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春高新2023年年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28回复:180喜欢:230

持有长春高新的股票有一段时间了。前几天长春高新2023年年报出来了,结合之前搜集到的一些资料,想总结一下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有不对和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各位球友指正,不喜勿喷。

正好,安科生物的年报也出来了。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是目前A股市场上唯二的有生长激素产品上市的公司,而且,这两家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也基本上等于目前国内的生长激素市场了。

虽然两家公司除了生长激素外,还有其他的业务,但由于生长激素的营收和利润在公司财务上的占比都比较大(如金赛药业2023年的营收110.84亿,占长春高新营收145.66亿的76.1%,归母净利润45.14亿,占长春高新2023年净利润45.32亿的99%;安科生物主营生长激素的母公司2023年营收20.23亿,占安科生物营收28.66亿的70.6%,净利润7.64亿,占安科生物2023年归母净利润8.47亿的90.2%。),为了分析简便起见,以下就使用公司整体的财务数据。

首先来看两家公司基本的财务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几点:

1、 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都是正增长的,这说明生长激素市场整体规模仍然是增长的,特别是过去的2023年,部分省份在生长激素集采后,开始执行较低的集采价格,并且因为经济大环境,部分患者选择或者更换为单价较低的粉针情况下,还能实现全行业公司的营收增长,只能说明使用生长激素的患者在增加,这从数据上支持了生长激素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的说法。但是,很明显的,增长率是放缓的,这从金赛药业单独的营收和利润就能看出来,

这说明一个问题——国内儿童用生长激素的天花板还没到,但是,也不远了。

很多分析生长激素的投资者,一直在说一个行业利空因素:新生婴儿的减少。确实,新生婴儿总数减少了一半,即便渗透率提升一倍,需要治疗的人也不会增加。本质上,这个利空因素对所有行业都是利空的,但是利空影响的先后不一样、程度不一样。主营妇女儿童产品的公司率先受到冲击,比如长春高新,而主营老年人产品的先滋润一把然后才受到冲击,比如恒瑞、百济等以抗癌产品为主的公司,虽然产品价格也在降,但是使用的人数在增加。还有受冲击的程度不同,有的公司产品销量虽然会下滑,但是可以提价应对,从而保证营收不变甚至还有增长,比如茅台;但无法给产品自主提价的公司必然要受到更大的冲击,比如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医药企业,在药品集采成为国策并且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产品提价是个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既不能提价,又得直面潜在用户群体的减少,看起来糟透了。但是当下还好,因为近几年新生婴儿的减少,利空的是几年后的市场,对当下的影响更多是在逻辑和预期上。

2、 安科的增速达到20%以上,而长春高新仅有10%的增速。这样的现象部分是因为两家公司的体量不同,长春高新已经百亿的营收,想要靠单一产品的营收达到较高的增长率已经不太可能,尤其是行业快要触到天花板的情况下。另一部分的原因也是由公司自身经营造成的,安科的短水在补足适应症和产能后,采取较为积极的营销策略(比如不含防腐剂的噱头,网络、自媒体上比较隐晦的广告推广等),抢夺了一部分金赛的短水市场份额。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金赛的竞争壁垒似乎也没有管理层吹嘘的那么坚不可摧。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去经营市场,经营客户,不要动不动就是“去生长激素化”,动不动就是“生长激素没对手”。毕竟长高的投资者都是希望公司能保住生长激素的基本盘,用生长激素赚的钱来支持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公司的发展,而不是动不动就找股东们融资。如果不是金赛还有目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长效产品,把那近30%的长效占比还原成短水,那金赛的营收和利润一定是负增长的。生长激素还是增量市场的情况下,客户拓展并不好,现在自媒体的时代,决定是否给孩子用生长激素的是医生,但决定用哪个品牌生长激素的却是妈妈们!不信,去看看小红书上那么多帖子和评论,有多少换品牌的妈妈们,她们换品牌必须要通过医生吗?

3、 两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都是连续下降的,而且累计幅度还比较大。长春高新的销售费用率从19年的34.2%降到了23年的27.3%,安科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从19年的40.9%降到了23年的29%。这是个好现象,销售费用的下降使得两家公司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对于利润的伤害并不大。同时,也说明了三个问题:(1)集采确实有利于降低销售费用;(2)医疗反腐有利于降低销售费用;(3)两家公司多年的销售渠道开拓、产品推广,生长激素已经从一个需要大量销售推广费用的新产品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产品,这对于两家公司而言是个优势,后来者想要抢食,必须先花一大笔销售费用建立渠道和产品推广,这不仅费钱还很慢。因此,后来抢食者最有可能的就是降价进集采,先抢下院内首针的份额。

4、 管理费用率略有增加,但是影响不大。

5、 财务费用,都是负值,说明两家公司的财务都很稳健,贷款比存款少,收的利息比付的利息多。这从总资产、总负债和权益乘数也能看出来,负债在总资产中占比很少,尤其是长春高新,还拥有一部分房地产这样的重资产、高负债的业务。两家公司基本上都是拿着自己的钱——股东权益(净资产)在经营。未来能不能适当加大一点负债规模,拿别人的钱去投资、去扩展?

