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行情的几点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整个周末全网都在争论主线是否切换了,从之前的大科技大消费切换到券商为首的大周期。
对此我在三周之前就给出了看法(彼时券商还未启动)——大周期有望成为阶段主线,但不会彻底取代大科技大消费,换句话说,大周期启动,大科技大消费并不会就此见顶下跌了。
历史上每一次主线彻底切换,都是因为老主线让持有人伤心绝望恐惧,而后彻底放弃老主线并转而拥抱新主线的。比如2015年股灾后小市值题材股泡沫破裂,重创了持有人,包括主流机构资金,最终从2016年开始转向拥抱白马蓝筹股,催生了2017年白马股一枝独秀的行情。
虽然我们从端午节前就在提示大伙注意大消费等高位高估值品种的风险(因为中报披露期临近,他们业绩面临利好兑现或不及预期的压力),但客观的讲,至少到目前这些高位高估值品种的持有人并没在这些品种上面亏钱,很多人还因此在二季度赚得盆满钵满,完全没有到伤心绝望恐惧的地步,也就谈不上放弃老主线,转而拥抱新主线。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在三季度,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周期会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成为市场的阶段主线,这其中大消费因为二季度涨幅过大,估值过高,又面临中报业绩兑现的问题,可能相对会弱一些,但大科技并不会逊色于大周期,只是上涨风格比大周期更温和更持久一些。
昨天早上我在直播间表达了这一观点,随后看到券商股带领大周期继续攻城拔寨的同时,大科技的芯片股也不甘示弱,也在大面积的创出历史新高。我想,如果接下来几天大周期稍作休息的话,大科技的后劲或许还会更足一些。

接下来我还想再说说科创板。
去年四季度科创板最低迷的时候,我曾公开表示看好科创板,事后看科创股确实之后涨了一波,但后来风头还是让创业板抢了过去。
这个月科创板首批上市个股会有一批公司面临巨额解禁,但我认为,这个时点可能恰恰是科创板再次出风头的机会。
科创板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涨停20%,这在平常的市场氛围下没什么优势,但在疯狂做多的市场氛围下,会非常占便宜,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科创板的20%涨停幅度,能让自己的做多热情得到更肆无忌惮的宣泄。
当然,宣泄过头了,受伤也会是最重的。。。
这让我想起了十二年前经历的那一幕,之前跟你们说过的,2008年大熊市后期,9月利好导致市场报复性反弹,所有股票全线涨停,都涨停了,当大家发现所有股票都买不到了,无法承接自己做多热情的时候,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当天上市的两只新股。。
因为根据当时的新股上市交易规则,上市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于是,那两只新股当天翻了好几倍。。。

最后再说说定投吧,最近证券指数基金暴涨,询问定投的事友多起来了。
我在雪球蛋卷平台主理的定投组合“知其牛守其熊”,最大的重仓品种就是证券指数基金,就在6月份这个基金还处在牛熊指标的熊市阶段,转眼到了7月份就快速进入了牛市阶段。
老事友知道,我们的定投原则是在牛熊指标的震荡市阶段坚持定投,每月一投,熊市阶段积极定投,每周一投,而到了牛市阶段则暂停定投,如果仓位过重还会考虑逢高减仓。
证券指数基金这种走势对我们这种定投方式非常有利,因为我们可以在低位熊市阶段吃一肚子货,牛市一来统统获利,而定投那种持续上涨的指数基金,虽然貌似涨幅很大,但实际能吃到的仓位很有限,且买入成本越来越高,后面稍有回调,可能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


之前证券指数基金没人搭理时,我买了很多,仓位不轻,所以等到现在证券指数基金开始疯狂时,我也要逢高减减仓了。昨天我开始减仓证券指数基金,算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减仓了,之前两次分别在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和2月下旬全球股灾初期,回头看,很幸运都减在了高点位置。
除此之外,我还减仓了另一个重仓品种上证50指数基金,因为这个品种也进入牛市阶段了。

在大周期启动之前,我还启动了煤炭指数基金的定投,现在看效果也还算不错,买在了启动前夜,不过因为买的晚,仓位并不重。现在还没进入牛市,所以暂时也谈不上逢高减仓。


我认为定投最大的价值不是买入就涨,而是可以在低位熊市时买到足够多的仓位,等到高位牛市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总收益,这与你小仓位买到妖股或大牛股,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我认为定投对短线交易者同样意义重大,当你有了充足的定投仓位时,面对行情暴涨,不会再为踏空而焦虑不安,可以更坚定从容的执行自己的短线交易计划。
希望有更多的散户投资人能够发现定投的价值,从现在开始,熊市买入,牛市卖出,从此改变牛市进场、熊市割肉的股市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