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查理芒格投资原则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财富,真是个诱人的话题,我们每天奔波劳累,还不是为了碎银几辆?真正能够实现物质解脱的能有几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操劳一生,却碌碌无为。


你能说他不够努力吗?不够拼命吗。可是,身体上的苦,大家都能吃,所以大家就算都非常拼,也拉不开距离。因为靠体能赚钱,瓶颈很快就会出现。


而真正拉开财富差距的则是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和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多数时候的忙碌都没有做到点子上,只是在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上耗费了巨大的能量。


再说得直白点,你做的事,突然暂停公司会瘫痪吗?不会!你不去公司一年,公司会跨吗?不会!你离开一个人,那个人会崩溃吗?不会!


如果真的如此,就说明我们看上去做的事有价值,其实可有可无,或者可以被别人替代。这就是我们不值钱的原因,也是我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值钱?如果靠自己摸索,估计这辈子都难。但是我们可以从厉害的人物身上学到他的经验和背后的思维。


对此,就不得不说一个人:查理芒格。他巴菲特的合伙人,帮助巴菲特创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也是别尔盖茨赞不绝口的一个幕后思想家。


查理芒格曾说:关于财富的积累,我一生都在坚守3个原则,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


1.永远反正想,跳出盲从

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众人一拥而上去淘金。最早的第一批人,确实赚到了大量的财富,可是随着大家都随大流去淘金的时候,都赚不到什么钱了。


此时一个人,则跳出了盲从。逆着人群走,他发现在荒凉的西部,这些人裤子很容易磨损破烂,而且对于事物,水源,以及防蚊用品需求量极大。


对此,他放弃了淘金。专门给这群人提供配套服务,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遇到机会,反着想,一定要反着想”。如果大家都认为是机会的时候,那绝对不是机会了,很可能是个坑。


查理芒格这一“反着想”的原则,运用到投资领域。带领巴菲特率先跳出盲从购买低价股的人群,而去选择那些高价,却很少有人买的有价值的公司。


如今,这些耳熟能详的知名公司如可口可乐,保洁,吉列,卡夫,耐克等等,全部都在帮巴菲特赚钱。


那么我们做事的时候,当机会来临,是否具备“反着想”去为那群创业者提供服务呢,或者一件坏事,能够“反着想”看到其中蕴涵的商机。比如无聊诞生了短视频,单身诞生了相亲平台,下楼吃饭不方便诞生了外卖……


2.在能力圈做事就好

曾经风靡全球的“木桶理论”终于被推翻。如今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长板理论”。


我们终于从什么都要会,却什么都不精通的时代,走进可以说明都不会,但是要具备一项超越众人的独特本事。这才是符合当下的社会形态。


因为人才渐渐变多,分共越来越精细。大而全只会导致自己变成一个什么都不突出的普通人,只有具备独特技能的人,才能出局。这就是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一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独特的,只是一直在自己的能力圈做事而已,我们几十年就钻研这一个领域,当我们感到陌生的时候,就会撤退,所以我们几乎不犯重大错误”


划定能力圈,并在这个圈内盘活精通每个细节,才能看到规律,看到即将发生的事,以及一眼看穿什么不可行,什么可行。

查理芒格将要做的事分为三种:可知的,不确定,未知的。当你感觉不确定时,就已经出圈了,犯错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这是一种赌博行为。


普通人,赌不起。倒不如踏踏实实地锁定自己的特长,圈定一个领域,日积月累定当迎来属于你的红利机会。


3.不要去追踪平庸的机会

查理芒格认为:人一生中能带来命运变革的机会并不多,就那么几次,多数的机会都是平庸的。所以我们持有的公司并不多,但是都能带来巨大的利润。


而这样的抓住一次就能翻身,前提是你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去储蓄和等待时机。


就像挥棒球一样,如果瞄不准球,时间掌握不好,就是一番乱挥,还累坏了自己。钓鱼也是如此,如果小鱼点钩就不停的拉杆,吓跑了大鱼还疲于抛竿。


而重大的机会,既要反着想才能看到,要在能力圈内才能掌控得住,更要瞄准时间足够耐心,对于平庸的机会视而不见才行。


比如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而此时一个每月多1000,却又明显没有发展前景的岗位,很多人会选择跳槽过去,几经折腾,也无心去一直留意更有前途的岗位了。与其这样,不如默默储蓄能量,等待好机会的出现,一举拿下。

多数人都在追求平庸的机会,如果你可以放弃那些机会,而等待更大的机会出现,便可瞬间爆发,实现逆袭。


查理芒格如今已经96岁高龄了,却依然保持每天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和阅读。他和巴菲特的阅读量可能会让你吃惊。这或许正是查理芒格完全靠着自己的智慧成为富人的原因吧。


查利和巴菲特性格不同,他喜欢低调的生活,很少抛头露面在媒体面前,但其智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