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过半聊聊小微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今年的行情总体来说比较难做,指数层面小跌,个股跌多涨少,如果今年没有买高股息“价值股”或者AI核心票,很难挣钱。AI聊太多了不想聊了,高股息想聊的很多很复杂,今天还是聊聊小票吧。#小微盘风格还要跌多久?# #小微盘股#

今年A股热点事件最出圈的莫过于小微盘若干次崩盘了,1月初小微盘指数暴跌一个月腰斩,四月初半个月暴跌25%,再加上五月中旬开始的这波最大跌幅也接近25%,虽然小微盘里也有基本面不错的股票,但覆巢之下无完卵。个人定义里,30亿以下的都可以叫小微盘了(严格定义大概是20亿以下),随便拉了一下数据,沪深A股5115只股票30亿以下1660只,今年上涨的只有26只。

但如果看基本面,实际上扣非盈利的股票并不少,30亿以下有近900只,即超过一半是盈利的,如果再严格一点,扣非TTM的PE在0到40之间的股票也有430只。因此如果只看估值,会让人觉得很多有基本面支撑的小票被错杀了。但小微盘股的交易逻辑与普通百亿以上的股票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小微盘有这么几个重大缺陷:

1. 流动性折价。总市值不足30亿。流通盘更小,每天的成交量就会非常有限。

2. 研究覆盖不足。小微盘公司几乎没有任何研究员覆盖,公司也不会有动力去做投资者交流,除了财报几乎没有任何公开信息。

3. 业绩不稳定。由于市值小,营收规模小,导致盈利抗波动能力及持续性较差。

4. 市场关注度低。很难自发形成趋势性合力,从基本面来说几乎不存在抬估值的可能,只能挣盈利增长的钱。

上述四点意味着交易者只有三种:小散、游资、量化。而其中游资打法基本是用资金优势集中在极少数标的上操作,因此相对于整个小微盘市场而言,玩家就是量化和小散。

作为十多年前那会干过几年量化(主要是多因子选股和指数增强)的伪量化人,想不负责任的聊两句关于小微盘和量化选股。

量化有很多种类,由于国内T+1机制导致股票量化策略主要是量化选股和指数增强。而这两种策略都建立在量化因子和选股广度之上。从我有限的几年因子挖掘经验来看,A股市场最有竞争力的因子都是市值和价量相关的,特别是小市值因子,几乎单个因子就能有非常不错的回测超额收益(我本人也在2015-2016年间弄过一个简单版的多因子模型,的确牛逼无脑买小票挣了不少)。叠加A股小微盘长尾效应,小市值因子上可以玩出很多花(另外补充一点,以市值因子为基础的选股几乎全部是做波段,主打一个高抛低吸,不可能长期持有)。

但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因为小市值因子太过于强势,不论是多因子选股还是指数增强都在用,因子风格暴露逐渐趋同。而在过去几年主观选股表现低迷的背景下,量化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小市值策略的容量不断接近极限。

事后复盘去看,去年底小市值市场应该是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紧平衡,量化基金仓位趋同、规模提高,导致小微盘有限的流动性变得异常脆弱。而年初大盘指数率先破位,但小微盘仍然走出独立行情,而随着大盘指数持续下跌,导致资金恐慌出逃,最终波及到小微盘股。但小盘股市场当时的状态是经不起大量抛售的,也许是散户卖出,也许是某家量化抢跑,终于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量的小微股仓位在枯竭的流动性限制下只能选择多杀多,不计代价的止损。

春节前虽然在监管的指导下止跌回升,但这波暴跌彻底扯下了量化策略的遮羞布。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知道小市值因子的强势业内已是共识,但十多年过去了大家居然还在靠它挣钱属实没想到。

行情好时大家心照不宣一起挣钱不亦乐乎,行情不好才发现原来都tm在裸泳。

个人拙见未来几年小市值因子一招鲜吃遍天的躺赢策略会逐渐被淘汰,量化机构也会迎来洗牌,再去大规模上小市值策略一方面说服不了投资人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成为被狙击的对象。因此小微盘市场会持续面临资金净流出的窘境。

少了量化资金互相抬轿子,散户去投资小微盘股票无异于买彩票开盲盒,你可以去买,但不要当作投资,不要长期拿。当然更好的选择还是从基本面出发,从市值较大的公司中选择真正有投资价值和升值空间的长期持有。

全部讨论

06-15 02:03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