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为了占有生产资料,而不是投机暴利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品分配、财富分配、社会积累具有不平等性、非正义性与剥削性,造成了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却陷入日益贫穷的境地,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为此,马克思提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按劳分配为过渡最终走向按需分配的变革前景。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其实就是对生产资料及其收益的重新分配,其形式多样,例如政府征税再次分配、劳资关系的首次分配,甚至包括慈善捐款等等,但这些都是间接的对生产资料收益的重新分配,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最直接的就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就是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重新分配,典型的如土地革命时期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对于当前而言,直接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无偿分配给劳动者已经不太可能,劳动者就只能通过市场交易这一条路获得生产资料所有权,也就是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投资。

劳动者的投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只能打工出卖劳动力、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境地。劳动者通过积攒劳动所得,投资于可以产生收益的资产或者权益,成为占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一方。

最好的结果就是,劳动者也可以依靠劳动所得积攒的生产资料,获得良好的收益,享有充分的经济保障,甚至不受资产阶级的劳动剥削也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指导投资行为:投资不是为了谋取暴利,而是为了积攒尽可能多的永久性生产资料,以永久改变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不为了谋取暴利:能够取得合理的资本收益就可以,例如不低于GDP+CPI的收益率(这是社会资本的平均收益率),或者10%的年化收益率。

永久性生产资料:购买的生产资料能够长期产生收益,安全第一,不能让劳动者辛辛苦苦积攒的生产资料突然某一天大幅减值,丧失辛苦的劳动所得。例如房产,公益事业股票等。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