6、 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幅度很小。长春高新的毛利率从最高91.55%降到了90.4%,安科从88.38降到了85.7%。刨除两家公司里那些低毛利业务的影响,毛利率几乎没有什么损伤!这与我们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因为,困扰生长激素的集采已经进行两年了,广东联盟11省、河北、福建、浙江集采,中标产品无一例外的有降价,在生产成本刚性的情况下,必然会损伤公司的毛利率。但两年后的结果是,毛利几乎没有损失!如果与销售净利率联系起来看,长春高新的净利率从35.5%降至31.1%(这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而非毛利的损失),安科的净利率从30.2%降至29.6%,两家公司的净利率依然都维持在30%左右,那是非常赚钱的业务了。放眼整个医药股,甚至整个A股,能做到30%净利率的公司有几个?我觉得这说明了,过去两年的集采更多的是对于投资者心理和预期的打击,而对公司实际业务的打击并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是因为生长激素当下的竞争格局。重新捋一捋生长激素赛道的竞争格局,如下:

从上表看到,目前竞争格局最激烈的是粉剂,但也只有四个玩家;短水在诺泽退出后,市场仅有金赛和安科,海之元刚刚获批,规格(仅有30IU卡式瓶)和适应症(仅有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尚不完全;长效水剂更是只有金赛一家。去看看已经进行的九批国采仿制药,基本上每款药都有≥5家参与者。因此才能有新闻上耸人听闻的降价幅度,以及中标企业短期内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而已经过去的几次生长激素地方集采,虽然粉剂上降价较多,但金赛通过提高长效占比、安科通过提高短水占比,都将降价的不利因素化解,从而保证了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然而,这是当下的竞争格局,从表格里也能看到,未来的竞争格局在恶化,尤其是金赛目前最舒服的长效水剂。已经申报上市和24年即将申报上市的就有三家,处于临床Ⅱ期、Ⅲ期的后来者还有好几家。未来的长效水剂是生长激素赛道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跟着粉剂和短水都将被长效取代,这是不难预见的,这也是压在长春高新安科生物上的又一大利空因素。一旦表中的玩家产品都上市了,长效水剂的集采必然到来,而大幅降价也在所难免,毕竟任何一家新进者最优的抢食策略就是降价进集采,抢夺院内市场,以避免费钱费时的自建渠道和产品推广。

把第1条和第6条的两大利空因素结合起来看,是不是感觉生长激素赛道已经完了,赛道公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了?确实,这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逻辑。所以才有了长春高新安科生物这么差的股价表现,尤其是长春高新,市场对其市盈率仅仅给到了10倍,一家生物制药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居然没有挖煤的中国神华高(中国神华截止3月29日的PE是13倍)。

7、 净资产收益率ROE,单看绝对值,两家公司都还算不错,都超过了20%,但长春高新的趋势不好,从20年的31.22%一直降到22.6%。ROE衡量了公司运用股东投入资本的效率,长春高新这个效率是越来越差。将ROE进行分解可以看出,长高的权益乘数(衡量资产的杠杆率)、销售净利率(资产的获利能力)和资产周转率(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都在下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前面说的产品接近天花板,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过于谨慎的财务安排。总之一句话,虽然还是很赚钱,但钱越来越难赚。管理层应该想想如何提高ROE了?如果继续下滑,那还不如把钱还给股东们。、

其次是现金流,先看数据:

上表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两家公司的现金流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长春高新,因为股价低迷、政府占款、地产业务消耗现金等问题,一直被投资者质疑公司做假账、赚假钱。同时,最近两年,两家公司的现金流都是很好“+--”模式,主营业务赚的现金,既能给股东分红,还能满足公司投资扩大再生产的需求,而基本用不着去贷款。

然后来看研发。年报中的财务数据代表的是公司过去的经营情况,在研项目及投资项目才预示着公司的未来。通过上面对于财务数据的罗列和分析,知道公司过去的情况很好,生长激素是个很赚钱的赛道,即使被集采了两年,公司依然保持了很高的赚钱能力。那未来还能保持这样的赚钱能力吗?两大利空下,公司怎么应对?

