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顾】景顺长城杨锐文:科技的崛起与消费的复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3喜欢:28

以下文字来源于@景顺长城杨锐文 的直播实录(直播视频回放请点击这里)

$景顺长城优选混合(F260101)$ $景顺长城创新成长混合(F006435)$ 

    杨锐文:大家好,我是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感谢各位参加本次会议。我们这次分享的题目是“科技的崛起与消费的复苏”

    众所周知,今年前四个月,我们的资本市场遭遇重创,我们的基金也遭遇了较大的回撤。在4月那段最黑暗的时刻,我甚至不敢看自己的净值,那段时间每一天都是各种负面信息扑面而来,要说我不慌,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正如上次直播所说,这种时候咬咬牙就熬过去了,相信以后必是晴天。

    但是我们并不是盲目躺平,而是从内心深处坚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中国人都能克服。我们也深信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中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数量都是无可替代的。那段时间很多人看到越南高增长的出口数据,各种中国制造的崩溃论又像病毒式传播,越南更像是我们产业链的延伸,并不完全是替代。越南随后的出口数据也明显受到中国疫情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九十年代高校扩招,为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天量的工程师,这些都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快速复制的。我们的优势不局限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优势,还有我们天量的工程师的培养能力、厂房、公路、电场、码头等基础设施追赶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是工程师的培养和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没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沉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优势也给我们的科技发展和崛起争取了较长的时间窗口。

    谈到科技的崛起,可能并没有很多投资者相信我们的科技,以至于我们在投资的过程当中经常听到各种质疑声,事实上武断地拍脑袋不仅无济于事,更有可能被过去的认知蒙蔽双眼,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发展。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很早期买了一部扫地机器人,随机碰撞的那种,在一年前我和他提扫地机器人,他就说这玩意儿就是个垃圾。最近我好不容易把他说服了,他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扫地机器人,等他最近体验完了之后,给了我两个字的评价,满分,还感叹过早地尝鲜并不是好事,让自己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认知当中。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看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用三十年的时间追赶其他国家百年的发展,我们这些企业,尤其是这些科技企业,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它们都是处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如果只是盯着它们的缺点,可能就错过了全部。

    同样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来的变化,感受一下国产车的变化和进步,大家去车展体验一下,就好像最近的深圳车展,我们可以看到国产车人山人海,进口品牌只有BBA人还是比较多,但是好多日系、法系车基本上门可罗雀。大家如果去体验一下,可能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再举个例子,用我们相对熟悉的半导体产业来说,今天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和2018年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从收入、利润还是产品线各方面,这只是过去了四年的时间。如果再给我们四年的时间,可能整个发展速度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05:30)

    对于科技的发展,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年的变化,低估了十年的变革。我相信很多人也会低估中国科技企业五到十年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毕竟从全球来看,很难找出像我们民族这么崇尚奋斗的了。为了发展和生活,我们无数人愿意任劳任怨的996,这样的奋斗也是我们过去制造业成功的基石,我们从未改变过。

    我们深信中国科技必将崛起,我们也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投资中国的新兴科技股,希望能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们同样深信中国科技股也能像美国科技股一样,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做投资还是需要对未来乐观、悲观无济于事。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中国的科技无法崛起,那么几乎意味着我们中国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几乎也不可能有什么行业能持续增长。

    再看下一个主题,就是消费的复苏。今年以来奥密克戎造成的疫情对整个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月度社零数据已经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服务业已经遭受了全面的创伤。我们知道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占比是超过45%的,并且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于服务业当中,按照总理的说法,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最困难的时刻,不论是从就业人口角度还是中小企业纾困的角度,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几乎是必然的。

    我们看到各个地方已经出台消费刺激以及各种纾困政策,我们倾向性认为,尤其以汽车、家电和手机等长产业链的消费行业的刺激政策会不断加码和扩散。毕竟这些产业涉及了大量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同时关联了大量的消费服务业。从政策的乘数效应来说,这些行业的刺激也可以获得最大的效果,而且这些产业链都在中国。

    尽管我们看到疫情对中国的消费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同样看到中国消费的韧性比我们预想当中更强。并且中国消费的龙头企业依然是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消费刺激政策陆续出台,相信这里面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机会 。

    在过去两年,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国科技品牌的崛起,从手机端的华为、OPPO、VIVO、小米,再到无人机的大疆、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等等这些企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攻城掠地,同时也在海外快速扩张。

    在我们过去的印象和认知当中,科技股都是以to B业务为主的零部件公司,就是给海外科技股提供零部件的,很少有to C业务主导的产品型公司。但是这几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微笑曲线的更上端,就是以设计、研发、品牌为主,而不只是依靠制造。在这轮疫情我们看到这些科技品牌公司,尽管国内业务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市场份额依然在提升,尤其它们在海外的业务依然高歌猛进。

