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小盘股跌这么惨的缘故有哪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9

21-24年的a股跌幅和中概有的一拼,开始觉得是跌的估值,也就是杀估值了,后边变成了杀业绩了,接着变成了杀逻辑,叠加各种bug的天然优势的存在,现在演变成了契约和信任了,后期会不会演变成大萧条呢,这个不得而知。

08,15,18年的跌幅基本都是杀的估值,部分的是逻辑,很多人说现在都这么低了,这么还大跌呢,其实压根就没搞懂这波跌的核心是什么,自然就看不懂了,现在估值是少部分的情况,核心是对未来的情况,多个纬度的利空,出口(欧美不和你玩),基建(房地产高位),消费(分配问题),何况现在就变成了央行一个大多头了,外边还有很多的势力做空,关键还是内部不太够吧。

从降低印花税,上证50跌了14%附近,大部分都是前面跌的,后边没怎么跌,小盘股跌了31%左右,前面的一段20%跌幅,后边又是20%的跌幅,要知道这个是宽基,如果是个股可能还会比这个更惨了。

那么这波小盘股持续大跌的缘由有哪些呢

1,宏观经济情况与收入不够支撑小盘股巨大的泡沫,简单就是一个大周期的下行,还有就是大众是真没钱了,那么就是bug的存在。

2,跌的时间太久和太深了,导致基金的赎回持续失血,恶性循环

3,转融通,还有基础问题,天然的偏向空头了,而且实时动态的空,但大众只能t+1,而且还是只能做多

4,下跌的趋势自我加强,那么那些投机客,自然就是谁赢帮谁了

5,大部分的小盘股都是民企,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都涨的多高跌的有多深

6,其实救市也导致了小盘股的继续跌,本来市场钱就不多,结果拉大盘股,自然钱就流入了大盘股,小盘股就会被动流出,导致了趋势的自我加强

7,小盘股的估值确实还是太贵了,之前的投资者都乐观,现在反杀,自然就是大盘股跌的时候他涨的要跌回,而且还得挤掉泡沫,还得跌倒打折的是才会有长线的大资金入场。

8,持续的政策扭曲了市场,市场应该快速的出清,奈何利益太大了,导致了缓慢的跌,反而会叠加风险的出现,其实就是置换了,把大众的钱收到少部分群体手里。

9,杠杆资金的持续爆掉,其中雪球结构(基本都爆了),还有融资盘(目前还没触及),最后的质押盘等等,其实就等于明牌了,你要是主力空头也会这么的干。

10,失业,降低工资,企业不赚钱,但大部分的负债还在,自然就是抛售流动性好的资产来补充了,还会导致不乐观下的保守投资,持续性的杀跌。

11,超大主力,或许需要很多筹码,而且是低位的筹码,这个就有点阴谋论了。

所以未来还是多做大盘股的多好点,虽然赚的少,但不会亏多少啊,尤其是不会大亏,就算不行还有股息可以熬,小盘股真的经济好的时候才能干,如果大盘股跌一个腰斩,那么小盘股的跌多少呢,七八十,还是九十多呢,还真不好说呢。

科创50跌了20%,科创100跌了30%+,多跌了50%的幅度,根据欧美的小盘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哟,未来多完大盘股好点,而小盘股投机,或者是超低位置的时候定投点,一波大反弹或者是涨的时候抛售,的周期的轮动,不适合长期的拿着。

以上的原因基本都能解释这波小盘股持续大跌的主要缘故。

之前大盘股跌的时候,小盘股不仅不跌,而且还有很多涨的,真的是诡异,现在来看终于平衡了点,庞氏的玩法后边总会有代价的存在,从巅峰直接给你干到低估,好比合理值是100的东西,给你拉倒300-400,现在跌的给你打七折,五折,三折,需要跌多少呢,七八十起步了,多的就是多,最少也得六十多。

说了这么多,对后边有啥用呢,其实这波稳定空差不多了,后边就是阶段性空的玩法了,而不能闭眼空了,但是不是代表就能抄底了,这个还是言之过早了,当然如果能接受再次一个腰斩,你就可以慢慢买入了。

小盘股大部分的风险都是释放的差不多了,就算再跌空间也不太大了,也就是大部分的泡沫算是挤掉了,但合理价在悲观和市场不好的时候也不敢说是底部了,但可以适度的慢慢布局,当然如果不追高收益,还是优先考虑大盘股的玩法,比较业绩在哪里,如果真的出现大范围的风险,小盘股还真不好说,还是那能承受波动或者是亏损的钱来玩吧,万一又吃了30-50-70%的跌幅呢,小盘股到2600-1500区域不是盖的。

参考文章:

小盘股崩溃式跌下方看到何处等选择

小盘股补跌破位再下一层等待启稳

年内新低的小盘股何去何从和应对

a股小盘股短中期又要很危险了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中证500ETF(SH510500)$ $中证1000ETF(SH512100)$ $上证50ETF(SH510050)$

全部讨论

02-06 06:58

小盘股贵了3-4年,一直都贵,压根就不给真正投资便宜买入的机会,其实a股是一个长期高估的市场,很难才出现像样的下跌,你看1月的下跌,某队总是救市拖延熊市的时间,a股根本就没有诚意给投资者便宜买入大概率赚钱的机会

02-06 00:13

都说小盘股贵,新股发行上市四五十倍的估值,谁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