我们能看到的两大利空,公司管理层也能看到,所以,长春高新在躺赚了几年之后,终于意识到大单品的问题,开始“去生长激素化”,急于想要摆脱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这就导致了最近几年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先看数据:

五年时间,研发投入从4.06亿增加到24.19亿,大幅增加了5倍,尤其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51.74亿,预计未来两年还会投入超过50亿。研发投入率从5.5%大幅增加到16.6%,虽然与创新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远远大于普通仿制药企业。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确实很大,花了那么多钱,都投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在生长激素领域,扩大已有产品的适应症和部分产品开展临床Ⅳ期试验:

注:节自长春高新2023年年报

已有的粉针和短水产品,将适应症扩充至12个,是目前国内同款产品里拥有最全适应症的(生长激素的合规使用对于适应症全的药企是好事)。安科相同产品仅有8个适应症获批,刚刚过去的24年2月,刚申请了一个小于胎龄儿适应症,但还未获得批准:

注:节自安科生物2023年年报

在独有的长效水剂方面,长春高新已有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

注:节自长春高新2023年年报

长效目前在研的适应症中,特发性矮小、特纳氏综合征已报产,成人生长激素缺乏已到Ⅲ期临床,小于胎龄儿已到Ⅱ期临床:

还有就是部分短水的适应症在做Ⅳ期临床。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这样的Ⅳ期临床试验,对于助力营销究竟有多大用处?而且即便要做,也应该做用量最大的适应症,毕竟生长激素的客户不只是医生,这样的Ⅳ期临床结果,可能对医生来说意义重大,但对于妈妈们,估计她们都搞不懂临床试验究竟是什么,更别说Ⅰ、Ⅱ、Ⅲ、Ⅳ期分别代表什么!如何把研发成果转化为客户听得懂的语言,从而助力营销,公司得好好琢磨琢磨!

客观的说,单就研发投入来看,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领域确实有很大的领先优势。首先是适应症最全,不单单是粉剂和短水,长效的适应症也在扩充。看起来虽然长效的后来者很多,但就报产的两三家来看,基本上是单一适应症,即用于治疗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儿童生长障碍,这一适应症的患者数量占比不大。竞争者们要想和长高厮杀,还需要扩充适应症,而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投入。

仅有安科生物的重组人生长激素-FC 融合蛋白注射液,一开始增加了特发性身材矮小适应症,但仅处于Ⅱ期临床:

多说一句,阅读安科的年报,在生长激素领域的在研项目,好像只有以上这两项,其他更多的在研都转向了抗肿瘤药品,一年才2个多亿的研发投入,摊子铺大了,确实有点顾不过来。但研发投入的不够,营销可以来凑,至少2023年的财务数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

我们也能看到,投资者寄予厚望的生长激素成人领域,目前仅有长春高新在布局,其他厂家要么无暇顾及,要么无力顾及,要么就是等长春高新把市场开拓出来,他们再进。成人生长激素的市场有多大?我没有研究过,也不是很了解。这是一片完完全全的蓝海领域,市场开拓的难度应该很大,不然,市场早就打开了。有了解的投资者可以补充一下。

总之,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领域,依然是先行者,至少在研发上,依然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研发上的先发优势,并辅之以有效的营销策略,扎扎实实的研究市场、研究客户,才能做到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会上的豪言壮语——“涉足公司已上市产品的企业均为竞争者,但不一定是对手。”希望长春高新和金赛药业的管理层不会让这句话成为一句空话、一句笑话!

其次是非生长激素领域。在研的主要是这几款药:

(1) 女性健康——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黄体酮注射液、EG017片、GS1-144片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主要用于辅助生殖。金赛已经上市了两种剂型:粉剂和短水。在研的长效CTP融合蛋白注射液,三个适应症均到了临床Ⅲ期,国内研发进度算是比较靠前的。国产已上市的竞品目前基本上都是比较低端的短效尿源促卵泡素,如丽珠的丽申宝。而短效重组促卵泡素目前国内有五家产品,其中三家是外资的:默克的果芬纳(水剂)、欧加农的普丽康(水剂)、LG的芳乐舒(水剂),两家是国产的:金赛恒(有粉剂有水剂)、齐鲁制药的安欣保(粉剂)。在研的国产短效重组促卵泡素厂家有双鹭药业(粉剂,上市审评阶段)、丽珠(水剂、Ⅲ期临床)、康宁杰瑞(水剂、已获批,但网上查不到上市产品)、辉凌的贺可唯(已申请上市)。而长效重组促卵泡素,目前国内没有相关产品上市,在研的厂家除了有金赛,还有双鹭药业(Ⅲ期)、康宁杰瑞(未查到临床进度)、宝济药业(Ⅲ期)、泰泽惠康(Ⅰ期)、优辉康(Ⅰ期)。

看看这个竞争格局,是不是也感觉很拥堵?似乎现在的医药领域,就没有不拥堵的管线。去年的全球“药王”——全年卖了250亿美元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所在的抗肿瘤PD-1靶点的赛道,国内外已上市的产品有多少?单单国内就有以下这些竞品:

就算是去年大热的糖尿病/减肥药GLP-1靶点的赛道,国内外已上市的产品有多少?国内布局这个赛道的竞品又有多少?

