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夏启政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明:笔记以一定主题为主线开展,没有一定逻辑性及前后顺序,只作为个人记录参考使用。

书名: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作者:孙皓晖;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书籍概要:这本书的原本真身,是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全部解说文字。本书力图理清中国前3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华夏族群历经了7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经十数年研究思索,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7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6大生存经验。直面争议,推崇法家,批判儒家文化霸权,并明确指出:中国文明的强大与不朽,不在变形的末端,而在雄厚的原生时代。本书呈现历史、解析历史,反思历史、审思未来。

以下为笔记摘录:

夏启政变:

真正的权力变局及历史跨越,是在大禹死后完成的。这里的第一个挑战点,是古老传统的权力传承方式。

大禹在正式继承了最高权力后,很快就宣布了皋陶的继任者地位,但是皋陶很快就病逝了,于是大禹将皋陶的儿子伯益确立为继任者,这两次确立继任者,都是发生在大禹时期的最后十年内。 但是,大禹病时候,伯益是否顺利接掌了最高联盟权力呢?

历史的转折,多是从偶然事件开始的。尊奉传统且没有权力警觉性的伯益,在大禹安葬之后,效法大禹的避让血统传承之法,主动避让了大禹的儿子启,自己搬到如今的嵩山地带去了。这种传统的“避让”法则,其实际意义,是给天下族领们留出一个选择最高领袖的空间:拥戴启,就会去朝拜启;拥戴伯益,就会去朝拜伯益。族领们朝拜谁,谁就是人心所向的最高权力者。这是近古社会确认继承人法则之外的另一个潜规则——将最后的抉择权交给天下人心的向背者来决定。伯益所以这样做,心思显然是笃定的,料定天下族领们一定会来朝拜自己。

可是,事实确实残酷的。族领们没有去朝拜伯益,反而都去了最高权力所在地,朝拜了启,依照传统,启就是天下人心愿意拥戴的最高领袖了。启当仁不让,立即继承了父亲的帝位,并公开了自己的国号与名号——夏天子。 伯益觉察到古老的继承法则被破坏后,愤愤不平,着手谋划夺权事宜。但是启得到了消息,联结同盟氏族,突然杀出了伯益族群,伯益被夏启势力杀死。

这次事变,是近古权力传承的第一次大变局。这场变局的实质,是最高权力的传承法则,由古老的以“公天下”为价值理念的选择禅让制,转变为新的以私天下为价值理念的血统传承制。

历史主义地看,这一巨大变局是早期国家确立的最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