格,也就意味着需要等待的是好公司是否能有好价格,当然好价格不一定是更低的价格,因为好价格可能取决于刚才我讲的几个,一是有可能价格低,二是公司的确定性变强了,所以“好”不仅仅体现在价格这个单一维度上,这也就导致了我们整体建仓,因为我们觉得对于市场而言,我们对未来是相对比较有信心的,所以一方面建仓要符合监管要求,6个月有60底线的要求;二是如果我们能在多行业里选到多的好公司,同时又有建仓价格,那我们的建仓周期就会加快。这也是我们团队在范围里一直在搜寻的,拿着我们的“瞄准器”一直在瞄准的方向和公司,我们希望是尽可能以相对平稳的情况进行建仓,当然如果出现极端情况,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更快速的时间等到一个好价格,这样建仓速度可能会更快一些。

彭镜颖:谢谢赵总,再看一下评论区的问题,我看到有些投资者朋友还想问关于市场的观点,一开始直播时赵诣总也跟大家分享了很多,今天的直播都可以回听,一会儿直播结束后大家也可以回头听一下赵诣总关于市场的相关分享。

有个投资者提的问题特别有意思,赵总,看到您的业绩这么好,但有没有亏过钱呢?

赵总给大家分享一下您的亏钱经历。

赵诣:一个投资人不亏钱是很难成长的,因为框架不停的完善也是在不停的亏钱中进行的。

(55:02)

赵诣:只是越到后期,你积累的看公司的眼光维度相对越多,看的眼光越长越准,相对而言亏钱概率也降低了。我在投资框架中有几个比较关注的:

1、新技术。可能大家特别关心,你是不是会投一些技术特别新的公司,或者你对新技术怎么看?

对我而言,早期投资时我特别喜欢投这种从0到1的新公司,其实我也投过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做的东西在国内是领先的,比较贴近于国外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包括它的竞争对手、上下游都在为它这个产品做准备和竞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客户也是非常认可这个产品的,但从我早期投资到现在,15年过去了,这个产品一直没有落地。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一是贴近客户的不一定是客户现在就要使用的,因为竞争对手也会有相应的产品,也就是说你其实是从产业的角度损失了抢占别人的份额,别人也会通过原有的客户关系去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不是好东西就一定会立刻得到应用。二是客户领导在选择上也会有多种因素选择,比如领导的更迭,也会导致产品使用是否会延后甚至取消。这个例子让我亏了很多钱,在选择一个新技术时不是一个东西越好就一定会得到使用,是不是符合客户要求、符合方向,或者客户已经能够大规模使用的,这种东西才是我们会去投的东西,从这个角度,好技术、新技术能否得到应用,它的影响因素相对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更多需要在好技术的过程中跟踪它,去投它。

2、治理结构。在我的投资中特别强调治理结构的因素,尤其当规模越来越大之后,你买进去之后意味着短期会丧失掉流动性,有的公司建仓可能要超过三个月,你的买入周期会很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投资会越来越偏向于一级市场的投资,因为买入也就意味着你需要长期持有它,这对于管理层,尤其是这个管理层是否愿意和股东分享利益,它的治理结构是不是好,管理层是不是专注,他是不是一直在长期做正确的事情,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大家选基金经理,大家一定希望基金经理为持有人负责,同时这个基金经理非常专注于投资这件事情,同时这个基金经理能够提前于市场做很多前瞻性的判断,大家选基金经理和我们选企业管理层是一样的,当时我们投完公司经常会出现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这样就会导致你这笔投资更多需要和管理层进行博弈,这样你赚钱的难度和概率相对就会难度变大、概率变小。

通过不停的犯错其实也是在完善我们的投资框架以及看企业的角度。

彭镜颖:谢谢赵总,很多投资者朋友在说能否分享一下投资理念和选股框架?刚刚赵诣总其实在跟大家分享他过往不是那么成功的投资案例的过程中,也跟大家做了分享,我看到还有小伙伴说赵总太实在了,还跟大家分享做的不成功的案例。我相信赵诣总自己也是通过每一次的投资,包括平时的研究、对于市场的思考,都会不断把自己的方法论、投资框架更新迭代,包括泉果基金,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我们发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投资经理、基金经理还是研究员,包括整个公司,都需要跟上这个市场、跟上这个时代。

我看到大家还会问一些关于产品要素的相关情况,这次我们的产品募集上限是100亿,超过100亿会比例配售。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打在评论区,因为今天时间相对比较长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了,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请赵总回答。

(01:00:12)

彭镜颖:赵总,我看有的投资者朋友说,当下市场有些迷茫,有没有一些您想跟投资者朋友说的话?

赵诣:我们一直有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投基金?投基金是为了什么?因为它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既然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那我们希望的是什么样的钱,怎么样去投。

1、我们希望是闲散的钱。因为目的是为了这部分钱保值增值。

2、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就像大家问我们的组合如何平衡、控制回撤,当你的资产组合越来越多元化,你会更好地从组合的角度控制波动的风险。

3、长期投资。之前我看很多学者、机构做过类似统计,从长期维度来看,无论从美国还是国内,权益投资长期复合收益率其实在所有类型的资产里相对来说至少是排第一第二的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只是需要时间,如果离开了时间,很多投资相对而言都是偏短暂和不可预测的,这也是我们希望持有周期能够变长(的原因)。

总结一下,我们希望朋友们能够用自己的闲钱、用更长的维度,通过我们一起陪伴来获取自己财富的保值增值。

彭镜颖:谢谢赵总,在任何时间点我们去面对市场,第一件事情还是要做好自己家庭资产的,像赵总讲的,我们能够参与投资的这部分钱是未来在短期,甚至在三五年之内用不到的钱,它才能够去承担这个市场的波动,承担了波动之后才能够去获取一些相应的风险收益,所以大家可能在投资时也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我们还是要着眼长期,期待用优秀管理人的思维去帮我们筛选一些优秀的标的。

再看评论区大家还有没有更多问题。我看今天交流的比较充分了,最后想再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宣传,本次新产品泉果基金第一只公募产品将会在10月13日首发,屏幕前各位投资者朋友如果有相应的长期不用的资金想在当下时间点参与权益市场的投资,都可以关注。

今天的直播交流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屏幕前各位投资者对于泉果基金、对泉果首发公募新产品的关注,谢谢大家。

赵诣:谢谢大家。

@泉果基金 @青春的泥沼 @民工看市 @点拾投资 @九龙十三姨 @基金复基金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F016709)$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F016710)$ 

风险提示:嘉宾发言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或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全部讨论

2022-10-16 11:37

学习了

2022-10-15 18:44

很讨厌你的小呲牙....

2022-10-15 12:00

一个投资人不亏钱是很难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