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从工业智能到跨领域赋能,拓展解决方案应用领域

公司利用BEACON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雾小脑等技术,为多领域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产业赋能。从打造智能工业到跨领域赋能,不断拓展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

利用熄灯工厂赋能工业。传统车间存在人力成本太高、机械设备未联网等问题,很难找出影响良率真正原因及预测、处理未可见问题,无法全面监控车间生产状况。公司利用供应链智慧决策,配套表面贴装智能制造平台、全自动柔性化装配产线、AI智能分检分流系统和生产大数据决策中心,可使生产效率提升 30%,库存周期降低 15%,生产人力减少92%,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智能。

利用车间全数字化运行虚拟仿真系统赋能工业。研发虚拟物料融合的制造车间管控系统,以及三维可规化建模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系统、智能人机交亏交流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安全、可靠、可管、可控。公司基于模型的车间全数字化布局设计运行仿真系统,预先3D整体建模,实现IIoT信息化、自动化整合,MES实时掌控生产流程。可使工业生产安全性提高20%,设备进程管理、设备维护效率提升15%,生产人员管理、工作效率提升20%。

跨行业跨领域赋能高铁钢轨智能铣刀。“智能钢轨铣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跨行业、跨领域赋能的标杆。钢轨铣磨车的关键核心部件——钢轨铣刀,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工业富联自主研发高铁钢轨智能铣刀,该技术的壁垒在于,除了具备传统的功能以外,还包括了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边缘计算模块、实时预警模块及决策执行模块,通过数据收集及分析,包括切削品质预警、刀具负载预警、过载判断、刀具失效判断及处理、切削参数判断及处理,实现了智能化的钢轨铣削。突破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解决了中国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之一。并通过雾小脑智能中控系统,构建智能运维系统,为我国铁路运营保驾护航。

跨行业跨领域赋能精密工具绿色循环智能制造。目前,制程消耗成本高,同时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货量差异大等情况,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建设,所以,实现材料高效、价值利用,提升环境质量已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公司开发的钨资源循环产业链闭环,通过对刀具制造的智能优化和升级,可将刀具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直通率提升至99.5%的进步。同时在绿色制造上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30%。

软硬融合,未来依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新生态

从1988-1998年间PC时代的传统制造,到1998-2008年间功能手机时代的精密制造,再到2008-2018年间智能终端时代的智能制造,富士康三十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改变了世界先进制造的格局,转型工业互联网是富士康30年发展的历史必然。未来五到十年,富士康集团的发展方向将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模式转型发展。

工业富联采用软硬融合的赋能模式,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两大发展主轴,打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和减存的目标。软硬融合中“三软”包括了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和关于人工智能,“三硬”包括了装备、工具和材料。将“三硬三软”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基础,在此基础上凭借工业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助力,全面实现工厂全要素及上下游产业互联互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对外跨行业、跨领域赋能应用。

坐拥四大核心优势,塑造有力竞争壁垒

优势一:大额募资及公司庞大体量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般而言,工业互联网投入较大,而富士康准确把握国家推动中国制造强国的决心,利用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接近273亿元,远远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目前A股募资额超200亿元的唯一一家科技企业。其中近22亿资金直接分别投入位于深圳、南宁、天津三个地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项目。同时,2016-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为210、85和220亿元。大量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是未来公司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可持续投入的坚实保证。

优势二:四十年精密制造积累海量可靠工业数据。这些数据是搭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富士康有着40多年的精密制造经验,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根据IDC数据库统计,2015年,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中,公司股东鸿海精密以24%的市占率居于第二;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中,鸿海精密以49%的市占率牢牢占据第一位。而且鸿海精密在大陆拥有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因此平台运作拥有大量数据支持。同时,公司具备全面数据质量管理意识。

优势三:结合5G通信技术和8K的显示技术。5G是有着超快传输速度的新一代通信技术,8K的分辨率是4K的4倍,可以分别出人眼无法察觉的刮痕、裂缝等,打造“8K+5G”的信息传输模式将实现2-3微米的图像识别以及1毫秒以内的时延,极大增强平台边缘层智能化能力。富士康此次IPO募集资金中约6亿元投入新世代5G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研发项目。此外,2016年富士康收购夏普,获关键显示技术。2017年3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广州的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开始动工,计划投资610亿元,2019年开始量产,年产值约为920亿元。所以富士康强调自身对于8K和5G技术重视,形成了与树根互联、海尔Cosmoplat、航天云网等平台不同侧重点的发展模式。

优势四:“产研学”三位一体,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在智能制造产业中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是人才培养难题(找不到人才、请不起人才和留不住人才),富士康灯塔学院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技能,实现生态人才转化与提升。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公司将以“产、研、学”三位一体,更好地提供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技术,打造良好的新生态平台。

风险因素

下游产品市场波动风险:公司目前产业模式受下游厂商影响较大,一旦下游产品推出市场热情退却可能会影响公司收入;

汇率波动风险公司海外地区收入占比较大,汇率波动可能会影响收入;

关联交易风险:公司采购、销售的对手方多为鸿海集团下属企业。

盈利预测

假设一:随着苹果新机型带动销售超预期,以及后续5G建设和换机潮的开启,公司通信网络设备业务增速未来有望提升。

假设二: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将在明年回回暖,公司云服务设备收入有望加速增长。

采用相对估值法(P/E)对公司估值,并以A股电子元器件厂商(预测2020年市盈率24.51倍)、工业互联网厂商(预测2020年平均市盈率24.17倍)的PE值作为参考。可比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1、A股电子元器件厂商2020年市盈率平均值为24.51倍,中位数为24.03倍。公司盈利规模最大,遥遥领先于第二名,但毛利率和研发支出占比低于多数同业;

2、工业互联网相关布局厂商2020年市盈率平均值为24.17倍,中位数为17.38倍。

公司作为全球通信电子设备制造龙头和智能制造转型的先行者,未来将充分受益于5G和云化两大趋势,以上可比公司估值可以为其估值定价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下附相关企业估值表:

公司作为电子制造业龙头企业,响应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转型成工业互联网企业,未来充分受益与5G+云化趋势。有望开启新业务成长引擎,我们预测公司2019-21年EPS为0.90/1.00/1.15元,对应2019-21年净利润预测为178.57/178.57/198.25/227.98亿元,对应2019-21年PE分别为18x/16x/14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报告《工业富联(601138)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制造巨头引领工业互联浪潮,5G+云核心受益标的》,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