(10:29)

    过往我们也看到中国很多成功的品牌型公司,都是以强大的营销能力为主要的推动力,但是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营销的作用已经大为降低,现在更重要的是产品力本身。我们也看到今天我们投资非常重视企业是否能打造出让人惊艳的产品,能不能真正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我们确信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做出了充满创新性的产品,甚至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我们相信这些执着于打磨打造产品本身的公司,最终会展现强大的爆发力。

    第三部分我们讲一下我们对市场的展望,尽管市场充满分歧,但是我们的观点是很明确的,我们对未来的市场是乐观的。因为我们从主要的经济体比较一下,美国处于一个胀而不滞的状态,欧洲处于一个滞胀的状态,中国处于一个滞而不胀的状态。

    这是这两天比较火爆的通胀行星图,我们也做了一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全球少有的依然能保持低通胀的经济体,因此中国也是全球极少有能力持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体。随着中国不断加码经济刺激力度,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中国将走向一个复苏的态势。

    然而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我们更大,它们同时面临如何抑制通胀,以及经济硬着陆的两难选择。尽管加息能缓解通胀的压力,但是稍有不慎可能直接就导致经济进入衰退,就好像通胀可能每年吃掉几个点的收益率,但是股票的下跌可能每天消耗美国人民几个点的财富,如果加息速度过快,经济直接进入衰退的状态,那么对美国的伤害会更大。所以它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状态。

    股市的大跌很有可能反作用于消费,让整个经济进入负反馈的状态,所以说实话,我认为美国过去从2020年开始印钱推升需求,让整个需求过度夸大,以及因为疫情影响了全球的供给效率,带来这段时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的供需错配,对美国的挑战会更大。因为中国从来没进行过印钱或者消费刺激的这种拉动,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今天的处境更为从容。

    还有一点,俄乌战争某种程度是损害了美元的信用,因为我们可以看一个规律,按照以往的规律,如果美债收益率从1.5%上行到3%以上,那么必定是一个结论就是新兴市场暴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新兴市场的表现出奇的坚挺,这或许也说明了一点,美国市场或者美元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它的加息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回流。也许过去两年已经回流了不少,但是现在也可以看到美国加息或者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并没有带来一个新兴市场大规模的资金撤退。

(15:31)

    欧洲的情况更为糟糕,俄乌战争似乎在不断消耗欧洲的资金和推升通胀,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涨,极大损害了欧洲的产业,欧洲的化工产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碳2和碳3裂解亏损,如果后面持续下去,少部分欧洲裂解的产能将会被迫关停,这将会导致碳2碳3这些基础料大幅涨价,从而导致欧洲其他下游化学品的全线涨价,这个事情事实上已经在发生了。

    同时高油价全面推升了欧洲的运输成本,导致了他们的运输成本全面快速上升。欧洲的化工行业只是受影响的产业的缩影之一,其他产业也在不同角度上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能源价格暴涨,同时挤压了欧洲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我们从荷兰的数据来看,天然气水电等能源成本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在去年是3%,经过这轮能源价格的暴涨之后,尽管政府对一些中低收入人群有补贴,但是预计能源成本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已经达到20%到30%,通货膨胀的负反馈已经全面影响欧洲的经济体。这可能会让欧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

    上面探讨了主要经济体的比较,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可能会越来越具有相对的吸引力。在全球面临高通胀的压力之时,全球经济更需要中国复苏的拉动,以及需要中国继续向全球缓解通胀出一份力。大家知道全球过去那么多年,能保持低通胀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制造一直在为全球输出通缩。在今天可能全球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更需要中国。因此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围环境可能会较之前有所好转。

    回到国内的数据来看,5月的社融数据是超预期的,但是数据的结构并不好,这同时意味着剩余流动性是持续的过剩,我们预计这会导致风险偏好不断上升。参考历史的经验,这种情形大概率是成长股的行情。我尤其记得特别清楚,2009年1月,天量的信贷数据,大家很多看空的人都说结构不好,非常差,都是票据带来的,但是没有妨碍天量数据带来后面2009年的大幅行情。

    所有的天量信贷,或者信贷超预期,最开始的结构不可能是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是不断好转的。政府的逆周期操作必然会有实质的效应,这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7月我们将近上千万的大学生将会进入就业市场,这会让我们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刺激的力度,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

    经济复苏是确定的。剩余流动性过剩也是持续的,美国加息带来的资金回流力度也在边际减弱,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认为市场大概率的表现是会好的。

(20:23)

