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yuan0420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27
图片评论图片评论

热门回复

这段朋友的留言很有启发,意思是当年日本的收入其实也很泡沫,所以房价看起来只有收入的18倍,主要还是因为收入被高估了,其实房价应该比挤出泡沫的正常收入的倍数更高,所以这也只能证明日本当年的房价的泡沫比数据里年收入18倍的水平更高,但却并不能反过来证明我国的房价不高[捂脸]

日本当年的收入是泡沫经济时期的收入,寒炮率非常高,你等日本经济泡沫过去之后,你再看日本人的收入,你再对比当年的房价,你不要以为这个不能这么对比哈,因为你是泡沫时期买的,房子你日后收入下降了,你还得还当年那么高的房贷。所以这非常现实,日本今天的一些底层收入就和20年前西欧的底层收入的这个收入差不多的情况。所以简单的去用单维度去做对比,非常容易把你自己误导进去。中日这个人均收入巅峰期差75倍,你真觉得日本人他们的工作比我们更有价值,超达到75倍,也就是他们干半年相当于我们37点。5年嘛,这根本就是荒谬的,我们低估了同时他也高估了,这和股票一样,我就是他的工资的市盈率给的也太高了,所以你上面那个图表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因为日本当年的工资含的泡沫量非常的大,所以他实际的工资不值那么多钱,所以他的房子看起来是18年的收入,但后期他的工资下降了,以后可能就不是18年28年38年48年就干上去了。如果你是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房价下跌以后去买的房子你收入下降了,但是房价也降了,那还好,如果你是泡沫时期买的房子,结果泡沫之后你的收入下降了,那就惨了,那可就惨了,这种人有没有?大把的。不要用单一纬度去看,房价这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一定要多维度才能稍微看明白一点,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啊,很多朋友竟然没想到日本当年的职工收入是高度泡沫化的,用这个参数去看问题,你看到的全是失真的东西。

日本20年前30年前吃顿饭多少钱?剪个头发多少钱?现在多少钱?这几十年就没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我们当年多少钱?我没记错的话,30年前一碗面也就两块钱,现在一碗面多少钱?要不要15块20块一碗素面啊,是不是?那至少翻10倍吧。你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收入在这么多年里面,他的实际收入名义收入没有太大变化或者是少量的增加,包括物价也是,但实际的这个收入大幅度降低,长期持续性的降低。

