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心学与稻盛和夫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宁德时代,比亚迪,贵州茅台#
一、国运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他远称不上学霸,12岁报考当地最好的公办中学,考试失败,13岁家里被美军轰炸,19岁考入鹿儿岛大学,算不上名校,顶多跟内地的211末流高校差不多。22岁之前,稻盛和夫的履历并不算剽悍,差不多算是屌丝一枚。
22岁的时候,遇到了贵人,也就是他在鹿儿岛大学的老师,把他介绍到东京打工,做绝缘体材料方面的工作(日本电力紧张,开始大规模建设电力设施)。当然,国际原因在于,战后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特别是那段时间是抗美援朝后阶段,韩国和日本都进行大规模建设。
26岁的时候(1958年),稻盛和夫年轻气盛,和他在公司的老大发生冲突,没办法,只好滚蛋,成为创业青年。不过运气也好,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最高光时刻,人家还举办了奥运会,轰动世界。所以,稻盛和夫创业期很顺,因为日本势头正旺。经过13年的创业,稻盛和夫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后,稻盛和夫并不像有些企业家一样,去读EMBA,泡泡妞,顺便做点红烧肉。插嘴一句,这些去读EMBA,来获得资源的,其实是傻缺。第一,大学里教EMBA案例老师,哪个做过企业?根本没实战经验,纯吹牛。第二,同学间想着互相利用资源,怎么可能?真正好同学都是因为单纯,或者都是因为共同困难过,才相互扶持的。这种EMBA的酒肉关系,如何持久?总之,稻盛和夫在成功后,并没有飘。43岁,开始做新能源,哈哈哈,人家50年前就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了(太阳能电池)。日本这个国家,就是吃了缺资源的亏。总之,这么一折腾,做出了一家世界五百强来(也就是京瓷公司)。
52岁的时候(1984年),成立了第二电电企,后来形成了今天日本大电信公司KDDI,也是世界五百强。
1997年的时候,65岁了,辞去了两家五百强公司会长职务,顺便去寺庙出家,反思一下人生(居士)。
看看,人生多完美!日本逝去的20年,稻盛和夫几乎完美避过了!特别是97年出家,更是完美避开了亚洲金融风暴。所以,稻盛和夫人生工作几十年,完美地和日本的好国运粘在一起。
有人开始说,你描述得不完整。他后期为日航力挽狂澜了,那段时间可是日本的灰色时段。
的确,在2010年的时候,日航申请破产保护,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经过三年时间,使得日航重新上市。
拜托,这个事你得和经济史结合在一起。08年次贷危机,专搞借美元得大企业,日航破产保护的前提就是这样。后来09、10年,大家都开始放水,还记得我们的4万亿吗?这么放水,死马都可以被撑起气球来!
讲这么多,表达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要神话企业家,企业家能对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企业家的贡献其实是和国运在一起的。
二、心学
中国的企业家们,特别推崇稻盛和夫,动不动来个阿米巴经营论,动不动来个“心法”,一个又一个的金句,活脱脱一个心灵鸡汤。
非常理解中国企业家的感受,推崇稻盛和夫,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稻盛和夫推崇心学,心学是王阳明学说的重要内涵。所以在哲学上与稻盛和夫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第二、稻盛和夫本身是屌丝出身。故事情节很喜欢屌丝成大佬的。
第三、稻盛和夫赚钱不脏。顺着日本国运在赚钱,没有太多负面新闻。
第四、给点心灵鸡汤,以最低成本忽悠员工。
但是,很多企业家,读着读着稻盛和夫的金句,企业就慢慢破产了。就像当年,很多人听了余世维的管理学吹牛逼课,听着听着,就跑路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稻盛和夫也是吹牛逼的吗?
我们第一部分由国运从宏观上认识稻盛和夫,那么在这部分我们从微观上分析稻盛和夫。
毫无疑问,稻盛和夫是王阳明心学的推崇着,阳明心学可不是吹牛逼学,是一种知行合一论。知行合一,基本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换一句话说,吹牛逼归吹牛逼,你还得做,得执行下去。比如美国埃隆·马斯克也很能吹牛逼,让人类移民火星。问题是,他真的在努力。
我们的企业家,知道了“知”,忘记了“行”,导致了知行不合一。当用手机转朋友圈稻盛和夫金句时,吹吹牛逼,那么你有可能躺在沙发上,躺在夜总会里,躺在桑拿池里,那执行个毛啊,纯粹吹牛。
稻盛和夫是忽悠大王没错,或者说是心灵鸡汤大王也没有错。但是,人家给员工,不仅喝鸡汤,还经常分肉吃。
咱们很多企业家,光顾着心灵鸡汤,一点肉也不给员工。光转一些牛逼哄哄的金句,搞低成本稳定人心的事情,这怎么行?
正确地理解稻盛和夫的做事做人品格,比他的金句还重要。
三、总结
说了这么多,该有个结论了。从宏观的角度看,稻盛和夫的人生轨迹完美地和国运结合在一起。从微观的角度看,他强调知和行的合一,小心谨慎,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品的确值得学习。相信,自2000年起,世界的运气已经倾向中国了。那么我们中,也一定会出现非常多优秀的、卓越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