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募主动基金适度改革浮盈提成的必要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屁股决定脑袋,适合99%人群,就好比钱能解决99%的问题,剩下1%问题有钱也能缓解。

作为整体来看,公募基金还是还不错的,可惜还可以更近一步的做好,服务投资者的高效服务。

现在公募(主动),收取的费用,除了申购费,赎回费,托管费,还有交易费等,最大的是管理费,大多数主动基金是1.5%收取,按照购买沪深300指数来对比基准,被动基金的管理费大概是0.5%左右,那么主动基金就是比被动基金多出了1%的费用,那么费用多了,自然就需要获得更多的好处了,不管是提高收益,还是降低波动回撤等,买的贵除了被忽悠,就是傻,不然的话自然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沪深300的收益,从历史的长期来看,平均年化在12%左右,作为多付出1%的成本,自然是需要对应提高到15%,为何多出1%,需要提高3%呢,答案是主动基金的风险整体来看是比指数基金高多了,需要一定的风险补充溢价,这样看来低于年化15%的主动基金都是不太合格,本身沪深300就不是特别有效,加上很多优秀公司在港美上市,其实还能提高年化5%左右,做的较好的就是年化20%了,而顶尖水平也难以超额10%,也就是年化30%这种,主动基金基本不存在,所以主动基金的合理范围在20-30%年化,不低于15%才算合格,以上还是对比沪深300而言,如果是对比医药和消费呢,基础值就在20%吧,加上成本1%和风险溢价,做到年化25%以上才算不错,这样看来,a股没多少主动基金做到这个成绩。

还有许多黑幕啥,高位接私募或者是大机构的货,老鼠仓等等,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一个是制度问题,另外一个是人性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付出和收获不对比,同时责任和义务的不对称导致,这里还是有改进的地方。

公募基金主要收取的是管理费,而管理费是的从规模出发,怎么增加规模才是问题的核心,有些乘着运气或者是坐庄模式,或者是赶上了一波风控,就拼命的拉高,吹捧,把资金的基金规模高的大大的,先收割一波管理费再说,看试短期不错,但长期拉长看,谁都没多大好处,进而劣币驱逐良币。

这点来看,私募基金具备一定的参考,绑定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和义务先匹配,可惜很多人是没有那个门槛去投资私募,私募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涉及的利益问题分配的还算合理,管理费+提成费,那么为何公募基金就不能做出这种呢,这样基金经理,或者是公司就能更好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长期投资,另外一个就是考核的期限为何主要是一年,而不是三年五年,乃至七八年这种,一个周期都没走出来,怎么看出水平。

所以公募基金也可以借鉴私募这种,平时就收个和被动基金一样的管理费,在参考基准,比如沪深300或者是该积极的策略同类的基准,在获得超额的情况下,来分配个1/4-1/2这种浮动提成,年限越久远,获得的分配越高,自然就绑定了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利益问题。

如果沪深300是12%,按做到20%计算,则超额是8%,按1/4获得浮动分成,也就是2%,其实比单纯靠规模赚管理费来的好且长,也获得更多。而没有超额是的主动基金就不该获得浮动分成,拿个和被动基金的基础管理费就够了,久而久之,自动就平衡了市场的躁动,同时帅选出优秀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才,投资者也更加的信任,也拿得住,还有很多的储蓄和资产,也会投入到股权中了。

除了以上不合理的安排和利益不匹配,还有一个就是管理者和投资者的择时问题,配置和选股没多大问题,可惜的事,普通人的人性难以控制,在高位的时候,高比例的仓位追涨,而低位去熬不住给割了,按目前的公募制度,是不得不高位追涨,而低位割肉,做了负功,怎么能平衡股市的运行呢。

改进的方法就是,在顶部的时候,现在申购,可以允许赎回,或者是在底部,拒绝赎回,但可以申购,或者是发行出封闭基金模式,比如封闭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这种,自动平衡掉短期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者心理的波动。

最后就是,管理者和投资者利益一致性,筛选买到有效管理者,投资拿得住,股市也运行稳定且有效,各取所需的良好局面。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私募   

 $沪深300ETF(SH510300)$   $希瓦小牛1号(P000531)$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