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0

作为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者肯定都想知道目前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股市长牛、慢牛会有吗?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徒劳!那就耐心仔细看看这篇摘自人大邹教授团队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跨度,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深度分析报告吧!

一、短期(1-2年):好于2023年;经济的底部在去年3季度左右。

1."好"的证据维度

价格:经济﹣循环体,价格是影响居民、企业行为的起点,也是经济冷热的综合反映指标﹣观察经济的"牛鼻子"

三驾马车:并非解释经济原因,但是拆解已有意义

其他佐证:工业增加值、PMI

2.2024年还有一些边际利好因素

√ 各界对于宏观问题共识的达成【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初期对经济走势尚存分歧("过热"担忧)→"症结在需求""当前稳预期"】;

√ 特殊历史时点:建国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3.2024好于2023但存在短期的隐忧:

3.1.隐忧1:消费"明强实弱": 消费:"玩"+"吃",到底怎么样?

* "玩";热情高涨,但以"穷游"为主。文旅部:今年春节8天,较2019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9%>>出游花费增速7.7%;其他亦然。消费领域,年轻人主导的"爆品":茅台拿铁、军大衣、哈尔滨热>共性:单价低,体验感强。

* "吃":思格尔系数上升(27.6↑ 27.8)

* 本质都是收入恢复有限。

3.2 隐忧2:房地产依旧处于寻底过程

.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9.0%,尽管较2023年全年﹣9.6%和12月的﹣12.3%均有所收窄,但基数原因大。

3.3 隐忧3:居民、企业部门存款"定期化"倾向攀升,企业存款定期占比近7成(69.2%)﹣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观望中)。

二、中期(~5年):三张资产负债表→有修复趋势,未来修复程度关键看"稳地产"。

1、企业部门:

√利润: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自去年8月起就已经开始转正﹣此后震荡回升﹣今年大概率会维持在正区间。

√ 库存:库存﹣营收

. 2020年初到2022年初﹣反向(被动调整);

. 2022年中旬开始﹣同向(主动)向下;

.去年末开始双双向上苗头﹣主动补库迹象,预计今年这一态势有望得以巩固。

2、居民部门:资产端﹣股票及股权+房产+存款;

√ 股市:短期经济晴雨表+长期经济称重器→企业利润改善(最有利支撑)+稳增长政策逐渐加码(去年Q41万亿+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一系列证券市场监管政策(长期健康发展)二股市今年的环境要比去年好很多。

房地产:虽仍在寻底,但"至暗时刻"应该在2022年底已经过去(销售、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

√ 收入:2023年居民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速超过GDP增速(且主要是农村)。

3、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

√资产端:土地出让金(地产)+国企股权价格回升(股市+经济基本面修复):

.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合计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

√负债端:化债方案有助于扩张。

三、长期(10+年)﹣增长动能转换

1.索罗模型:经济长期增速看生产率进步→新旧动能转换

√"再出发":"再"﹣从哪里来,下一站到哪里去?

√ 告别一个怎么样的时代,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2.长期看增长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先从几组现象谈起:

(1)"两组低估(伍戈)":

2023年市场持续低估了价格的下行压力;

政策的定力(未有预想中的强刺激);

(2)市场悲观情绪容易蔓延,自我实现态势(股市)—-(编者:跌太急跌太深会触发救市行为)

3. "破立之间"的时代转变:"破"了什么,"立"了什么

√ 行业层面:破﹣地产、教培、互联网;立﹣"新三样"、出海、下沉;(编者:还有科技创新尤其是AI)

√增长引擎:破﹣投资驱动,立﹣内需拉动;

4."时代变了":重回几组事实,以共通逻辑串联"破﹣立之间"的时代转变

(1)"两组低估":

√价格下行压力﹣﹣仍以旧的增长轨迹外推(疫情结束就回到之前),忽视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的结构性变化;

√ 政策定力(市场还在以地产时代的旧逻辑、旧模式理解政策:经济不行﹣房地产,强刺激﹣经济起来)

(2)悲观情绪容易弥漫:地产时代远去,新动能蓄势→增长模式、逻辑变了

√ 源于转型过程中增长速度、势能差的心理落差;

√消磨市场的信心、耐心。

5.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破立之间"的时代?积极一面:

