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资本副董事长:市场太好时,我们不希望做得太好(转)

发布于: 雪球转发:40回复:20喜欢:95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陆玲

导读:“不求最好,但要做到不输钱。特别是在市场太好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希望做得太好。因为大家如果都去追逐获利的话,肯定要比市场承担更多的风险。”近日,全球最大不良资产公司橡树资本副董事长John Frank在京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坦承。

“不求最好,但要做到不输钱。特别是在市场太好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希望做得太好。因为大家如果都去追逐获利的话,肯定要比市场承担更多的风险。”近日,全球最大不良资产公司橡树资本副董事长John Frank在京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坦承。

作为另类投资公司,橡树资本非常强调价值投资和风险控制。资料显示,橡树资本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国际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75%配置在美洲,13%在欧洲,10%在亚太市场。资产配置中囊括了股票、高收益债券,可转债、、私募股权,公司债务、困境债务,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其主业是另类资产类别投资,尤其是信贷债务的投资。

作为首批6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之一,据《财经》记者了解,橡树资本正在通过QDLP项目推出人民币产品-全球困境机会基金(第十期)。该基金投资配置于全球,现阶段的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欧洲,房地产,能源以及航运等产生错位的行业。


《财经》: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投资海外对冲基金的风险在哪里?橡树资本是如何控制风险的?

John Frank:橡树资本的产品流动性都是跟海外基金产品相匹配的。如果是流动性比较低的产品,在国内的流动性也是一致的。自1995年成立以来,橡树一直遵循并贯彻我们的投资理念,将风险控制置于首位。 “如果我们避免损失,获利就会不请自来”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信条。我们的投资策略以价值为导向,强调资产的下行保护。除了在市场上扬时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外,我们的防守型投资风格在市场受压时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财经》:橡树资本运作的比较成功,请问,橡树资本有什么独特的投资理念?

John Frank:橡树资本的投资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风险控制。我们奉行长期的价值投资,不求每个天,每个星期,或是每个月都跑赢市场或做到最好,求的是不要输掉资本。即不求最好,但要不输钱。特别是在市场太好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希望做得太好。因为大家如果都去追逐获利的话,肯定要比市场承担更多的风险。在市场下跌时,我们通常比市场做得好很多,因为我们一直在控制风险。当然,橡树的投资理念不适合所有人,我们一直寻找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橡树不是很贪心,我们不需要管理世界上所有的钱。我们看重的是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培育并希望与中国投资人分享和交流我们在过去20年中的投资专长。

《财经》:橡树资本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有个著名的投资策略:垃圾中淘金。如何看待这种策略在中国的机会?

John Frank:目前这种投资策略已经开始在中国实践了。不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什么样的景气状态,总有不同的领域有好的投资标的。很多龙头公司的运营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由于某些原因发了太多的债,或者因为杠杆收购加了太多的债,出现了短暂的现金流问题。橡树资本就会选择在这时进入这些公司,将其资产负债表或者资本架构进行金融重组,使其重新回到健康的运转轨道上。

目前这种投资在中国的机会主要在商业房地产领域,在全球主要集中在原油、能源等领域。欧洲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财经》: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以及A股的走势,未来是否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John Frank: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目前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非常了不起。自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橡树资本已经在大中华区累计投资超过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在私募股权、新兴市场股票和房地产领域都拥有专门的投资团队。

橡树资本有一只40亿美金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主要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兴市场的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具有极佳的长期潜力,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则更具投资潜力,尽管短期波动也会更大,但是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长期的发展,未来肯定会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全部讨论

2015-06-04 11:06

以价值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防守型投资风格在市场受压时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2015-06-03 15:44

如果我们避免损失,获利就会不请自来

2015-06-03 08:29

谢谢分享!

2015-06-03 07:36

2015-06-03 05:54

不求最好,但要不输钱。特别是在市场太好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希望做得太好。因为大家如果都去追逐获利的话,肯定要比市场承担更多的风险。

2015-06-03 05:53

2015-06-02 23:59

2015-06-02 23:04

如果我们避免损失,获利就会不请自来

2015-06-02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