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华为财报中智选车、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7

引言

3.29日,华为发布了23年财报,依然炸裂啊!具体数字你们自己看,简单说下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强调了华为在ICT基础设施、智能终端、云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稳健发展和创新成果。 我重点看了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财报里面鸿蒙智行也就是智选车业务是在终端业务里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应该是HI模式和零部件模式的统一。从这个财报定位可以看的出来鸿蒙智行聚焦的是全栈汽车科技赋能,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关注的是为厂商服务。

这篇文章我会解读下华为的部分财报,以便于对自己的投资逻辑进行验证和对后续的投资做规划,会从背景及定位,业务域,以及后续可能会独立成新公司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做个分析判断,如有不正,烦请共同探讨!

智能汽车行业

华为将整个年报区分为各大领域,我重点看了智能汽车领域,这一段话算是对整个汽车产业的趋势,以及自身优势领域相结合的一个判断,也是顺应大趋势的整个背景。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后面我们可能会经历“车+房+办公室”的这样趋势,23年全球新能源的汽车产销量也创新高,之前我发过一篇文章说到,为什么智能化一定要在电动汽车上。ICT技术和汽车产业的融合,相信不久的未来,汽车人都不是什么梦想。这也是0-1时代的突破,也是拿定赛力斯的最核心理由。

从华为的整个定位来看,重点还是四个字:安全、智能,首先对智能化趋势做点位判断,目前已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阶段,那这个阶段要依靠四类关键核心技术:雷达、电子电器架构、大算力自动驾驶平台、人机交互、通讯模组等等。这四项技术,我之前分析过,若要整个一个做起来如臂使指,那必然有一个中心化的“大脑”,不能我架构是华为的,驾驶平台是xx的,人机交互技术栈是yy的,通讯模组是zz的,组装起来看起来很强,实则很怪。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华为剥离出解决方案是战略所导致的:与其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如集中精力搞智选车业务,其他的做一个类似“事业部”的可以专门做些营销,当然这些解决方案出处可能也来源于智选车业务得到的经验。

终端业务

为什么会把终端业务单独拎出来呢,我注意到智选车也就是鸿蒙智行是在终端业务里的,也就是说如果区分开来智选车和解决方案业务,在同一公司里大概是构成单位和直属单位或事业部那样子,地位不言而喻。

先简单看一下终端业务,我概括了一下其定位和战略趋势,以便于下一章智选车业务在里面的位置。

业务定位:华为的终端业务定位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引领业务,如mate系列的卫星通信和芯片自研;二是全场景覆盖,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具以及智慧出行(智选车在这个场景里);三是高端定位,如非凡大师,如M9,重点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战略趋势:华为的战略趋势是有四大方面,一是产品生态多元化,如余小嘴说的“1+8+N”;二是技术融合,如harmonyos和mate系列的技术融合,软硬共升;三是品牌差异化,产品定位的高端产品线是服务于高端用户群体的,不要再说什么性价比了,定位就不一致;四是持续研发投入,这一点毋庸置疑,华为在研发的投入绝对遥遥领先。

智选车在终端业务中的定位

说完整体的终端定位,再看智选车业务的定位。

鸿蒙智行的定位:一是智能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鸿蒙智行是华为构建的智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无缝连接智能设备,提供跨设备的智能体验,强调的是智能互联和生态整合。二是车载智能解决方案的关键输入,通过与车辆的深度集成,实现对车辆功能的智能控制和服务,如远程车辆控制、智能导航等,提升了驾驶和乘坐体验。三是技术创新的展示平台:鸿蒙智行也是华为技术创新的展示平台,通过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将华为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汽车智能化的实际应用,如E550多维感知系统和Petal Maps的集成。这个定位意味着鸿蒙智行是冲锋者,是门面担当

问界汽车品牌的重要性:一是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实践场,问界汽车品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实践场,通过问界品牌的车型,华为可以将其智能汽车技术实际应用到市场中,验证技术的实用性和市场的接受度。二是市场扩展和品牌影响力,问界品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市场扩展和品牌影响力。通过问界品牌,华为能够进一步树立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三是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推动者,问界品牌的推出和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智能驾驶、车联网服务等相关技术和服务的进步。 四是华为技术生态的拓展,问界品牌的车型搭载鸿蒙智行,意味着华为能够将其技术生态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扩展到汽车领域,实现真正的全场景智能生态战略。

从定位和品牌的重要性来看,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不允许失败,也不能失败!

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和智选车业务的异同

这一章我会直接描述有可能的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和智选车业务的异同,建立在本单位在与华为的合作以及个人对技术赋能业务的理解,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只是便于各位朋友自己判断。主要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是业务模式差异: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能更侧重于技术研发和提供综合的智能化组件,而智选车业务则可能涉及到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汽车销售,这涉及到品牌影响力、市场接受度和直接的经济回报。

二是市场影响力:智选车业务作为华为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成果,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其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华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因此在市场和品牌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可能会更高

三是收入潜力:智选车业务可能为华为带来直接的销售收入,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作为技术服务可能是间接盈利,其收入模式和潜力可能与智选车业务有所不同。

四是消费者接触点:智选车业务可能是华为与消费者接触的直接点,这对于建立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至关重要,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能更多是在幕后发挥作用。

五是战略聚焦:华为可能将智选车业务作为其在汽车行业的主要战略聚焦点,因为它直接关联到最终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市场定位。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23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4737百万元也就是47.37亿元,与超过300家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赋能七款战略合作车型上市。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应该是这七款:

赛力斯SF5:这是一款搭载了华为DriveONE智能电动解决方案的电动SUV。
北汽阿尔法S HI版:这款车集成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华为HiCar、华为DriveONE等技术。
长安UNI-K:该车型同样采用了华为的智能汽车技术,包括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
广汽埃安Aion系列:华为为该系列车型提供了智能网联技术,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
长城炮EV:这款车型使用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电驱动系统和智能互联技术。
奇瑞艾瑞泽GX:该车型搭载了华为的智能网联技术,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江淮iEVA60:这是一款纯电动汽车,同样采用了华为的智能汽车技术。

总论

其实从整个分析下来,没有透露智选车的业务分成比例,给的只有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收入,平均下来也确实不少(很符合我对华为的印象)。但在整个智选车业务的定位体现,目测华为分成也确实不会特别少,但基数大了之后,给于的比额会有动态调整的过程。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赛力斯当时都快嘎了,肯定先抓重要的考虑?二是一般合同里,会有阶段报价,不能是一直百分比,除非想只有一次合作,再也不见!

总之,这个财报除了觉得华为牛逼外,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套在赛力斯身上的。

至于最近赛力斯的走势,我说的已经很多了,风险点当时也提醒了。受得了回调就越跌越买,受不了回调,跟的久的保守到现在还有近二十个点的利润了也可以等低点再买。

至于我,我虽然是偏保守的,不加杠杆,但我对于坑坑洼洼早有准备。在投资逻辑没变的前提下,对于我来说每一个交易日赛力斯都是低点,无非是加多加少而已,其他的如欧菲光招行只是我目前极少的配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轮回666 @数字8514487766 @不明真相的群众

$赛力斯(SH601127)$ $欧菲光(SZ002456)$

全部讨论

03-29 19:19

给认真做功课的S哥点赞👍

666兄, 小米汽车su7后,再suv,预计增长强劲,利好小米股票。对这一观点,您怎么看?

干货满满,学习了

03-29 19:58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