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地平线:中国本土领先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软硬件协同模式,全面赋能智能驾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AI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已至,AI将与互联网一样,带来新一轮范式革命,人类社会将进一步加速发展。我们精心准备,重磅推出【智能时代专题】,目前已规划98篇深度原创研报,将全方位梳理AI产业、技术、代表性公司等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展望智能时代未来图景,挖掘投资机会。

智能时代专题:地平线

免费版3,367字,预计阅读7分钟

完整版21,546字,欢迎付费解锁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是华人在全球AI领域顶级科学家之一,曾带领NEC实验室研究团队,在2010年取得深度学习与AI奥林匹克顶级赛事ImageNet的第一届冠军,是这一轮始自2012年深度学习革命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

2012年12月,余凯当时作为百度AI技术研发负责人,代表百度,与美国两大科技巨头微软Google,2010年才成立的DeepMind一起,参与竞标DNNresearch公司,这是AI教父、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Jeff Hinton团队在10月取得ImageNet大赛冠军后,为此次竞标而组建的公司,当时百度出价1,200万美元,Google最终以4,400万美元价格竞标成功。这次秘密竞拍事件,成为深度学习开启这一轮AI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一、地平线2015年成立,9年时间,经过3个发展阶段,享受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崛起红利,成为中国智能驾驶方案核心提供商之一。

2023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与低阶智驾市场占有率均排第2,占有率分别为35.5%、21.3%。高阶智驾市场,英伟达排第1,市场份额49%。低阶智驾市场,Mobileye排第1,市场份额26.6%。

第一阶段,2015~2019年,0~0.1的战略尝试期:基于愿景驱动,大量试错,同时做AIoT与汽车两大业务。

第二阶段,2019~2023年,0.1~1的战略成型期:通过前面几年实践摸索,发现AIoT场景碎片化+是一堆小业务,在2019年经历重大战略迭代,选择聚焦大赛道的汽车智能化领域,将当时公司1,200人裁到500人;当时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爆发前最黑暗的时刻,地平线选择坚定押注汽车领域,当时长安汽车已经是地平线客户,后面客户数量逐渐增加。

第三阶段,2023年~至今,1~10的战略扩张期:业务更加清晰,地平线需要大规模出货,对供应链管理、库存、质量管理、财经管理都有更高标准。

第四阶段:未来,从10~N的战略成熟期:余凯希望地平线在全球汽车智能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预测到2030年或2035年,届时每辆车的核心主计算芯片将会超过1,000美元,1,000美元乘以全球1亿辆车,1年市场规模将是1千亿美元,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市场规模。

二、地平线是中国本土领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软硬件协同模式,全面赋能智能驾驶。

地平线突出强调创始团队软件基因,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从软件算法切入到深度神经网络芯片,中国最早做深度神经网络专用芯片的公司,目前专注研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是中国首家提供前装量产高级辅助驾驶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也是目前中国装机规模最大的提供前装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之一。

地平线不直接面对车企客户,是Tier2定位,让自身可以更加聚焦产品技术创新迭代,协助Tier1共同服务车企客户,实行客户导向策略,不像Mobileye是黑盒交付,而是采取白盒交付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代码完全开放给客户,对希望自研的车企客户,还可以提供地平线自研的智能驾驶专用处理器架构BPU等授权与技术支持。

地平线基于自身软件基因与背景,学习英伟达通过CUDA培养自身产业生态,地平线也积极培育自身开发者生态,在2020年推出一整套工具链,在代码编写、调试、测试、构建、部署等各个阶段帮助开发者,降低开发门槛、提高效率。

地平线基于软硬协同开发思路,建立灵活、可扩展业务模式。地平线认为,软硬一体是自动驾驶公司的生死门,无论软件算法公司,还是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公司,竞争焦点在于如何通过软硬协同,实现极致系统效率,引领大规模量产应用。

在此思路下,地平线布局软硬结合全栈技术,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驱动,打造出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强调高处理能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延迟、低能耗等特色。

地平线建立智能驾驶相关全面技术栈,包括驾驶算法、底层处理硬件(征程系列芯片等)、促进软件开发与定制的各种工具等,加上第三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形成丰富高级辅助驾驶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组合,目前主要包括Horizon Mono、Horizon Pilot、Horizon SuperDrive三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实现L2~L4全场景智能驾驶技术。