√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所有问题(人口、债务、房地产),说了十余年﹣政府早已认识到;

"破"的是政府看到问题后"壮士断腕"式的主动革命,并不是到了大厦将倾的被动应对房地产﹣并非美、日情况);

√ 陈东升:喧嚣风口过去,"这是一个真正属于企业家、真正拼产品的时代"。

四、2024很关键但也不容易:

→2024很关键:关乎房地产能否企稳;民营预期是否扭转;外资能否稳定。

*稳地产最重要﹣﹣关乎三张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消费、投资、预期、信心当然都重要,但在一般均衡视角下,都是内生变量﹣经济好了自然好转。

√ 避免就消费谈消费;空谈预期、信心。

* 关乎增长模式转换能否成功?

→2024不容易:

√ 地产政策需要"大智慧":长期﹣既要防止重回地产依赖老路,短期﹣("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又要防止房地产下降过快引发系统性风险;

√ 官员行为:长短期目标间的权衡取舍﹣行为上的犹疑徘徊、进退失据;

√ 动能切换中,庞大的旧动能已然式微,新动能还在蓄势→转换过程中最难受;

√ 转型是(迈向发达国家)必经的"成人礼",但成功者寥寥(世行:1960年100+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2008年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只有13个)。

五、展望未来:中国的增长故事还未画上句号

中国未来20年?"言必称日本"/"日本是种方法论"≈日本今天?

√ 相似的表象:低生育率、老龄化、"低欲望社会";

√ 太多不一样的内核:人均GDP(美国1/6),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占比低(<20+百分点),关键领域技术差距→差距,亦是潜力;"美好生活的向往":外卖(凌晨,半小时达)→"低欲望"x

差距亦是潜力,潜力≠动力/生产力→需要政策协调。

当务之急"稳地产",短期举措:

√需求端﹣市场化的方式释放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 供给端﹣尽快恢复房企,尤其是头部房企的流动性状况。

→当务之急"稳地产":

口经济需要结构性改革"改革远水解不了近渴"?

口 刘世锦:结构性改革﹣既是长期良药,亦有短期扩张效应

√ 收入分配、养老、医疗、生育【与收入水平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

√ 搞对激励:

A.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融资环境→依靠什么样的融资主体

● 企业自身,几十亿投资﹣十年不倒稳定预期;

.政府基金,本质是风险厌恶;"一窝蜂"﹣可能有产能过剩风险→中高端、新兴产业蔓延;

. 金融机构:高科技﹣高风险VS.坏账追责机制【是否匹配?】。

B. 地方政府角色:过往"制度企业家"(杨瑞龙)﹣能动性、创造性在下降→新一轮财税

体制改革恰逢其时(财政=财+政):

·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由生产型/投资型/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 更好优化央﹣地间财权﹣事权划分﹣1994年分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分配)"尾巴";

·为地方政府开辟稳定且可持续的新税源,"开正门,堵后门"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科技指数ETF(SH513180)$

$中芯国际(00981)$

全部讨论

04-08 14:20

"破"的是政府看到问题后"壮士断腕"式的主动革命,并不是到了大厦将倾的被动应对(房地产﹣并非美、日情况); 地产时代远去,新动能蓄势→增长模式、逻辑变了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科技指数ETF(SH513180)$
$沪深300ETF(SH510300)$

05-18 08:05

网页链接(房地产出大招,降首付、降利率、收购存量房)
房地产是经济企稳的关键,国家终于出手了,股市前景将会更好
$沪深300ETF(SH510300)$ $中证A50ETF易方达(SH563080)$ $上证指数(SH000001)$

05-07 23:11

房地产启稳是关键,因城施策已经开始逐步放松调控,大方向肯定是利好股市的。$沪深300ETF(SH510300)$ $恒生科技指数ETF(SH513180)$ $上证指数(SH000001)$

04-08 14:22

1、喧嚣风口过去,"这是一个真正属于企业家、真正拼产品的时代"
2、结构性改革﹣既是长期良药,亦有短期扩张效应:新质生产力
3、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由生产型/投资型/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招商银行(SH600036)$
$银行ETF(SH512800)$
$中证A50ETF易方达(SH56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