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雪球医药圆桌论坛问答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105回复:36喜欢:244

2021.5.15


主持人张小丰:第一个问题:看好医药什么方向?有哪些投资机会?

黄建平:

目前我主要是投资医药中前沿的技术平台,比如RNAi、ADC、PROTAC、DNA编辑、细胞治疗这些技术平台。五年前,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而现在再看,会发现这些平台基本都已成熟。未来5-10年,我们会发现这些技术平台将产生非常多的药,比如RNAi技术已经有四个药物获得FDA批准上市,后面还有近百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或临床前研究中,正在从靶向肝脏向其他器官扩展。 

很幸运,我们站在这样一个众多医疗新科技成熟的路口上,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过去几年在医药领域的投资收益不错,未来也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全球范围内投资包括美国、香港和国内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

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很不一样,以网络零售业为例,行业趋于巨头垄断,两三家网络零售龙头基本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但医药行业不是这样,人体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成千上万种,每一种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细分行业,需求的多元化分散化导致医药行业是非常分散的,很难出巨头垄断。即使是知名的药企之间,它们的业务重叠性也很少。可以说,一个医药行业的需求多元化程度相当于N多个传统行业。

美国纳斯达克有约1000家生物医药公司,中国上市和没有上市的医药公司也有上千家,即使全部投资在医药行业,这种投资组合也容易做到相对分散,投资标的之间相关性可以比较弱,构建的投资组合可以是相对分散的弱相关性组合。


主持人:怎么看待目前市场上医药行业出现一些估值泡沫的问题?

黄建平:

医药行业的估值确实有局部泡沫的问题,但是整体上也很难说泡沫有多大。我们投的这部分相对比较理性,全球医药行业特别是国内确实有一些泡沫,但也有些许多公司估值合理甚至被严重低估。

国内大家一窝蜂地扎堆做同一靶点的抗体,比如PD1单抗,最早的三四家可能市场不错,后面跟随的众多公司可能价值不高。很多医药公司上市就被爆炒,透支了未来很多年,加上研发水平同质化,其投资价值较低。

和其他行业的公司一样,医药企业的内在价值也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折现,目前的估值不能简单的说它是否有泡沫,有一些公司看起来贵一点,但仍然值得买,因为其研发实力强劲,公司管线厚实,会源源不断上市新药,内在价值会随着时间屡创新高。

在纳斯达克有一个特点,其生物医药公司特别多,全世界医药企业都很容易在那里上市,而且没有什么一级、二级市场的明显区分,只要有人愿意买就可以上市,市值可以小到几千万美元。国内有些不一样,生物医药企业在上市前已经比较成熟,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已经很高,二级市场上供应不足,这就很容易在二级市场造成泡沫,上市就被爆炒,一级市场基金吃肉,二级市场投资者经常汤都喝不到。

生物医药公司管线中没有进入临床或没有临床数据的药品,在美国一般估值很低,甚至接近零,而国内经常给出很高的估值,市场投资者成熟度不同。国内有国内的问题,国外有国外的问题,但要区别对待,还是分公司个体来看,有些确实有泡沫,有些确实很便宜。

 主持人:黄总提到创新药这几年发展非常快,研发扎堆现象非常严重,竞争非常激烈。请黄总深入分享一下。

黄建平:

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无论什么产品,只要我们掌握了研发和生产技术,就可以将其干过剩,我们的制造能力肯定没得说。

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政府说支持美国药企放弃新冠疫苗专利,我当天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药企们放弃专利,短期对疫情控制意义不大,因为mRNA疫苗的工艺技术非常复杂,门槛很高,大部分国家短期做不出来。几天之后,有个新闻,印度说他们做不出来mRNA疫苗,然后网友们评论:黄建平早就说过。

很多华人科学家站在世界前沿医药领域,在药政改革的春风中,他们纷纷回国创业,把技术带回来。比如,有家国内药企的创始人在Moderna做过科学家,其研发的mRNA疫苗已经在三期临床试验中。