    最后讲一下我们对未来主线方向的看法。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之下,未来几年的增量机会是在减少的,长期增长的方向可能会变得更为稀缺与珍贵。站在当下,未来比较明确的主线方向无外乎三个方向,第一个是能源线,第二个是自主可控线,第三个是消费升级线。

    先讲一下能源线,能源线包括了现在炒得火热的原油、煤炭、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等,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和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能源的短缺和变革,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绕开的全球性问题。相对而言,我们更偏好新能源而并非传统能源。对传统能源我们最重要是不知道怎么给一个长期衰退型资产定价,就是对估值的把握也相对忐忑,因此我们对参与传统能源的机会是相对谨慎的,主要是我们不太懂。

    然而我们更为热衷于风光车储这类型的新能源资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叠加汽车的智能化的长期趋势,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赛道,从去年底和今年初我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表达了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但是站在当下,我们认为有必要更为乐观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现在处于政府逆周期刺激消费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明显是受益的,补贴力度增强也缓解了成本以及消费萎靡的压力。另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有竞争力且酷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产品的体验相对传统的燃油车进一步拉大,优质供给的提升以及政策刺激不断加码,让这个渗透率提升过程会比我们之前预计的更为乐观。

    与此同时,智能化的步伐依然加速前行,越来越多酷炫的功能被引入汽车,汽车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大家去车展感受一下就知道了。汽车不再像从前的传统汽车,更像一个快迭代的消费电子,迭代速度的加快,毫无疑问预示着整个汽车智能化进程在全面加速。

    第二点我们讲一下自主可控线。俄乌战争的爆发,无疑让我们乃至全球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自主可控线包括了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等等,但是绝大部分国家实际上是并没有能力实现自主可控的,它们需要另外一家供应商,以实现自身的安全可控,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的自主可控有突破的话,我们的机会不局限于国内,我们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我们也是这些产品最大的需求方,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把这个产品突破了,就不用太担心市场,我们是一个存量替代的概念。

    当然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低迷,并不是所有的自主可控都是有机会的,机会并非是全面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以半导体举例,近期由于手机、笔记本、家电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萎靡,部分消费类芯片出现了过剩的状况,但是芯片的品类是多如牛毛,并且不同产品的差异化是很大的,不同制程和不同工艺的产品的产能也不完全能切换。就好像我们不能用生产CPU的产能解决功率半导体的短缺,甚至连同样制程的模拟芯片产能,也很难切换到功率半导体的产能,这决定了半导体的过剩和短缺并存是常态。

(25:28)

    只要经济发展,半导体永远会有局部性机会,当这轮缺芯潮退了之后,大家会更清晰地看到什么公司才是真正受益于自主可控的大趋势。另外需求低迷的芯片品类只是局部的,也有不少芯片品类可能长期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例如受益于风光车储爆发增长的功率半导体,还有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车规半导体,以及受益于全球芯片自主可控趋势的半导体的设备和材料,半导体只是自主可控的缩影,机会并不局限于此。科创板推出之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司,我们相信科创板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牛股。

    第三我们谈一下消费升级,我们认为只要经济平稳发展,消费升级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消费升级并不局限于白酒,消费升级包含了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消费行为的升级,第二个是消费结构的升级,第三消费心理的升级。消费行为的升级,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产品,这意味着营销的效能是在不断下降的,消费者越来越聚焦于产品本身,消费结构的升级更多体现于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我们过去更多的物质层面的消费,到一个精神层面的消费的转移。

    消费心理的升级,从最开始着重于功能性价比,到看重社交价值和品牌价值,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的方差还很大,我们还有大量的中低收入人群,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太一样,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随着我们国产品牌的产品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国人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的消费升级也从崇尚洋品牌,回归到聚焦产品本身,这在汽车、手机等科技品牌当中表现是非常明显的,科技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推出了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型产品,中国消费者也能第一时间体验到世界最酷炫的科技产品,这样老百姓对国产科技品牌的认同感越来越高,这些都让我们深信中国科技品牌的崛起。

    以上是我们汇报的主要观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还希望补充一点,尽管我们对市场是看好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昨天晚上美股依然是暴跌的,海外恐慌的情绪感染还是很有可能短期内干扰我们的表现。因此在外围环境动荡的时刻,我还是建议投资者基金投资还是以定投为主,并不宜过于激进。面对如此变局,资本市场势必动荡加大,面对未来的风浪,我们也努力把稳船舵、破浪前行。

    非常感谢各位投资者对我一路以来的支持,希望市场也能给力点,让所有的投资者都能赚到钱,谢谢大家。

全部讨论

2022-07-21 05:38

PM都是带着镣铐跳舞。总是在那几个行业里选来选去

作为投资人,放弃短期业绩攀比,遇到行业低谷的机会就买,早晚会被市场挖出来

2022-07-14 15:31

阿文总是那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