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回复:146喜欢:9
为什么中国内地学生拿了国际奥数80%的金牌,但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菲尔兹奖获得者?

精彩讨论

高级注册装逼师05-11 11:55

为啥美股长牛,我们在3000点反复徘徊。包括足球、篮球都是一个原因。。。

江边客05-11 11:57

因为都被教育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且不能问太多为什么…

黄建平05-11 12:09

很多人还喷丘成桐呢。

愚钝博士05-11 12:05

IMO 金牌里,本科和博士继续搞基础数学的,应该不到 5% 。跟其他机会成本比,这行来钱太慢太少了。韦神是个例。

当理性来敲门05-11 12:14

拿奥数金牌靠的是密集的题海训练和对解题套路的熟练掌握,拿菲尔兹奖靠的是对数学的热爱。

全部讨论

一种有答案,一种没答案。

考试和数学研究差的有点多,前者有“范围”,后者需要一定的胡思乱想和/或绕道和/或蛮力……能力。
而且,数学研究到后面,需要对数学有“爱欲”,能为自己设立目标的Libido必须极强。
考试达人中,很多是为了功名利禄和上升之梯,而不是真的热爱考试本身。
或者说,我们不允许自己为自己设立目标,甚至要压制对某个事物的“爱欲”,要服从组织领导,要做对“集体”有益的项目,且由组织上决定什么是“有益”。

05-11 12:00

缺乏真正的热爱 金牌真的只是作为敲门砖了

05-11 17:53

一个是在有限时间里破解别人设好的套路,一个是独创性探索创新解决未知问题。两者完全是两回事好不啦。韦神拿了那么多比赛奖牌,数学成果连二流都算不上。解题高手和数学家是两种不同生物。真正的数学难题和竞赛题相比较难几个档次都不止,竞赛题经过训练智商够几个小时就能做出来,数学问题需要成年累月的努力才有可能解决。所以拿金牌只是成为数学家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离充分条件还差很远。

05-11 17:48

kimi:中国内地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体现了中国在数学基础教育和竞赛培训方面的成效。然而,获得菲尔兹奖与在奥数竞赛中获奖有所不同。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有时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它授予那些在数学上做出了杰出原创性工作的数学家,特别是那些在理论数学领域有重大突破的年轻数学家【5】。
中国内地尚未培养出菲尔兹奖获得者,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数学研究与竞赛的差异**:奥数竞赛侧重于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而数学研究则需要深入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创新【7】。
2. **研究环境和资源**:菲尔兹奖获得者通常在顶尖的数学研究环境中成长,这包括优质的学术指导、丰富的研究资源和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8】【9】。
3. **文化和教育体系**:中国内地的教育体系可能更侧重于应试教育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菲尔兹奖的获奖者往往需要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
4. **时间和积累**:数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注,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工作往往是多年研究的结晶,这需要时间来培养和实现【4】。
5. **国际合作与交流**:数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学科,菲尔兹奖获得者通常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经验,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的数学研究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研究环境的改善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未来中国内地出现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其他国际数学奖项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丘成桐教授和陶哲轩教授分别在1982年和2006年获得了菲尔兹奖,虽然他们并非在中国内地接受教育和开展研究【5】。

跟随内圈我们最擅长,创新能力严重不足。0-1不行,1-100我们拿手,也不是什么大错。

工匠与艺术家的区别

05-11 18:06

做题拿分内地学生是强项,要说发明创造,那就完了,
教育鼓励你去思考、比较、辩论、质疑甚至否定。
洗恼则惧怕这些,绕开这些,并使用各种方式简化及强化结论:某某观点或结论,是对的,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05-11 12:16

连阿三都出了一个马努拉金,堪比欧拉,高斯的存在。

05-11 13:36

这个和竞技体育一样,竞技体育拿这么多金牌啥用?运动员一身伤痛,也不能提高全民体质,就是挣了一点虚荣的面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