客户可采购地平线整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就是地平线提供的高阶智驾样板间,也可采购这些软硬件产品的任何组合,进行灵活配置,形成定制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也使地平线业务模式具有高度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地平线是国内极少数实现车规级AI芯片大规模前装量产的企业,自研征程系列智能驾驶芯片,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核心。地平线旗下J2征程2、J3征程3、J5征程5芯片3款车规级AI芯片,已实现前装量产上车,成为国内第一家覆盖L2~L4全场景智能驾驶芯片提供商。

2024年4月24日,地平线正式发布新一代J6征程6芯片,是业界首款能覆盖从低到高全阶智能驾驶需求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旗舰J6P芯片,专为新一代城区高阶智驾而生,算力高达560TOPS,对BEV、Transformer等先进模型支持效率业界领先。

地平线把握汽车智能化转型机遇,过去3年实现业务规模性增长。地平线依托大规模部署前装量产解决方案,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重要推动者之一,拥有庞大客户群,包括汽车行业领先的OEM厂商/汽车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等,中国前10大OEM厂商均为公司客户。

截至2023年底,地平线智能驾驶处理硬件(征程系列智能驾驶芯片等),累计交付量达500万;2022~2023年,高级辅助驾驶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增长4倍;2023年,新增合作车型超过100款,中国销量最高10款国产新能源车型中,有7款采用地平线方案;2022~2023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辅助驾驶市场份额,快速从3.7%增长到21.3%。

地平线2017年首次推出征程1芯片,征程系列达到第1个100万出货量,花了4年多时间;从100万~突破300万,出货200万,仅用不到2年时间,是当初实现第1个100万用时的一半不到;从300万~500万,出货200万,时间进一步缩短至不到1年,是当初实现第1个100万用时的1/4不到。

地平线2023年收入15.5亿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82.3%,2023年毛利率达70.5%。

三、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外资车企加大结盟中国。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实现全面崛起,与欧美日韩传统车企巨头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汽车,正在快速占据中国市场,对包括合资车在内的欧美日韩汽车形成全面替代;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凭借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与巨大的产能优势,正在重现20世纪80年代日系汽车席卷全球的场景,积极出海,开始冲击欧美日韩当地汽车市场。

欧美日韩国家,一方面通过政府提高进口关税或针对购买本国生产汽车进行补贴等方式,阻止中国汽车进入当地市场,避免本国汽车产业受到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欧美日韩传统车企巨头,又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加深与中国公司结盟合作,以弥补自身短板,提升自身竞争力,期望不被新的产业变革与市场变化所淘汰。

大众作为欧美日韩传统燃油车企代表,在中国市场布局具有代表性。燃油车时代,大众具有明显竞争力,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按过去曾负责大众电动化转型的赫伯特·迪斯的说法,大众汽车几乎没有一行软件代码是自己写的,与小鹏、地平线、国轩高科等深度合作,就是提升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智驾化方面的能力,以更好面对产业与市场巨变,实现更好的转型升级。

大众与小鹏合作:2023年7月,大众宣布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 15美元价格收购小鹏约4.99%股份,获得小鹏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小鹏在车型开发领域合作伙伴,合作初期阶段,双方将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

2024年4月,大众与小鹏联合宣布,进一步拓展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区域控制与准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CEA,小鹏方面命名缩写为EEA,2026年起,新架构将用于中国本土生产的大众品牌电动汽车中。

大众与地平线合作:2023年11月,地平线子公司Horizon Together,与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CARIAD Estonia AS,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orizon Together与CARIAD Estonia AS分别持有酷睿程40%、60%股权。

酷睿程主要从事研发、制造高阶自动驾驶应用软件与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地平线向酷睿程提供各种IP授权与技术服务。

酷睿程目前主要客户是大众,产品主要用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众汽车。2023年,地平线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通过酷睿程,大众首次成为地平线第一大客户,贡献地平线总收入40.4%。

大众与国轩高科合作:2021年,国轩高科引入大众中国作为战略投资者,大众中国投资近87亿元,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6.5%。

大众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技术开发、资本投资、生产合作等方面;国轩高科将开发第一代标准电芯,用于大众常规量产车型的电池应用。

大众将与国轩高科建立全新电池生产中心,计划在欧洲与合作伙伴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到240GWh超级电池工厂。

大众向国轩高科派驻专家团队,对国轩高科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电池在热失控等方面安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