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单个产品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人才多,竞争激烈,创新迭代也快,只要掌握了技术,我们就可以搞得过剩,比如PD-1单抗、几个热门生物类似药等已经搞过剩,这也是一个好现象。过剩是发展的基础条件,过剩说明资本投入饱和,投入饱和有利于创新,过剩了再技术升级淘汰一部分,再更高水平发展。但投资要避开技术落后、做过剩产能的企业。

总结一句话:过剩是正常状态,但是要去识别,做投资要避开技术落后、管线落后、研发效率低下的生物医药企业。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医药行业讲了这么多,会发现有很多名词术语,专业性要求很高,相对比很多行业研究的门槛更高一点。现在谈谈如何研究医药行业。

黄建平:

研究方法简单说,就是深挖,一个点一个点的深挖,然后把点之间连成线,线之间连成面,面之间连成立体的知识网络,日积月累的学习思考,在大脑中建造各种神经链接。

现在是个好时代,各种知识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专利、论文都在网络上唾手可得,生物医药公司的信息也很透明,这些公司会详细披露临床前数据,包括细胞实验、老鼠体内试验、猴子体内试验的临床前数据,也会详细披露人体试验数据,还会请医生、行业专家和投资者通过电话会、视频会议交流,手把手教会你是怎么回事。

我中午和投资人吃饭时提及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极高,高到整个国家排名靠前,那么这个人适合学两个学科:数学和物理学。无论你多勤奋,如果这方面的素养和智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这两个领域根本进不去。我大学参加数学竞赛,没有参加之前我还认为自己是个人物,参加完后我觉得数学以后不会是我的职业,因为见了世面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手。物理学,如果没有高深的数学基础就很难深入。

而研究医药不需要那么高的智商,不需要数学、物理水平很高,只需要足够的生物化学知识就行,智商高肯定更好,但普通智商就足够了。生物学、医学的核心在于知识点非常多与杂,没有多少难以理解的理论和逻辑,你需要像训练人工智能一样,天天输入信息进行训练,将这些知识点连成网络。生物医学像一座非常复杂的大厦和迷宫,需要一点点学习,建造大脑里面的模型,日积月累才能越来越清楚,智商再高,没有长期的积累也不行。    


现在进行现场提问环节。

观众:我想提两个问题:第一,国内医药公司和国外医药公司在制药方面的交流合作非常多,但是竞争力上,国内医药研发投入非常少,像恒瑞企业一年可能有30亿以上的研发投入,但是国外这样的公司医药研发投入非常高,就单独一个药来说有10年10亿美金。请问和国外相比,国内医药研发的竞争力如何?

第二,关于CAR-T方面。被CAR-T治愈的第一个白血病小女孩前两天正好过13岁。请问对于CAR-T并没有很成熟的运用,成本非常高,如果想要大范围在血液病方面使用,哪些方面是推动因素?  

黄建平:

国内研发是不缺钱的,投资这个领域的资金非常多,新创企业也不缺钱,实际上缺的是水平。因为基础研究水平有差距,虽然比印度好,但是和欧美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们在一窝蜂做抗体时,国外已经在做蛋白降解、RNAi以及基因编辑,国内医药产业链也相对落后一些。

但不要着急,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积累,中国30年前产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但如今各行各业的商品畅销全球。

国内医药产业现在发展速度非常快,热火朝天,科学家们纷纷回国创业,产业链投融资活跃,我们需要时间积累和进步。

自体CAR-T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同种异体CAR-T(也称通用CART)的细胞做一些修改再输到病人身上,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已经有临床数据表明通用CART细胞会被自身免疫细胞杀掉,在人体的存续时间较短,效果持续性没有自体CART优秀。

通用CART把TCR敲掉,移植物抗宿主病没有,但MHC1存在,通用CART会被人体T细胞杀死,如果敲除MHC1这个身份证,NK这种免疫细胞也会把通用CART细胞杀死,目前还是没有比自体CAR-T效果更好的通用CART,但未来可能会攻克这些难题,比如用MHC-E替代MHC1来忽悠免疫系统。

