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0

今年短线砸盘的现象越来越多,可能与量化私募的T+0融券策略有关。

例如,某只个股当天涨停,第二天直接大幅跳空低开,或者盘中莫名其妙拉升,瞬间迅速被拉至20%涨停,然后涨停封的好好的又被一笔大单砸开。

例如,8月30日,海昌新材拉出20%涨停,第二天直接跳空低开10%,全天大跌近16%。这样的短期大幅波动,可能是T+0融券策略的结果。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融券,还有就是提前一天买入的资金抢跑。前者,就是你手上借到券,然后先卖出,再等跌停或者之后买回来;后者则是你手上先有钱,然后去买股票,次日卖出。

这个跟期货交易逻辑相似,是先买还是先卖的问题。

上述T+0策略与量化并无必然相关,也可以是一种“手动T+0”策略,这种策略在量化流行之前就已存在。

以前一直有“手动T+0”模式,通常都是由交易员在那里手工操作。纯手工的T+0交易的策略容量非常有限,而且收益率不高,只是收益稳定。

$中信证券(SH600030)$ $招商银行(SH600036)$ $比亚迪(SZ002594)$

全部讨论

2023-09-06 11:01

手动t0不允许大额,回转交易分分钟吃函,而量化可以肆无忌惮的大额做t不被监管

2023-09-08 10:09

指南针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广州展新出具《关于提前终止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告知函》,原计划转融通证券出借不超过408万股,于9月7日提前终止(原计划2023年3月4日到期),本次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未实施。

2023-09-06 15:18

此种游戏玩法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有券源的股票上面。
新股高价发行的真相!与融券和量化基金也有大大关系。第一天总有一只看不的资金维护股价,直到这次量化基金的融券规则曝光,细思极恐。
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我们以前只是觉得新股高价发行,多融到钱,券商能拿到更多的承销费用,至于战略配售股12个月以后的损失在这笔费用钱也是可以承担的损失。但实际上,还有更深的套路,就是券源,谁垄断了券源,就是掌握了游戏中无上bug,大家可以看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股,都是开盘第一天或者一周内是历史新高,然后就是一路a杀,有不少还跌破了发行价。
一,战略配售股其实可以变现流通的制度腐败。保荐人战略配售股规定是需要锁仓6-12个月,但是有一个大bug,上市第一天就可以转融通,融券卖出,科创板更有一个大bug,科创板的转融通第一天就可以交易。某量化基金大佬说他们很多仓位都在科创板,实际科创板的换手率不低,而且科创板更方便做空,因为科创板的战略配售股应该是最多的,不缺券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规则腐败于情于理都无法说通,既然是锁定期就不可以流通,如果转融通融券等于是变相卖出,券商完全可以左手倒右手,自己的券源借给自己的自营盘做空,等于第一天就可以流通,亏的是不知道这个后门的普通投资者。
二,引申出的券商腐败。以上看到,新股的券变成了稳赚不赔的金矿,谁掌握了新股的券就等于是股神的外挂器。理论上,新股的券商不一定会借给自己券商的自营盘,或者全部借给自己的自营盘,更有可能是券商老总和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暴富工具,只需要将券借给自己的利益相关人,就能无风险获取暴利。将新股几十倍,几百倍市盈率的发行后,又翻倍的利益根源找到了,背后总有这样巨大的利益驱动,拉得越高,最后跌得越狠,借券越赚钱。纪检委完全可以从券借给了谁,去查其中有没有利益输送的腐败。
三,外挂和小金库。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他们也许就是负责爆炒新股的主力部队,也许只是跟风部队,但是能拿到券的,肯定才是最大的王。这里边有没有利益输送,比如回扣,返点,需要有关部门查实。另外这样高的利润一般是不会留给公开量化基金,可能是另外的自营小账户才能拿到新股次新股的券源。最大的利润总是留给自己,而不是私募基金投资者。
四,新股炒作是最大的骗局,从高价发行新股到新股爆炒,背后的资金能量惊人,炒作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短期获取暴利,但长期看新股走势,大部分长期做空市场,让投资者巨亏,加深了社会矛盾,和中央共同富裕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股发行上市炒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腐败

你敢涨 量化融券1秒钟就来砸你收割

2023-09-06 11:47

今年做短线的和游资算是被人玩烂了

2023-09-06 16:52

做空没那么简单。券商渠道能出借的标的太少了,他们持券也是有风险的所以大部分能做空的都是低位蓝筹。这种小公司券商肯定是没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