以上还是2023年9月的统计数据,而且仅仅是国内企业。国外企业还有极具竞争性的礼来替尔泊肽马上上市。这个赛道的竞争格局可以说是肉眼就能看出的在变坏,可这并不妨碍诺和诺德的股价创出新高。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市场规模很大,天花板很高,2023年,诺和诺德一家的司美格鲁肽就为它带来了212亿美元的营收。所以,即便后来抢食者那么多,市场依然给它很高的估值。

那么促卵泡素的国内市场规模有多大呢?促卵泡素是IVF治疗周期中最大的促排卵类药物品种,我看过一个球友的分析数据是大概30亿元以上。这样来看的话,如果做得好的话,金赛的这款产品有可能做到年营收10亿以上的规模。

※黄体酮注射液——主要用于辅助生殖领域。黄体酮有口服、阴道给药、肌肉注射三种制剂。口服的用药依从性最高,但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主要用于症状较轻者;临床大多选择阴道给药,但部分患者阴道不耐受;因此,还剩一部分患者可以肌肉注射。市面上的黄体酮注射液大多是油溶型,肌肉注射时吸收慢、疼痛感强,因此才开发出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根据长春高新23年年报,公司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短效日制剂)已经报产,等待批准,大概率24年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仿制生产水溶性黄体酮的企业。同时,公司还有一款注射用GenSci125,在23年12月15日已获批临床,是公司自研的长效黄体酮周制剂,一周注射一次,改善患者依从性,估计目前处于Ⅰ期临床阶段。这款药同时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在国内,金赛的长效黄体酮注射液的研发进度不是最快的,上市公司里还有科伦药业已经在22年就申报了长效黄体酮注射液的临床试验。从上面的分析里看出,金赛在黄体酮注射液的产品布局上是比较好的,水溶性大概率国内首个上市(科伦和石四的水溶性黄体酮在24年2月申请上市),长效周制剂中美同时开展试验,且国内竞品不多。那黄体酮注射液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黄体酮市场规模超过17亿元,同比增长15.17%。17亿,这是整个黄体酮市场的规模,分到注射液的体量不知道还有多少?加上国外市场,总体规模能有多少?有研究的投资者可以来分享一下。

※EG017片——这是款1类创新药,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Ⅱb期临床)、绝经后雄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Ⅰ期临床)、绝经后女性干眼症(Ⅱ期临床)。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SUI的患病率最高,为28.0%(数据选自《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感觉很激动?而且,目前SUI的治疗手段,大多是手术,药物治疗很少,因此这款产品如能获批,市场潜力很大。这是金赛在研产品里,少数几款顺应中国老龄化大趋势的药物。写到这里,我想说句题外话,当今中国的医药领域,生殖健康和儿童药物行业竟然都被看作是夕阳产业了,而顺应老龄化的药物行业才是朝阳产业,是不是感觉很讽刺?至于AR+/ER+/HER2-的晚期乳腺癌适应症,可以看看国外的一款对标药物enobosarm(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eru持有)。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新增230万例,近70%的乳腺癌为激素受体阳性(HR+)。我无法判断这个适应症的市场规模,有了解的投资者可以分享一下。另外,我还看到一个报道,Veru公司正在推动enobosarm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司美格鲁肽或tirzepatide联用,评估enobosarm进一步增加脂肪丢失,同时防止显著肌肉萎缩和骨密度下降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大热的司美格鲁肽在减肥方面已经显示出卓越的效果,然而这些药物导致的体重减轻是由于脂肪和肌肉的共同损失。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数据,42%的老年人患有肥胖症,可以从减肥药中获益,但减肥药引发的显著肌肉萎缩可能引起肌肉无力,导致平衡不良、行走速度下降、行动不便、丧失独立性、跌倒、骨折、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如果研究结果达到公司预想的效果,那很可能以后的减肥药需要跟这类型的药物联合使用,那这个药物的市场规模估计就不小。当然,这还是很后期的事情了。

※GS1-144片——金赛药业自主研发NK3R小分子拮抗剂,为化药1类创新药,目前国内尚无NK3R靶点药物上市,本品作为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的非激素口服疗法,目前进度为临床Ⅰ期。绝经期血管舒缩症(VMS)是最常见的更年期相关症状,50%以上40至64岁的女性会受到影响,三分之一的女性在绝经开始后的十多年中持续经历中度至重度的潮热症状。另外,VMS也是接受了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和乳腺癌高危女性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对于VMS的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激素替代疗法,虽然短期内使用激素有效且总体安全,但长期使用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且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应谨慎使用。因此,非激素类治疗药物就存在着非常大的未满足需求。目前可选的非激素类药物很少,网上仅查到有2013年FDA批准的原用于抗抑郁的帕罗西汀,而NK3R靶点的药物全球仅有一款,即2023年5月美国FDA批准的安斯泰来的fezolinetant,全球进入临床的产品也不多

