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魔力的《魔法岁月》摘录和toB业务的一点想法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1、阅读《魔法岁月》手记

随着宝宝迎来100天,我们对婴儿在想什么、如何与之交流等话题越发地好奇了。段永平分享了他最近的阅读,其中之一是《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恰好kindle上有,下载后开始阅读。

刚读了第一到三节,发现这本书精彩极了!随手摘录如下:

“但即便是最理想的早期训练,也无法消除孩子内心的全部焦虑,更无法扫除孩子的世界里和自身发展过程中无所不在的风险。”

“最好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并帮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面对它们。”

“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并不取决于他的幻想世界中有没有食人魔,或者食人魔吃什么东西,甚至与食人魔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也无关。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只取决于他如何解决与食人魔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正是儿童处理自己非理性恐惧的方式决定了这些恐惧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如果对妖怪、小偷和野兽的恐惧妨碍了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在面对自己想象中的危险时感到无依无靠和毫无防备,并因此形成对生活畏惧和屈服的态度,那么,不难预料,这将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好像受到来自于各种真实或想象的危险的威胁,并且他认为必须加以提防和准备反击,那么,他可能会表现出过强的攻击性和反叛。”

“但是,孩子通常都能克服自己的非理性恐惧。而这正是最有趣的问题:孩子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克服自身恐惧的办法。甚至早在两岁时,他就已经拥有了一套复杂精妙的心理系统,这套系统为他提供预感、评估、防范抵御和克服危险的诸多方法。当然,孩子能否凭借天生的能力成功地克服自己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他如何运用这种能力的父母。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了解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天性,以及他的人格中存在着用于解决问题并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因素,必然能帮助他培养出应对恐惧的内在能力。”

2、toB业务的讨论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曾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出现市值“管理”这类专业分工的出现,值得我们想一想。假设一家公司A,市值经过“管理”之后达到了预期,就是成功的案例。首先是达到了哪些人的预期?其次,又是哪些人将此作为成功案例来宣传、四处布道?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答案是大股东或者持股的管理层所看重的自身对股价的预期(为了低位加仓,高位减持?);倡导有效的市值管理的人群,则是公司管理层和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专业人士,他们依赖市值管理的结果获取收入(市值增长,便于减持股份)。

市值管理的初衷是借助于多种媒介将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更加形象且准确地表达出来,让投资者、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和潜在利益关联方形成合理的认知,为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经营领域开拓业务、寻求合作等方面提供便利,然而在资本市场操纵行为的助推之下,沦为上市公司既得利益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不可否认的是为公司打造准确合理的形象仍然重要,尤其在资本市场出现“认知失调症”的时刻,市场今年可能看好一家公司,但明年又看衰同一家公司,根据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的解释,上市公司具有两种不同的形象:“无论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公司,我们实际上都在同时研究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

第一是“现实中”的公司,或曰“公司本体”。

第二是“大众认知中”的公司,或曰“公司给外界的印象”。”

如果决心实现第一种和第二种形象的统一,上市公司可能要花不少功夫。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手段可以协助做好这项工作,比如播客(喜马拉雅Spotify)、微信(视频号、公众号、服务号)等多样渠道,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据工具,以及三维实时建模技术、云计算服务等技术工具,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识深度。

但是这项面向企业的综合服务(toB),需要企业出资实施,成为成本支出,而企业通常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真的会有上市公司出于善意目的,去付费购买、并积极配合实施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