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的成长期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景气投资是现在机构的主流方法,一旦机构发现业绩存在确定性增长的时候,往往会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建仓,对应地公司股价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拉升。这导致股价通常在景气主升浪前就基本见顶。另一方面买入后想着追踪到景气拐头,就全身而退。但很多情况都是景气继续上行的时候股价就开始掉头,等确认景气拐点,股价已经回落很多。所以在买入的时候,除了考虑当前估值,更重要的是看公司未来的空间,把持有周期尽可能拉长。

1.在整个研究体系中,【市场空间】、【市场占有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数据。

2.增量业绩,看该产品能不能给【公司整体的市值】带来未来1-3年业绩两到三倍以上的增长。
举例说,一家公司当前市场空间是100亿,市占率是10%;现在营收10亿元,30%的净利率,净利润3亿元。当前市盈率达到40倍,市值约为120亿元。在1-3年左右的时间,所在市场空间有可能上涨200亿,公司市占率有可能达到20%,公司达到40亿的营收,维持30%的净利率,实现12亿的净利润。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种情景出现时,所在市场空间已经稳定、公司市占率已经稳定,公司无法保持过去较高增速,那么届时公司的估值倍数也将相应下降,比如下降到20倍,相应市值是240亿元,只有1倍的增长。这个“240亿”也是该企业的市值天花板。

另一种可能,这种情景出现时,所在市场空间还在不断增长、公司市占率也在不断增长,公司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那么公司的估值倍数也将保持稳定,还是40倍。那么市值(市值天花板)就是480亿元,达到了2倍的增长。

可见,对于企业是否【有未来】的判断,既要根据未来某时刻公司取得的经营成果即业绩,又要推测当时的业绩增速即公司的发展状态;计算其是否满足大于此刻市值3倍的标准。

3.供给创造需求的产品,渗透率1%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达到1%意味着有足够多的客户认可了这个产品,证实了产品力。中间体产品受供给侧影响,终端产品受需求侧影响。

4.成长期研究的对象是【公司的状态,业绩增速】。状态即估值,要求研究者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不是沉浸在企业之中。公司的产品需要量产,不放量就没有营收和利润,市值的地基就不牢固。

5.一次外部冲击带来的供给需求错配,很难孕育高强度、长时间的企业成长,原因是这种供给需求错配往往能够很快平衡。在这次外部变化中,实现内部或外部商业模式的提升,从而延长其成长期。这是我们观测的关键。

6.监控指标3类:
6.1 行业指标,包括市场空间、市场毛利率、市场格局。
6.2 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性现金流
6.3 成长指标,即公司产品的销量增速(或用市场占有率增速代替)

7.“成长期持有”:不断监测企业的状态,当企业基本面处在【特定成长期】时,保持持有;当企业基本面不再处于【特定成长期】、不满足一系列描述该【特定成长期】的量化监测指标时,立即卖出(体现出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敬畏)。

8.“投资于企业的成长”,成长只是一个时期。投资的是企业的状态,也就是当某家企业进入成长状态(成长期),就投资他。成长期的定义:要么是市场空间在增大,要么是市场占有率在提升。【状态】绝非单纯指公司有了更高的盈利能力,而是盈利能力(能)、市场空间(势)、竞争格局(运)的综合考量。

9.有未来、有验证、有人买是指相对于市场指数至少超额20%以上(包括入选时刻前2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如果股价在一路下跌或者持续横向运行,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市场是不是没有发现他,而是我们是不是错了。

10.卖出:1.当前市值快速接近市值天花板(大于市值天花板的50%,吃鱼身);2.业绩不达标; 3.连续下跌,当公司下跌超过指数20%的时候,强制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