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恒生电子(SH600570)$ 恒生与中国ETF20年
山不转水转,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风水轮流转。
要说2024年基金行业的“顶流”,或许已不再是医药、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们了,而是变成了它,咱们一起大声念出来:
E T F
01
我们先来讲讲,ETF是何方神圣?
其实,它也是一个“舶来品”。
ETF的概念雏形起源于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美国先锋基金发行的指数投资信托,该产品跟踪的指数是标普500指数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ETF指数参与份额(TIPs)。
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美国第一只ETF——标普存托凭证SPDR。
之后,ET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图片
所谓ETF,即Exchange Traded Fund的简称,直译为“交易所交易基金”,也被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ETF通常是以某一选定的指数所包含的成分证券为投资对象,依据构成指数的证券种类和比例,采用完全复制或抽样复制的方法进行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
另外还有一些与特殊标的挂钩的ETF,如黄金ETF等。
ETF是一种跟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的基金。
证券市场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那么简单地去买卖“标的指数”的ETF,从而获得与“标的指数”基本相同的收益率。
图片
ETF通常跟踪的是某一个指数,目前已经发展出股票型、债券型、商品型、跨境股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业绩基准跟踪指数又可以进一步划分。
图片
被动化的、指数化的ETF具有公开透明、风格稳定、费用低廉、投资便捷、策略多元等特点,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规模占比逐步提升。
图片
02
ETF在中国发展的20年,经历什么?
为啥要写EFT20年,不写ETF二十年呢?
因为“英文+数字”就是它最初的样子…
2004-2007:起步探索期
在我国,2004年、2006年,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了自己的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证100ETF。
基金圈曾有“名字里有数字或字母的基金产品难卖”的说法,上证50ETF既有数字又有字母,但最终卖了50多亿元,可谓是开了一个好头。
但因当时投资者对于ETF基金普遍认知度不高,整体市场发展较为缓慢,截至2007年末市场流通的ETF基金仅有5支,流通份额为77.23亿份。
图片
2008-2012:快速扩张期
这一时期 ETF 产品种类逐步丰富。
2012年,华泰柏瑞推出了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ETF,首次将跟踪指数从单市场范围扩大到沪深两市。
此外市场还推出了红利、中小企业和社会责任等择股偏向价值或成长的风格类ETF产品,大大提升投资者选择空间。
截至2012年末市场流通的股票型 ETF 基金数量达37支,流通份额达1103.14亿份。
图片
2013—2017:行业竞争期
这一时期产品总数从37支提升至98支,但同时期另一种基金产品-分级基金凭借其的杠杆属性达到了发展巅峰,导致ETF市场份额和数量表现出现分化。
截至 2017 年末股票ETF市场份额仅768.16亿份,较14年下滑近350亿份。
2018年至今:高速发展期
截至2024年3月末,ETF市场共有基金924只,规模达2.40万亿元,正成为资本市场投资新利器。
图片
03
ETF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放眼全球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底,全球ETF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美国市场的ETF规模则超过了8万亿美元。
与海外ETF市场相比,国内ETF市场整体规模仍较小,存在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于投资组合多样化的追求,进一步提升ETF的配置需求。
《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沪市ETF持有账户数达669万户;
深交所发布的《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3年6月)》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深市ETF持有账户数达313.87万户(未穿透联接基金),较2018年底增长6.1倍,市场参与度稳步提升。
图片
其次,政策鼓励为ETF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近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另外,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创新也为ETF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投资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交易ETF产品,金融科技的应用为ETF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面对ETF的加速发展,ETF生态圈,包括基金公司、券商、做市商、交易所、指数公司、投资者、金融科技公司等重要角色将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图片
在产品创设上:指数公司开发指数、基金公司可通过证券公司等销售渠道调查投资者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市场判断,推出产品并在交易所上市,供投资者投资。
在流动性提供上:多数ETF产品可实现一二级市场套利,在产品运作阶段,基金公司可借助做市商等的力量为ETF产品提供流动性。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ETF的投资者群体仍较小,需基金公司、交易所、证券公司通力合作,加快ETF产品普及。
在投资者服务方面: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各渠道可探索买方投顾合作模式,做好投资者投研和陪伴服务。
04
恒生陪伴ETF发展的那些年
在ETF生态圈里,金融科技公司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随着参与的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增多,业务创新的加速和规模的增长,科技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回到2004年,第一支ETF发行的时候:
前文说到,华夏上证50ETF(510050)是中国市场上第一只ETF产品,于2004年12月推出。
当时华夏基金与恒生携手共创了第一代恒生交易所交易基金发行管理系统,华夏基金分享了专业的行业知识和实际业务需求,恒生响应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为中国市场上第一只ETF产品的平稳上市和运营保驾护航。
在ETF大发展的十年间,业务品类增多,规模持续增加:
恒生及时响应市场推出新发行品种的ETF发行管理系统,满足管理人PCF制作、申赎数据接收及补券的需求,覆盖全市场ETF基金发行管理人50+家。
图片
ETF大发展的十年间,恒生的 ETF发行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股票 ETF、跨境 ETF等市场现存全种类的产品,同时对还未有发行上市的品种——沪/深跨银行间实物申赎债券ETF,也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
这也意味着恒生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股票 ETF、债券 ETF和黄金 ETF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交易品种的产品发行管理服务。
近年来,ETF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新变化:
2018年以来,ETF发展明显加速,在当下的震荡行情下,宽基ETF规模开始逐步增长,市场上出现了多只规模百亿级别的ETF。
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需要不断优化补券流程,提高补券效率,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并提升ETF的市场竞争力。
恒生新一代投资交易管理系统O45打造创新功能,可实现PCF智能监控、补券实时监控行情数据校验等功能,极大提升了ETF补券性能以及日终清算效率。
同时,在主动调整期,系统还可实现指数误差跟踪一键调整及全链路监控与回溯,确保ETF运行管理期间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与安全性。
针对基金管理人与券商之间合作的券结模式,恒生已为40多家客户提供整体券结解决方案,不仅为基金公司新发行的ETF产品提供券结服务,同时支持ETF托管转券结模式,支持日间交易、日终清结算需求且可以满足实时补券需求,助力ETF机构间生态合作。
除此之外,恒生旗下子公司鲸腾网络的投资赢家能够为券商打造面向终端投资者的ETF投资专区,提供多种ETF智能组件,结合投教、ETF模拟/实盘大赛等运营方案,助力券商形成从交易到运营,全方位的ETF产品营销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
图片
20年的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金融机构通过不懈的业务创新,致力于为投资者打造更优质的资产配置产品,提升投资者体验感与获得感,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而恒生,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则始终聚焦于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为金融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前沿的科技创新,助力其业务高效开展。
每一次的突破与革新,每一步的稳健前行,恒生都与金融行业紧密相连,实现与行业的同频共振。
下一个20年,未来可期!<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