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周末的时候,总是希望讲点别的东西

最近经常可以听到缩表这个词。

我用大家可以理解的来解释下,以及对于股市的理解。

美国加息大家都不陌生,缩表相当于美国的三次加息!

加息是让资金的利用成本变大,但是钱还是能用,而缩表表示央行直接回收货币,让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变少,已达到货币升值的目的。

美国开始鼓吹缩表,那么意味着未来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势必对人民币变相的贬值,人民币贬值,则导致资本外流,最后形成股市抽血,而股市下跌,去年年初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股市下跌。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外汇大国,人民币汇率必须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

而要保持稳定,孙子兵法有云先发制人,后发而受制于人。

所以针对美国的缩表行为。

央行已经采取行为!

我们看央行官网的数据,连续三个月负债表缩小,也就是央行在美国吹风的时候已经开始缩表。

央行缩表,短短两个月下降了1.1万亿。

请问钱从何处来?无外乎股市,楼市,债市等。

对于股市的钱,我们知道,救市启用了大量的资金,如果从流动性来讲,是最直接的紧缩对象。于是这个1.1万亿的资金将会成为股市巨大的下跌内因。

我再说一个数据,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近一年的低值在去年的三月份,你可以去看看上证指数的最低值,是否也在三月份形成。

央行通过缩表,保持了人民币的相对稳定,那么是否股市也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区分这部分缩表的资金到底来源于哪里

如果是从楼市调控里,挤出来,比如说原本买房200万的房子,首付50万,而贷款150万,而现在收复变成100万,而贷款100万,那么意味着央行从楼市下手,这样对于股市而言,就会形成良好的效应。

显然目前来看并不是,我们从股市的效应来看,国家队的部分资金开始撤离股市,那么人民币稳定的情况,是牺牲了股市的流动性。

那么股市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石。

高盛表示,美国6月份加息的概率大于90%,加上缩表预期的存在。

国内央行仍然会保持货币紧缩的政策以应对这只可能突如其来的黑天鹅。

进入2017年以后,监管趋严,可以说进入了金融的监管年,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委外,券商资金池业务等等都被列为重点监管。

缩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去杠杆,挤泡沫,而这个方向是全方面进行的,不管是楼市也好,股市也好,只是股市比较容易下手。

于是,股市的电话监管,券商监管等等,就变得很经常。

但是其实宗旨都是维稳,但是国际形势及国内的货币政策下的,趋势下跌已经成为不可避免,但是幅度是可以控制。

我们可以看到周五的时候,券商集体大跌。而上证50反而尾盘拉抬。

我们要明白,盘面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

总结一下:

我经常说的目前的股市是看不到任何趋势向上的迹象,原因是从更高的货币角度,他是一个笼罩在阴影下的,以及一个相对货币紧缩的市场。

股市里倡导的有量有价,雄安带来了量,带来了流动性,所以有了赚钱效应。

而大的货币政策是趋紧,那么总的趋势是下跌的。

所以在股市应对里,要做好,一个长期下跌的心理预期。

在这个预期下,去关注局部资金的流动,来操作

然后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及货币的新政策,当政策转向宽松,请加大马力做趋势行情。

转摘请标明出处:公众号股票作手笔记

     

全部讨论

2017-05-08 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