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股的神话破灭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4

前期,红利股拥挤度高,长江电力中国海油都炒成了成长股。乐极生悲,出现了一波调整。神话就此破灭了吗?

二季度,公募和陆股通持仓A股总市值均下降,但内外资一致增持了红利资产。机构的2024年中期展望中,红利股依然是主线之一。

比如,新锐基金经理许拓管理的永赢股息优选,因重仓红利资产,业绩表现位居上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列。二季度,该基金进一步增持红利相关个股,除进一步增持了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外,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等红利股新进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从最新监管表态看,A股的定位,从融资,转向了“融资+投资”并重,并且政策鼓励企业分红,提升回报率。

红利资产扮演了什么角色?

长期稳定的现金分红,是在鱼龙混杂的A股里面淘金的有效手段。持续的现金分红需要稳定的盈利做支撑,能侧面印证一家公司优秀与否。

如今的大环境,大家也都看到了,风险偏好急剧降低。另一方面,国债收益率下降得厉害,单单买债券很难得到满意的收益率。

那么,资金涌向“稳健+收益”的红利股,就在情理之中。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有确定性收益的公司。

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

全球视角来看,红利策略也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有力工具。

美国、日本等市场,从长周期来看,红利指数在大部分情况中都跑赢了本国的母指数。

以日本为例,90年代初期,日本地产与股市泡沫破裂后,高分红策略成为一条投资主线。1990年以来,日本高分红策略全收益累计上涨209.1%,年均复合回报约3.4%,跑赢同期MSCI日本指数全收益的0.9%,也高于期间日本名义GDP年均复合0.8%的增长。

中证红利指数来看,2020年到 2024年7月,中证红利 ETF 的年化收益达到了 10.8%,其中价差收益只提供了 3.8%的年化收益,而 7%的年化收益都是来自于红利投资的累积效应。

这么简单的一个选股方式,可以在这么难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的绝对收益,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投资的本质,就是股息复利增长。

股息持续的复利增长,本质是一个可持续的现金流增长,并且企业愿意把现金流分配给股东。

A股一向是融资市场,2005年以来,A股的市值增速比股价增速高了8%-9%,这主要是融资效应带来的市值增长。

A股ROE 高的时候,也就是 15%、16%,现在已经回落到10%左右,而融资还要拿走8%-9%,分红一般还能提供 2%,所以剩下给价格指数表现的几乎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宽基指数、价格指数常年不涨,主要就是流出去的钱很多。而红利策略,就是不去向融钱、增发的公司,偏爱现金流充沛、分红意愿高的公司。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现金流折现,分红是投资回报的最直接的方式。

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该公司虽然股价不涨,但分红非常稳定,一年的分红就相当于他当初的买入成本。

难怪巴菲特说,即使股市明天就关门,他也一点也不着急。

而在A股,银行、煤炭、交运、电力等传统和成熟型企业,成了红利股的集中营。

但从主题投资的角度看,一个风格在短期内表现太过耀眼,就会引发风险积聚。比如水利股,有些公司的估值已达历史新高,拥挤程度也比之前大了,有退烧的风险。

从中金公司统计的估值数据看,近十年来中证红利指数一路震荡上涨,但是市盈率只是略有上涨,并没有泡沫化,这得益于企业更快的内生性的盈利增长。

对于那些资金久期很长,比如五年甚至十年为周期的机构来说,一些红利股依然是不错的选择。但中短期,还是要防范拥挤风险,目前的拥挤度已处于中等偏高的位置。

在主题投资之外,很难找到能容纳大资金的主线。中证红利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与创业板、科创板代表的远期成长资产,仍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市场远未到要抛弃红利策略的地步。

有一说一,即使是红利策略,入场时估值也不能太高,因为这样会浪费太多机会成本。

另外,买股票也不能单单看股息率,还要看公司的护城河、管理层、商业模式等。

巴菲特始终不分红,而是把资金再投资,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他的牛逼之处。

而国内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公司,投资再配置能力无法和巴菲特相提并论,这就更适合分红。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国海油(SH600938)$ $中国神华(SH601088)$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今天 18:31

绝大多数人就是为了赚差价来的(市场炒作情绪下的暴利,翻倍),而不是为了分红买入股票!就这么简单,所以说,大A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题材概念炒作市(讲故事,拚谁讲的动人)最后,借用贾会计的一句名言,让我们为梦想而窒息吧!!!

今天 20:17

我以为中证红利多牛呢,都跌成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