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地产收储政策的看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这周以来,我们看到,虽然地产收储政策仅仅是不太成熟的政策设想和试验,大多数内容都还是基于小作文,就已经被讨论的如火如荼。不只是权益投资的地产链反弹,连FICC的机构们也非常关心,人人都在讨论政策的可能性和未来的预期。

——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

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中,大部分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没有地产的复苏就没有经济的复苏。并且,当年“涨价去库存”的超级周期大顶带给人们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回“收储/去库存”的政策刚刚看到小作文,就让许多人“刻舟求剑”地认为,地产周期马上又要行了,于是经济也要反转了。

思维惯性的作用确实是强大的。你看,债券面对4月单月转负的社融数据,都能在本周连续下跌,不得不说大家对“地产去库存”的充满了房地产周期“立竿见影”反转的幻想。


而笔者的判断并没有因为地产收储的论调产生太大的变化:本轮地产长周期下行本就是预料之中的,目前房价下跌的程度,不论从估值水平还是从周期长度来说,都远没到均衡水平。人口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且没有实质性改善的,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宏观环境是难以逆转的。毕竟,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已经人手2-3套房子了,最新成交价租售比也才1.5%-2%。房地产的周期位置和2014-2015年,大有不同。地产收储,大概率还是为了提振预期,从政策执行层面来说,考虑到种种制约因素,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其实,本轮国内经济的复苏周期,无需和房地产的复苏绑定。只要能边际降低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速度和控制住行业溢出的负外部性影响,就足够让人满意。越来越多的企业盈利已经和房地产周期逐步脱敏,以往认为那些和地产周期高度相关的行业都能让自己的EPS逐步脱离和地产周期的相关性,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一个房地产价格不那么扭曲的社会,更有助于激发经济的活力,减轻生活的负担,提高诸多行业的利润水平。未来的经济动能,也必然不会再依靠地产周期牵引拉动。我们要做到的,是把转型期的阵痛一起熬过去。

——未来最重要的大类资产,一定也会从房产配置逐步转型到权益配置。不是说家庭房产配置就没有了,而是说房产价值占家庭资产的占比会下降,权益类资产占比会上升。

如果看不到这个明确的大趋势,依然选择押注房地产,未来资产增值的速度大概率将跑输有前瞻性的优秀人群。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沪深300(SH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