金赛的这款产品如果顺利研发上市,将是国内第一款,市场空间应该也不小。

(2) 抗肿瘤——金妥昔单抗注射液、亮丙瑞林注射乳剂、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

※金妥昔单抗注射液——用于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Ⅲ期临床)、用于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这是一款me-too的产品,原研是礼来靶向VEGFR2的雷莫芦单抗,雷莫芦单抗是全球首个且迄今为止唯一获批用于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二线疗法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其在特定类型肿瘤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已经获得了FDA的6项批准。2022年3月,礼来的雷莫芦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而国内目前布局VEGFR2靶点的单抗药物中,金赛的金妥昔单抗进度算是最快的。其他的竞品有康方生物的普络西单抗(Ⅲ期)、步长制药的BC001(Ⅲ期)、复宏汉霖的HLX12(Ⅱ期)、苏州创胜(Ⅰ/Ⅱ期)、科伦(Ⅰ期)、正大天晴(Ⅰ期)。竞争格局不算太坏,市场规模无法预估,有研究的投资者可以分享一下。

※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用于晚期前列腺癌(Ⅲ期)、绝经前乳腺癌(Ⅲ期)、用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Ⅲ期)。目前临床上的主要瑞林类药物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三大主力产品。各种产品的短效注射剂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目前的市场份额主要是长效制剂的竞争。市场规模有多大呢?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公立医院亮丙瑞林微球制剂销售额约为51.5亿元,同比增长12.5%,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国内亮丙瑞林市场主要由三家公司三分天下:原研药武田的抑那通(3月剂型,22年销售超15亿)、丽珠的贝依(1月剂型,22年销售超20亿)、博恩特的博恩诺康(1月剂型,22年销售超15亿)。在研产品中,丽珠的3月剂型仍然在开展BE试验。而金赛的这款亮丙瑞林注射乳剂是6月剂型,一旦获批上市,将是国内首款6个月超长效的剂型,定价合适的情况下将极具竞争力。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用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准备申报上市)。这是公司研发的首款微球制剂,属于1个月剂型。米内网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公立医院曲普瑞林微球制剂销售额约为17亿元,同比增长3.1%,销售额处于稳定增长趋势。微球制剂的销售额占整个曲谱瑞林药物的比例从82%上升至89%,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上市的仅有原研益普生的达菲林(1月、3月、6月剂型)、丽珠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月剂型)。金赛的产品获批后将成为国内第三家、国产第二家。同时,丽珠的3个月剂型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在研竞品里有绿叶的1个月剂型处于Ⅰ期临床。从上面的分析里可以看到,这款药的竞争格局还可以,但是市场规模不大,在三大瑞林类产品里是规模最小的,且金赛的产品竞争力与原研和丽珠比,并不占优。但是,这款药获批的意义在于,金赛掌握了微球制剂的技术。微球制剂技术可以将很多药物长效化,达到精准的缓释控释。微球制剂技术壁垒较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国内有产品上市的企业少之又少,目前走在前列的是绿叶和丽珠,其他企业基本上都处于研发布局阶段。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微球领域天然具备较高的护城河和较好的竞争格局,鲜有激烈的竞争,价格压力小。因此,可以期待金赛在这款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后,会在这个技术平台上研发出更多的微球制剂产品。

(3) 成人内分泌——注射用金纳单抗

注射用金纳单抗——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Ⅲ期)、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Ⅱ期)、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Ⅱ期)。这是一款很多投资者都很期待的药,公司以1类新药申报临床。管理层也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这款药的疗效是目前国内抗痛风药物里比较好的,公司准备申请突破性疗法。并且,痛风这种“富贵病”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抗痛风药物市场天花板还算比较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和中国的痛风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26亿美元、28亿元,预计2030年将分别达到77亿美元、108亿元。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①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的生成起到降尿酸的作用,主要包括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但该类药物疗效欠佳(约20%-30%患者治疗后无响应),且存在安全性问题。②URAT1抑制剂:通过抑制URAT1可以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从体内的排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的URAT1抑制剂主要有苯溴马隆、丙磺舒和雷西纳德,由于较为严重的肝肾毒性使用范围有限。因此,临床现有治疗方案受限于安全性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未来随着新型疗法陆续上市,全球痛风药物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虽然如此,盯上这个领域的医药企业也非常多,目前在研的抗痛风新药很多,化药领域以新型URAT1抑制剂为主,毒副作用更小,但竞争非常激烈:

