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消费降级的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33喜欢:26

2023年,A股市场跌幅超过30%的板块只有1个:美容护理,跌幅-34.04%。华熙生物贝泰妮跌幅超过50%,爱美客跌幅超过40%,上海家化跌幅超过30%。排名倒数第二的板块是商贸零售(-29%),主要源于权重股中国中免61%的下跌。这种下跌显然源于严重的预期差。疫情期,大家普遍认为,美容护理是疫情的受害者,口罩削弱了美妆需求,即便如此行业还在高增长;未来一旦放开,增速将更上一层楼。(中国中免也是类似逻辑)。而疫情后时代,没了口罩,美容护理、中国中免的业绩增速却出现疲软。这种预期差背后,深层逻辑显然是消费降级。

2023年,有关消费降级的分析已经很多。其实从总量上看,并不是因为“没钱了”:观察居民存款,2018年11月为70万亿,2019年11月为80万亿,2020年11月为91万亿,2021年11月为100万亿,2022年11月为117万亿,2023年11月为135万亿。增速分别为14.3%、13.7%、9.9%、17%、15.4%。2022年、2023年增速是高于2019年、2020年的。观察居民新增贷款,2018年前11个月为6.9万亿,2019年前11个月为6.8万亿,2020年前11个月为7.3万亿,2021年前11个月为7.5万亿,2022年前11个月为3.7万亿,2023年前11个月为4.1万亿。居民存款增速在2022、2023年经历了更高速的增长,居民新增贷款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从宏观上看不出端倪,只能从结构和微观上找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

1、疫情创伤的修复

在疫情期,央企国企受影响不大(毕竟有着无限的筹资现金流)。但很多民营小微企业(尤其是消费类)而言,受到了了较大冲击,很多没有扛过去。比如较典型的是餐饮行业、旅游行业、商超等。我观察了一下,我家附近餐饮店此前一直较为稳定,但疫情后大概有30%倒闭。

民企承担50%的GDP,60%的就业,70%的利润和税金。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以及所涉及到的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修复疫情创伤。

2、行业兴衰

近两年,新能源、芯片等行业蓬勃发展,但也有不少传统行业出现了下滑(尤其是房地产这种长期经济引擎),出现了降薪、裁员等现象。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上去就像庞氏骗局,即便保持现在的利润规模,未来几十年也还不清银行贷款,已经无法扩张(还不起贷款利息),只能是以贷养贷(部分地方财政也是类似情况)。从灵活就业的数据可以看到,2023年外卖员、网约车死机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由于一些行业日子难过,尽管没有出现降薪裁员,但也会出现相对悲观预期,担心失业,不敢消费。

3、资产价格下跌

消费档次,和个人资产是正相关关系,而个人的资产往往带有杠杆性。比如,拥有一套北京五环内价值800万的房子,贷款400万,净资产400万。这400万的净资产,是买一辆50万的车、经常消费高端场所的底气所在。

2022、2023年,一直稳健的一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了下跌。当这套房子价格跌至700万、600万、甚至感觉600万还是有价无市、要卖出去还得大幅降价,此时账面净资产快速缩水,这就会严重影响消费信心。

由于资产价格下跌,居民存在去杠杆意愿(比如提前还房贷),这也进一步压缩了消费。

4、拼多多现象

大部分人对拼多多的用户,经历了“质疑、理解、成为”的过程。我原来所有购物都是京东和盒马,后来有些产品用了多多买菜,就很难再去用盒马了——比如,某森林,多多买菜40.99/15瓶,折合2.74/瓶;盒马5.5/瓶。更可怕的是,身边有一些女性朋友,她们天天背着爱马仕上班,以前嘲笑我用多多,后来开始偷摸的用多多,现在已经多多不离手、天天双11了。

运营一个淘宝店,初期需要较高的投入,随后陆续产出,规模化卖家越来越大、产品品牌化。拼多多低价优先,推广投入少,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拼多多对淘宝的蚕食过程,削弱了产品品牌溢价。有时我甚至担心,作坊的成本显然低于规模企业,长此以往,是否作坊会更加流行、规模企业的凋零。

消费降级和多多相互成就。由于消费降级,更多的人使用多多;而由于更多的人选择多多,消费进一步降级。

以上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欢迎补充、更正。

全部讨论

或许有消费降级,但多多的零售,不是消费降级。

为什么说作坊相对于规模企业更有成本优势呢?

01-02 17:58

说的好。点赞转发。

01-02 00:31

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没有钱,是消费不行的主要原因

01-02 11:07

我觉得中国不存在消费降级,只是更加追求性价比而已,你看开市客和山姆在中国远远的供不应求,是供给端没有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01-02 11:09

我个人认为是贫富分化,有钱的人钱多的没处消费,一般的打工者真的是没钱消费,疫情三年普通人真的是怕了,开始了存钱以防万一。看看疫情三年普通购房者还房贷是多么坚难就知道了。

01-02 01:13

以前认为电商会向京东方向发展,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品质合理的利润空间,正循环,结果现在往拼多多方向发展,真的是价值毁灭

年轻人从来就没富裕过,是年轻人的爹妈没钱了!

关键还是人口下降,必然带来消费天花板下降,世界大国没有哪个国家是人口下降经济大发展的

01-02 05:45

2023年,有关消费降级的分析已经很多。其实从总量上看,并不是因为“没钱了”:观察居民存款,2018年11月为70万亿,2019年11月为80万亿,2020年11月为91万亿,2021年11月为100万亿,2022年11月为117万亿,2023年11月为135万亿。增速分别为14.3%、13.7%、9.9%、17%、15.4%。2022年、2023年增速是高于2019年、2020年的。观察居民新增贷款,2018年前11个月为6.9万亿,2019年前11个月为6.8万亿,2020年前11个月为7.3万亿,2021年前11个月为7.5万亿,2022年前11个月为3.7万亿,2023年前11个月为4.1万亿。居民存款增速在2022、2023年经历了更高速的增长,居民新增贷款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