T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之一,T细胞中有记忆类型,效应T细胞、辅助T细胞都有记忆型,例如打一个疫苗可以管几年,并不是传说的几个月,是因为即使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人体内仍然有记忆型T细胞和记忆B细胞,可以存续多年,这是自体CART效果可以持续多年的主要原因。

CAR-T的副作用现在已经改善了许多,就是治疗不方便,需要去大医院才有能力治疗。生产上也很麻烦,需要把血细胞抽出来运送到专门的GMP工厂,再分离、转基因、扩增,再回输给病人,回输之前还要给病人化疗清除淋巴细胞,流程长,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但是中国药企们只要会做就能把价格做下去,可能是你没有关心这个领域,有上百家领域正在做CAR-T,目前中国做CAR-T的公司比美国还多。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爸爸2021-05-21 15:09

$沃森生物(SZ300142)$这是在说沃森?

KerwinLiu2021-05-21 19:55

艾博的英博,国产mRNA疫苗核心技术在艾博这家公司,没记错的话之前是在moderna的制剂部门科学家。
国产mRNA疫苗是军事科学院和艾博合作开发的,有一篇Cell有早期的数据,效果不错,特点是可以在常温下保存。

万户等超级大的猎物2021-05-21 16:47

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政府说支持美国药企放弃新冠疫苗专利,我当天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药企们放弃专利,短期对疫情控制意义不大,因为mRNA疫苗的工艺技术非常复杂,门槛很高,大部分国家短期做不出来。几天之后,有个新闻,印度说他们做不出来mRNA疫苗,然后网友们评论:黄建平早就说过。

很多华人科学家站在世界前沿医药领域,在药政改革的春风中,他们纷纷回国创业,把技术带回来。比如,有家国内药企的创始人在Moderna做过科学家,其研发的mRNA疫苗已经在三期临床试验中。

全部讨论

2021-05-21 15:09

$沃森生物(SZ300142)$这是在说沃森?

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政府说支持美国药企放弃新冠疫苗专利,我当天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药企们放弃专利,短期对疫情控制意义不大,因为mRNA疫苗的工艺技术非常复杂,门槛很高,大部分国家短期做不出来。几天之后,有个新闻,印度说他们做不出来mRNA疫苗,然后网友们评论:黄建平早就说过。

很多华人科学家站在世界前沿医药领域,在药政改革的春风中,他们纷纷回国创业,把技术带回来。比如,有家国内药企的创始人在Moderna做过科学家,其研发的mRNA疫苗已经在三期临床试验中。

2021-05-21 17:59

黄总,做了个小手术后,医生开了一堆这些药,我找医生退还退不了。他说我的说法没有说服力。我说的是 你这副作用上不明确,我没法吃。他说你感冒了 吃药还是从嘴里吃 。我???

目前我主要是投资医药中前沿的技术平台,比如RNAi、ADC、PROTAC、DNA编辑、细胞治疗这些技术平台。五年前,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而现在再看,会发现这些平台基本都已成熟。未来5-10年,我们会发现这些技术平台将产生非常多的药,比如RNAi技术已经有四个药物获得FDA批准上市,后面还有近百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或临床前研究中,正在从靶向肝脏向其他器官扩展。

2021-05-26 15:45

而研究医药不需要那么高的智商,不需要数学、物理水平很高,只需要足够的生物化学知识就行,智商高肯定更好,但普通智商就足够了。生物学、医学的核心在于知识点非常多与杂,没有多少难以理解的理论和逻辑,你需要像训练人工智能一样,天天输入信息进行训练,将这些知识点连成网络。生物医学像一座非常复杂的大厦和迷宫,需要一点点学习,建造大脑里面的模型,日积月累才能越来越清楚,智商再高,没有长期的积累也不行。    
—————
别的行业也如此,或说投资实战这领域都是这个特点。

2021-05-21 14:12

黄总牛逼,啥都牛逼

2021-11-23 15:15

2021-5-21

2021-08-27 15:54

生物医药,星辰大海;
长期积累,潜心研究;
挖掘机会,伴随成长。

2021-07-08 17:30

一个医药行业的需求多元化程度相当于N多个传统行业

2021-05-29 08:19

黄药师你越来越不务正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