而金赛所在的抗痛风生物药竞争格局相对缓和:

相同靶点(IL-1β)的药物仅有三款,其中,诺华的卡那奴单抗,仅在国外上市销售,其2022年销售额达11.33亿美元,国内的临床也已进行到Ⅲ期。接下来就看是谁将会首先获得国内批准上市。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金纳单抗并非痛风治疗的一线用药,公开信息显示,其用于在接受规范化治疗,但痛风仍发作2次/年者,以及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及缺乏疗效者,可以使用金纳单抗进行抗炎治疗。因此,究竟金纳单抗上市后能抢占多少抗痛风药物市场的份额,目前尚未可知,毕竟整体市场规模也不过才百亿。

(4) 皮科医美——无

公司的研发投入里并没有这个板块的项目,未来的产品更多可能是引进或者收购。因此,很多投资者期待的医美业务应该没那么快发展起来。

(5) 疫苗方面,我不懂,不做什么评论,而且百克目前对于长春高新的业绩贡献也不大。很多投资者看好的百克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个人觉得可能最终不会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好。因为我看到过一个药效的比较,虽然感维的适用人群多了一个40~49岁年龄段,但是那低得可怜的预防效率,使它的存在如鸡肋一般:

(6) 中药方面,有一款代理的1.1类中药新药——小儿黄金止咳颗粒。个人感觉如果放在华康去运营的话,基本没戏,如果放在金赛来运营,做得好的话,也能创造不少营收。看看济川药业,一款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卖了快30亿;一款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卖了20几个亿。

碎碎念念地写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1) 生长激素赛道的天花板还没到,但儿童用生长激素领域已经快到了。金赛过去是这个领域里的王者,目前仍然拥有研发的先发优势,但这种优势是有时间窗口的,预估3年左右吧,这之后儿童用生长激素领域将会成为存量争夺的市场。金赛要想保住基本盘,出路有两条:其一,在存量市场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加强现有儿童用生长激素的营销推广,向安科学习,虽然大家都认为它的营销策略有点不地道,但确实有效啊!同时,尽快研发出超长效制剂,在产品上继续保持人无我有的压倒性优势。如此这般,产品有梯次,低端产品参与集采降价,抢占对手的市场份额,高端产品继续享受垄断利润;其二,开拓新的增量市场,如成人用生长激素领域、生长激素海外市场。如果做到这两条,那金赛毫无疑问还是生长激素的王者。因此,未来刺激股价上涨的因素就是上面的相关消息,比如,超长效制剂申报临床、美国FDA申报临床、成人用生长激素营收单独披露并出现可喜数据等。

(2) 公司在非生长激素领域内的在研产品确实很有竞争力,就每个单品来看基本都走在国内前列。虽然每个单品的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如果都顺利地获批上市,并且商业化成功,那这些产品的营收加起来,总规模也不小,乐观地估计是有可能实现管理层说的“五年内,生长激素的贡献率降到60%”。但要想十年内让生长激素的贡献率降到30%,还需要更多的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线。因此,建议公司也可以披露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临床前研究的管线,这可能多多少少对股价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未来刺激股价上涨的因素还有,每个在研新品的上市披露、新品商业化取得的超预期数据披露、非生长激素占比的披露(目前是10%)等。

(3) 个人以为,当前长春高新的股价已经完成了杀估值(PE从100倍降到了10倍),完成了杀逻辑(从之前极好的竞争格局和不会纳入集采的高估值逻辑变成了现在的竞争格局恶化和集采大幅降价下的悲催大单品逻辑),还剩下杀业绩,因为目前的财务报表显示业绩还没有大幅下滑。未来,如果公司成功转型,上面两条所说的预期基本都实现的话,股价将会迎来业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但如果公司转型失败,股价将会在业绩大幅下滑的财务报表配合下迎来最后的一杀。那么,现在的赔率如何呢?