而且现在不同的人啊,他分成能够阅读长文的和不能阅读长文的,能够听你长说比较长的话的和不能够听你说比较长的话的。也蛮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呢,嗯他不能阅读长文这里面特指非虚构的这些文字啊。你说他真的没耐心吗?也不是他看网络小说的时候他能看1,000万字,玩游戏的时候才能连续玩十几个小时。所以还是一个习惯以及兴趣造成的,就是如果他能够在比如说非虚构的书里面得到快乐,他这个快乐可能至少在初期是少于那些爽文或者是网络小说之类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就好像是加了糖的饮料一样,但是一旦你在这个看这些非虚构的东西的过程当中,你获得了一种非常朴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你知道对方讲的是什么,就好像是梁文道在他的那本常识,当然不是更有名的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常识里面写到的,他对自己看书的要求就是实际上现在看帖子也是一样啊。就是你知不知道人家讲的是什么,只要我们看书也好或者接收任何的信息,大概其知道对方讲的是什么也就够了,而这其实就构成了一种成就感,都知道了一些新的概念啊,一些是一些东西,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乐趣就来了。然后慢慢的就产生了一种自信,产生了一种很开心的感觉,其他的兴趣爱好,嗯,体育运动,各种才艺其实也是这样子,就是一开头他可能要有一个就是进入去的一个一个比较难受的阶段,但是后面自己开始有一点点的进步了之后他就会有成就感出来。如果他觉得他的付出和他的这个得到的成正比的话,他就应该可以坚持下去,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而且这个过程不管是学习还是某种才艺的这个练习的过程都成为一种类似于娱乐的,是很快乐的一个过程。就好像我们习惯于喝茶或者是喝咖啡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有快乐的过程,因为它虽然不是很甜,但是你能品出里面的滋味来,那么娱乐活动呢,那些纯粹的糖水的娱乐活动呢,他也有他好的一面,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嗯因为他太娱乐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学到的东西也不多,所以就会有一种负罪感,而且就像绝大部分的糖水饮料,它的口感是缺乏层次的,实际上也没那么好喝。
所以至少我们国内很多成年人并没有那么喜欢喝糖水饮料,但是小孩子几乎都喜欢喝糖水饮料。如果长期喝糖水饮料的话,也会形成一种习惯和依赖,所以有一些地区,比如说墨西哥他们成年人消费糖水料的量也是非常大的。
就像那个巴菲特说的,这个可口可乐他牛嗯,因为大家都喜欢喝喝不腻是吧,我我就喝不腻是他说的嘛,喝不腻,好像是我说的吧,反正大家都知道所有喜欢喝可乐的人都知道在糖水饮料里面它是很少的,能够嗯喝不腻或者至少不太容易喝腻的东西。这个就是很强的一个优势了,绝大部分的糖水饮料连续喝几瓶就不行了,就accumulate了。你那就算看爽文,其实偶尔也能学到点东西,但是他那个能学到东西的密度太低了。但就是还是看大家的偏好吧,就是看养成什么样的一个偏好你的偏好的pattern,那那你看我们的编号的pattern可能是要吸收一些能够让自己成长的提高认知的东西,我们觉得这个比较爽一点,那也有些人就会觉得还是看看爽文更爽一些,啊,当然我也没少看,嗯,所以他其实就是你形成的习惯,你的这个pattern是纯娱乐的呢?还是娱乐的过程当中也具有一定的这个建设建设性,它最终会联系到什么呢?它不是直接,但它间接的会联系到生产力。那不同的文化是吧,不同的群体和个体的这种选择,最后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这个生活展开的路径,所以我们说有一些嗯人群的他的偏好就让这些人群占有优势,不管是我们华夏啊,还是最近这个名声,没有以前好的犹太人啊,大家都是比较在意啊,学习啊这些方面啊,大家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取得快乐的。也包括所谓的推迟享乐等等的这些其实也都是习惯,习惯是有巨大的力量的,但为什么会形成习惯,除了接触的早,小孩子一张白纸就让他接受,另外一方面也是。得有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快乐,那我们现在学校教育的话有个问题,就是这种刷题虽然也能刷出快感来,但是那个快感确实是差点意思那是苦中作乐,这不是真正的最好的教育。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最大的问题是消磨了人们对这个求知的兴趣消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人生的一种期待,因为你长期在学校里面填鸭一样的长时间的,比996还夸张的,这个学习时间天天在那里做题的话,你会觉得人生怎么这么苦啊?
你会少很多热情,就是这不是说每个人都会,但可能就是百分比啊,会有很高百分比的朋友普遍啊,这些小孩子都会这样子,那那这个可能并不太好,还是要有热情有创造力才可以的,学习成绩考试那个东西就差不多就行了,跑题了。

