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而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偶然看到,这算是关于股票100篇里能有几篇值得一看的文章(文章在最后)。说了很多实话,真相往往是可笑又可悲的。专职以后,在想回到原来的工作环境,根本就适应不了,不是因为怕吃苦,或是职场焦虑,只是从事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理财分析师之类的工作,不过是在做忽悠的事而已,无论大v,还是小讲师,目的都是为了在散户身上在薅一笔,这个行业大多的服务和技术专业无关。
能理解之前的朋友还在这行奋力的“忽悠”,没办法,人要活着,要赚钱,但赚这个钱的本质确实和骗,抢没有一点区别,即使你有证,不过是拿着官印的强盗或骗子罢了,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只是为了生存,自我洗脑罢了。当然很多同行朋友,多年下来,也不过是分得一些残羹冷炙罢了,胆小的,有一定底线的,活的久,但不赚钱。胆大的,心狠的,要么消声沥迹,隐姓埋名,要么就在牢里蹲着了。一个行业的衰败,很难归咎到个人身上,终其原因是一个原本高大上的行业,把从业者介入的门槛定的太低,别说有证的从业者很多交易水平和散户没有区别,还有很多没有证,甚至没有做过股票的人,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靠一个剧本,摇身一变就成了网络上的“老师”,而且只要这样的“大师”会忽悠,远比那些有经验懂一些技术的分析师挣得多得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行业就更烂了,本来分析师应该给出客观的分析,有逻辑的建议变成了怎么从散户博弈中赚到钱的策略,很多时候,这些“大师”跟你讲的不是技术,只是人情而已。你以为“大师”盯的是你的股票,其实盯的是你的本金,尽可能从你的股票账户里获取最大的“羊毛”才是唯一的目的,至于你能不能赚钱,他能不能帮你,从来都不重要。当然“大师”有罪,不是根本,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相关的金融公司和机构,它们的问题更严重,本质上是他们造就了各类“大师”,做交易的机构,只管收管理费,包装1-2个明星基金经理,利用一轮牛市吃饱喝足,然后一地鸡毛也无所谓;做服务的机构,只为榨取手续费,服务费,然后无论何时,不考虑风险就把各种理财推给你,它们做的一切不也是在骗和抢?不过是因为它们在台面上要表现得高大上一点罢了。理解一个行业越深,你就可能越讨厌它,尤其金融是一个充斥着资本和人性最无情,最恶毒的行业,年轻还可以欺骗自己,人到中年从行业出来,再说服自己好难,独立交易虽苦,确也活的舒坦,只是a股这个市场,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去对抗各路豺狼虎豹,一言难尽,说到底还是能力和修为不够,继续努力吧!
最后讲点交易相关的吧。这轮股灾(现在主流媒体上好像没人提,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轮下跌比18年更甚,和历史级别的大跌08,15年有一比),绝大部分人是绝不可能幸免的,管你机构还是个人,大多数人能跑掉的行情,那就不叫系统性风险了。系统性风险会打趴各种流派,管你什么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最后能全身而退的依然是少数人,少数流派的精英或是极佳财运的人。在狡猾的狐狸,也难逃被猎杀的一天,二级市场终究在为一级市场买单。普通人该怎么应对,首先千万别轻易动杠杆,一定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去交易,而且用到的资金年限一定是以年为单位的。股灾是危机,但危中有机,不信的人,可以选择不信,无视就好,对于经历过3-4轮股灾的人,属于相信的人,保持信仰(赌国运),耐心等待时局的转变。当然在大跌当中,需要思考一下手中持仓的个股,到底有没有问题?注册制选股必须要小心,万一选到的是退市股,坚守就没有意义了。今年是开启市场重大转变的一年,其实国家去年以来的一些政策还是不错的,比如分红,减持,融资的新规只要能落实到位,对市场中期的走势是非常积极的,现在很多人赔钱了,都在一味的骂zf,骂市场,有什么用呢,如果只关注消极的东西,得到的永远只能是负面的反馈,就像买st股,结果买到退市的赌徒,怪市场有意义吗?觉得不好,退出就好,不要到时候眼红,又进来,哪个行业都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股市更是如此,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巴菲特那句经典名言,不就是这个意思。当下市场的非理性下跌,在我看来,就是跌过了。市场短期是涨是跌,我不知道,也不想猜,今天不好,明天可能也不好,但我相信后天会好一点,今后会更好。我的信仰不会轻易改变,仓位是我的态度,希望还在股市里挣扎朋友,不要倒在黎明的前夜,一起熬过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