精彩讨论

赵莫言04-04 13:45

$长春高新(SZ000661)$ 我个人对于长高2023年年报,是拆分成“生长激素基本盘+长效专项+创新药转型”三大部分来交作业的。长高当前估值,我认为在合理区间下沿,在525亿以下个人新增资金会考虑继续买入部分。作业就不公开了,简单讲讲。
假设金赛错误的去生长激素化战略不变,粉、短水、长效的价格体系不变,消极的营销策略不变,我判断金赛生长激素营收将会在3年内见顶。这是基于新患增速、出生人口、渗透率、竞争格局、集采、医药反腐、剂型占比、生长激素营收、中长期业绩指引等基本因素综合深入分析得出。目前见到的破局点在于长效(去生长激素化战略和营销策略,我认为很难转向),如果长效再来一次降价(我认为当前基本条件均已具备、时机已到来,这也是基于长效的深度分析,包括年度增速和季度增速、粉-短水-长效的价格比和意向人群收入水平、注射体验、“优效”成立的医理、四期临床表现、适应症进度、竞品进度和独占期、成本和原材料、成人市场开发进度和出海进度),长效营收占比从29%往接近50%提升,金赛生长激素营收增速会提升。至于5年后金赛生长激素营收,要看成人市场和海外市场,儿童市场不下降就非常不错了。
2023年长高年报就差把创新药转型怼到人脸上,这是金赛的破局点,也是分析年报的重要抓点,并且越来越重要。之前我在《简要谈谈金赛的管线》里面聊了下III期管线,长高年报里面将金赛当前重要管线都提了下。III期管线理应给出部分估值,但是从长高估值上看,好像并没有反应出来,或者是已经反映出来但是给生长激素部分的预期更差。市场不可预测,这里就不多纠结了。金赛的创新药转型及其III期管线,是被套牢或者打算投资长高的基本面投资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地方。
金赛的未来,就思考怎么样会更差?生长激素大盘遇到更大的挑战,那将可能是什么,大概在多久到来?创新药转型失败,哪些药可能失败,理由是什么?反过来,多想想。
目前长高接近3.66%的股息,即使生长激素营收将要见顶,我也愿意拿一部分仓位,去等创新药转型的结果。这里做个梦,如果长高净利润从50亿到70亿,新增的20亿净利润对应的业务是有较好的市场空间(比如创新药、生长激素成人市场和海外市场),那长高在下一个周期,是有可能从当前的500亿来到2000亿,不足30倍,创新药净利润占比接近30%,研发能力Top 5坐实。至于短期,金纳单抗突破性疗法获批【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适应症 ,II期临床工作已获监管部门相关反馈,I类会议】,License out成功,美国III期临床首例入组 (目前已经花费1亿) ,4月20号Q1季报预期25%-30%的同比增长,预期H1有同比15%+的增长,长高是有可能从10pe来到15pe的。
以长高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利空尿性(我不认为这些利空是证伪了,我认为大部分利空是不同程度证实了),说不定也有新的“惊喜”在等着,上次金磊的离婚坑、股价还没有爬出来,而这个坑也是中长期的影响(减持压力及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张平原04-04 12:37

:满满的干货,多谢分享!
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1、生长激素儿童市场的天花板变低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现阶段还可以有渗透率的提高来对冲。
2、生长激素的新玩家基本上都只有GHD这一个适应症,在反腐和合规要求愈发严格的当下,要做大也不容易。
3、生长激素有很强的服务属性,使用前和使用期间要进行多次体检,公立医药不太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渠道也是生长激素的壁垒之一。
4、长效很贵,仅有长效的新玩家,在有药占比要求的情况下,公立医药如何给开具长效的处方,不容易解决。
个人看法,供参考!
再次感谢您的分享!

非台无树04-04 16:14

大家总在说出生人口下降没人打了。但是我想了想,我们80后这一代是孩子时,基本都是两个三个,还是仅仅被满足了吃饱穿暖,可选的医疗服务想都没想过,至于我们父母那一代家家五六个孩子更是吃饱穿暖都做不到。那时孩子倒是多,像金赛这样的企业那时能赚到钱吗?反倒是现在的孩子,各种各样的非必要医疗服都被家长尽量满足了。还有家长对身高的追求是动态的,像我168,那时候在农村还经常被夸个子高,你敢想象吗?当孩子普遍175以上时,170的孩子的家长就会焦虑,就会用药。我的孩子已经用了两年多的水剂了。

赵莫言04-04 11:08

$长春高新(SZ000661)$ 比较客观和深入,抓住了2023年年报的重点,文章质量非常高

天下之大同04-04 20:05

第一次看到分析长春高新研发管线的投资人,感谢分享。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新研发管线,如果是分析的对的话,基本上是:错位竞争的产品,挺好的,说明金磊团队研发方向的判断还是靠谱的。