对的,就就是说如果咱们就是水平差不多的朋友,去聊这个话题就这个事情是不言自明的啊,并不能证明我们不高,我们的高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眼定胖瘦了,某些指标上的来讲确实是高的,虽然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啊,这个合理性是说他既然这么高了,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在的,并不是说我喜欢他这么高。
嗯,但这种显然性的,如果对于对这个话题不是很熟的朋友或者认知稍微欠缝一点的朋友来说的话,他们可能容易就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啊,或者是这类的问题,如果行文的时候去嗯就是明确的说一下的话就会更清晰。啊,把这个逻辑嗯说一句其实也是一个本分的事情,可以照顾到更多的朋友。我突然觉得,以我前几年的说话风格,我会多说一句这个,但是我现在好像就有时候会忘掉这个事情
不知道为什么啊,一个是累了可能就忘了,还有一个可能是我会觉得咱们这个水平都都还可以的,朋友之间交流,能把一个事情说明白,已经挺不容易了,有时候像我这种嗯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我那个文字会写的又长啊,然后说的磕磕绊绊的,然后再去照顾到一些其他的朋友的话,就会把这个事情变得更啰嗦,用佛经的那个话讲叫随顺众生,就是你想照顾到更多的人的话,你就要把这个东西翻来覆去的去解释他这个文章就会写得更啰嗦。所以你看佛经有所谓的30,佛法也有所谓的二是佛法,嗯,虽然佛经按照他的体系来讲,他认为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它从走类似于那种精干度上来讲是不一样的,就是有的佛经为了照顾到受众比较好理解,他就会精度会差一点,又有点像所谓的牛顿力学他也是比较接近,但是他可能就不如相对论那么准确。
我们看好多老外写的那些非虚构的书,尤其是讲一些概念的书,比如说嗯塔勒布的书啊等等的,很多人的书他都是翻来覆去的说,啊最典型的就是人口原理,那恨不得把一个事情翻来覆去的,从不同的角度说几十遍。那有些人就会觉得老外写书怎么这么啰嗦,其实他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你只要耐心看,你会有更高的概率能看懂,那么我们厄中原佛教的禅宗这一脉系呢,就是直接棒喝,顿悟玩的就是一个门槛高,就好像清华北大同校一样,我只要最牛的,然后呢,实际上不用交,把这些人往自习室里一扔,图书馆里一扔,这些人就差不了。
所以究竟是嗯追求效率呢啊,压缩一下干货度高一点的,还是说解释的更清晰,照不到更广更广泛的受众,质检可能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当然这块我主要是没想到啊一般我通常都会想到这一点。唉对,我相信你也看了不少那个西方人的书,实际上我们的思维很大,一部分也是西化的思维,虽然说的是中文,但是因为影响我们认知的一些东西,一些书籍好多都是老外写的,所以搞得我们现在说话,有些时候我说着说着都想说个从句出来。😄
嗯,或者这么说吧,就是我们对这个逻辑熟了以后我们自己是不会反向去推的啊,但是有些时候时间长了我们就忘了,还有一些朋友他会反向的去推,啊,你说这个日本高那就是说明我们不高,老老百姓朴素的这个观点,它是一个相对论的观点,他就是有时候会这么理解,或者他会认为你啊就是也有一些朋友会认为就是我我在新闻当中有这种嗯潜台词啊,或者这种暗示啊,说我们不高
但是逻辑上并没有啊,并没有,只是就是没想到吧,忘了吧,我我写这么多,我就是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忘了呢?以前我一般都会补上这一句,然后呢,嗯,如果我跟人聊天的时候,我补这么一句对方就会说,哎呀,你说的真啰嗦,哈哈哈。
你说的太多了,我听的耳朵累。嘿嘿嘿
就是要想把这个逻辑补得很完整啊啊,当然其实上面并不是逻辑的问题啊,上面只是说想要把这个事情翻来覆去的说的,让大家都能够高概率的能听懂,他就会啰嗦,然后有些人或者说很多人他都不喜欢听你这么啰嗦的表达啊,所以我如果跟别人这么说的很长的话,他们就会烦。,他们就像比如说十几岁,20岁出头的姑娘,她为什么吸引男性,就因为他们除了漂亮以外,因为通常年轻的女孩她脾气是比较好的,那你等他人到终点以后,他的脾气就会变大很多的小孩子就是虽然他不能长时间的几个小时的去跟你认真的去讨论一个问题,但是他在能够集中注意力的这个比较短的,10分钟20分钟里面,他会是很认真的听你说,因为他是一张白纸,这时候他整个的心态各方面,他不会有那种抵触心态。

对了,那个奥利弗不是那个嗯到处溜达,然后去了小人国那个奥利弗吗?哈哈哈,好像那个主人公也叫奥利弗,雾都孤儿叫什么来着?是不是也叫奥利弗啊?后来他也成了。贵族,嗯

对的对的,我也没有这个意思,我应该在文章里面着重说一下啊,可能漏了我们应该说一下并不能反向证明我们不高,只是有些朋友看了这个东西之后会认为啊,日本那么夸张的泡沫,人家才18倍,我们都几十倍了,我们太可怕了,嗯,其实没那么可怕,我们也挺高的,但是日本当时是更高的,所以我们就还好,但是确实也挺高的。
您总结的很到位,谢谢,新年快乐!
奥利弗斯塔克。我想到了雪诺,然后前面又是奥利弗,好神奇的名字,哈哈。一定能干大事,谢谢国王。

现在的房价未必比17年贵, 当年拿出这张图会被嘲笑,没买的人会绝望。7年之后再看,就会有很多人支持,换另一群人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