全部讨论

$长春高新(SZ000661)$ 我个人对于长高2023年年报,是拆分成“生长激素基本盘+长效专项+创新药转型”三大部分来交作业的。长高当前估值,我认为在合理区间下沿,在525亿以下个人新增资金会考虑继续买入部分。作业就不公开了,简单讲讲。
假设金赛错误的去生长激素化战略不变,粉、短水、长效的价格体系不变,消极的营销策略不变,我判断金赛生长激素营收将会在3年内见顶。这是基于新患增速、出生人口、渗透率、竞争格局、集采、医药反腐、剂型占比、生长激素营收、中长期业绩指引等基本因素综合深入分析得出。目前见到的破局点在于长效(去生长激素化战略和营销策略,我认为很难转向),如果长效再来一次降价(我认为当前基本条件均已具备、时机已到来,这也是基于长效的深度分析,包括年度增速和季度增速、粉-短水-长效的价格比和意向人群收入水平、注射体验、“优效”成立的医理、四期临床表现、适应症进度、竞品进度和独占期、成本和原材料、成人市场开发进度和出海进度),长效营收占比从29%往接近50%提升,金赛生长激素营收增速会提升。至于5年后金赛生长激素营收,要看成人市场和海外市场,儿童市场不下降就非常不错了。
2023年长高年报就差把创新药转型怼到人脸上,这是金赛的破局点,也是分析年报的重要抓点,并且越来越重要。之前我在《简要谈谈金赛的管线》里面聊了下III期管线,长高年报里面将金赛当前重要管线都提了下。III期管线理应给出部分估值,但是从长高估值上看,好像并没有反应出来,或者是已经反映出来但是给生长激素部分的预期更差。市场不可预测,这里就不多纠结了。金赛的创新药转型及其III期管线,是被套牢或者打算投资长高的基本面投资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地方。
金赛的未来,就思考怎么样会更差?生长激素大盘遇到更大的挑战,那将可能是什么,大概在多久到来?创新药转型失败,哪些药可能失败,理由是什么?反过来,多想想。
目前长高接近3.66%的股息,即使生长激素营收将要见顶,我也愿意拿一部分仓位,去等创新药转型的结果。这里做个梦,如果长高净利润从50亿到70亿,新增的20亿净利润对应的业务是有较好的市场空间(比如创新药、生长激素成人市场和海外市场),那长高在下一个周期,是有可能从当前的500亿来到2000亿,不足30倍,创新药净利润占比接近30%,研发能力Top 5坐实。至于短期,金纳单抗突破性疗法获批【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适应症 ,II期临床工作已获监管部门相关反馈,I类会议】,License out成功,美国III期临床首例入组 (目前已经花费1亿) ,4月20号Q1季报预期25%-30%的同比增长,预期H1有同比15%+的增长,长高是有可能从10pe来到15pe的。
以长高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利空尿性(我不认为这些利空是证伪了,我认为大部分利空是不同程度证实了),说不定也有新的“惊喜”在等着,上次金磊的离婚坑、股价还没有爬出来,而这个坑也是中长期的影响(减持压力及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满满的干货,多谢分享!
说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1、生长激素儿童市场的天花板变低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现阶段还可以有渗透率的提高来对冲。
2、生长激素的新玩家基本上都只有GHD这一个适应症,在反腐和合规要求愈发严格的当下,要做大也不容易。
3、生长激素有很强的服务属性,使用前和使用期间要进行多次体检,公立医药不太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渠道也是生长激素的壁垒之一。
4、长效很贵,仅有长效的新玩家,在有药占比要求的情况下,公立医药如何给开具长效的处方,不容易解决。
个人看法,供参考!
再次感谢您的分享!

大家总在说出生人口下降没人打了。但是我想了想,我们80后这一代是孩子时,基本都是两个三个,还是仅仅被满足了吃饱穿暖,可选的医疗服务想都没想过,至于我们父母那一代家家五六个孩子更是吃饱穿暖都做不到。那时孩子倒是多,像金赛这样的企业那时能赚到钱吗?反倒是现在的孩子,各种各样的非必要医疗服都被家长尽量满足了。还有家长对身高的追求是动态的,像我168,那时候在农村还经常被夸个子高,你敢想象吗?当孩子普遍175以上时,170的孩子的家长就会焦虑,就会用药。我的孩子已经用了两年多的水剂了。

说的很客观。比上别的那些吹手们,上来就吹低估了,市场眼瞎了。瞎分析一通年报,结论就是市场眼瞎了,影响一批小散户们,整天跟着喊。

04-04 11:08

$长春高新(SZ000661)$ 比较客观和深入,抓住了2023年年报的重点,文章质量非常高

中国人口峰值还没到顶呢 大概2030年才到顶峰 现在依然是总人口增长阶段

04-04 20:15

米国生长激素成人市场是65%左右。成人主要是抗衰老美容增肌用。儿童35%左右。如果我们这成人市场打开也是非常可观的。但需要很长时间推广。五到十年

04-07 15:59

很好的财报分析
再向您请教一个消息面的问题,如果金磊是假离婚,也应该选在股价高估的时候,所以您觉得金博士的离婚是真假呢?

04-05 07:50

天天那么多人分析长春高新,怎么从来都是只分析金赛药业,直接卖了地产、百克还有安沃高新这些好了,纯金赛现在只估值300亿不到,只有7pe了,还分析什么。

04-04 16:35

一家生物制药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居然没有挖煤的中国神华高(中国神华截止3月29日的PE是13倍)。万物皆有周期,均值回归从未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