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亚光电分析(一)发展史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4喜欢:13

概要

$美亚光电(SZ002690)$ 成立于2000年,聚集光电识别(可见光或X射线的成像和检测),目前主要三大块业务,包括食品安全(大米,杂粮、茶叶等色选机)、医疗健康(口腔CT机)、再生资源(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还有小部分的工业检测(如轮胎检测),一直没做起来。

公司的大米色选机是国内龙头,色选产业的开拓者,2003年推出,目前是市占率30%左右,也是公司的现金奶牛。公司的识别核心技术代表了国内的最高水平。

口腔CT机,2012年推出,目前是市占率25%左右。

这两个领域都是国内的龙头企业,都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

是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研发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企业, 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2年上市是营收5.1亿、净利润1.5亿,截至2022年末实现21.1亿的营收、净利润7亿,国内为主,国外占比接近20%,大部分为色选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主,CT机2021年才开始出口。医学占比2019年至2022年在30%左右。

历程

公司创始人田明,生于1953年,大专毕业。

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

曾任合肥轻工业机械厂设备科科长。

1993年,合肥轻工业机械厂和阿根廷南美贸易公司合资成立合肥安科光电机械有限公司,主销光学分选机。

后来田明到安科机械担任副总经理,并带领几位研究人员在1996年研发出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色选机,价格约为进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1999年田明开始承包经营安科机械。

2000 年 2月 16日,以郝先进(轻工业机械厂的会计,安科机械厂的财务部长)的名誉借款50W成立美亚有限公司,田明占80%,郝先进、岑文德(轻工业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各占10%。

2005年轻机厂以田明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经营美亚有限为由提起诉讼,美亚有限以500万元获得轻机厂在安科机械清算中的所有者权益,并另补偿轻机厂4500万元。安科机械在2006年完成清算注销。

刚成立的美亚有限公司,核心人员几乎都来自安科机械。

2004年,公司聘请林茂先担任研究所所长。

林茂先,男,1965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微波教研室、电子对抗新技术教研室教员(2004年3月31日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转业)。

同年加入美亚。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曾仁总经理,开始涉足X射线检测设备的研发。2017年林茂先辞职。

2006年,发行人成功研发并 掌握了X射线成像及检测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长期垄断从此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长期垄断局面。也为后来的医疗器械打下了基础。

2007 年,发行人成功将 X 射线成像及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异物检测,并开发出了食 品X射线检测机,改变了多年来我国食品X射线检测机核心部件依赖于进口的 局面。

田明比较早地意识到色选机市场容量有限,不断寻找适合公司拓展的新业务。2008年在国际市场考察期间,田明接触到了国际高端口腔医疗影像装备领域(X射线探测器市场中,医用领域约占2/3),回国调研后发现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三甲医院拥有口腔CT机,并且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价格高昂。田明萌生了自主研发口腔CT机的念头。

2010年,公司还引进同样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的张建军。

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

张建军,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对抗系新技术应用中心副主任,合肥威师智能电子电器厂研究所所长、生产副厂长,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总监、医疗产品线经理、监事,现任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创业期(2000-2004)

该阶段公司成功研发出大米色选机,开始进入色选机领域

发展初期(2004-2007)

该阶段公司对原有技术及产品进行改进,并开发出杂粮色选机:

检测元件从“硅光电池”升级到“CCD 光电探测器”,大大提高了产 品光电检测的灵敏度;

识别方式从“灰度识别”发展到“彩色识别”,显著提高了公司产品对 异色粒的选别率;

2004 年开始涉足X射线检测设备研究,并于2006年掌握了X射线成 像及检测的核心技术;

色选机快速成长期(2007-2012)

该阶段公司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范围,进军茶叶、工业品检测与分级领域

成功研制出SS-B_MCCH智能茶叶色选机并投放市场;

成功研制出X射线塑料检测机并投放市场,公司产品 应用拓展到了工业品检测与分级领域;

成功研发出“X射线轮胎检测设备”,该技术和产品已投入应用;

成功研制出大产量色选机,大大提高了色选机的单台处理能力;

2012-至今 医疗设备异军突起

2012年上市

2013年,口腔X射线CT诊断机第一年进入国内市场,实现销售61台,初步实现国产替代。

收到中央870W拨款,由本公司新建300台三维数字化口腔CT机的生产能力。

2014年,开发出中视野CBCT和大视野CBCT等系列化新产品.

控股山东美亚博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包括孙公司济阳口腔医院),提升公司影响力,协助加大公司口腔医疗设备的市场拓展力度,并加快公司向医疗产业链延伸的进度。

积极拓展其他专科领域高端医疗影像设备。300台三维数字化口腔CT机产能于2014年12月通过验收(并于2015年12月收到该项目合肥市配套款 84.00万元)

出口业务和医疗器械销 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新设立美亚香港。

产2,660台光电检测与分级专用设备产能建设项目”已 完成建设(计划投资1.7亿,实际投资8000多万。优秀

2015年,提出3-5年,实现业务收入构成比率为3:3:4(色选:工业:医疗)打脸了。

2016年,未来将在骨科耳鼻喉科等其他科室陆续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新产品,发扬民族品牌,壮大民族企业。

上线ERP,OA,CRM,NOTES。

多款口腔高端医疗影像新产品的CFDA认证,口腔X射线CT诊断机系列产品的销售更是实 现较大突破。骨科CT产品也于2016年底送往国家指 定机构进行检测。

5000万增资中粮工程占4.88%(现8.53%)。

聚焦三大板块,重点发展医疗,调整策略。

2017年,医疗,近4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

8 月 24 日,同意美亚博泰医疗注销(连亏3年,跨行止损good)

“聚焦三大板块,重点发展医疗”,资源投入不断向医疗领域倾斜,跟16年提出的一样。

2018年,投资5.85亿元的智能化工厂“新产能项目”和“涂装、钣金生产基地项 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毛衣战,出口首次负增长。

2019年,人工智能色选机,产品性能在产量、精度、功能等维度进一步提 升,可为用户的个性化、多场景需求提供高效、专业的解决方案。

色选机作为公司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普及率的不断提升,色选产业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过渡到平稳发展阶段。

正式上线“美亚电子采购平台”。

公司海外首家办事处—南亚办在印度海得拉巴正式揭牌成立。

2020年,疫情,首次出现负增长。

发布美亚口内扫描仪MyScan,公司耳鼻科CT正式通过注册认证

上线PLM,QDS系统。

累计现金分红近20亿元。

2021年,公司口腔CBCT历年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开启了口腔CBCT国产化新时代。

建立专门的公立医院销售团队。

首次出口澳洲、非洲,并获得日本市场准入许可

公司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 励计划,授予243名核心骨干员工226.8万股,价格20.38元。

累计现金分红超25亿元。

2022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基本完成了 色选机设备的进口替代。

色选市场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市场尚处于快速发展期。

当前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总体占比仍然较低,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依然 任重而道远。

2022年推出首台工程化色选机、CBCT口内扫描仪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2023年美亚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023年完成病例10余例

2024年,移动CT完成注册,移动CT被国外国内影像巨头占据,GE,西门子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后续能带来多大的影响暂无法判断。

股权激励754,000,价格11.88。

公司简介

美亚光电(股票代码: 002690),全称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2000年注册成立,2012年A股上市,是一家专注于光电智能识别装备研发制造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深度聚焦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再生资源等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有色选机、X光异物检测机、口腔CBCT、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分业务板块来看:

l食品安全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有色选机、X 光检测机、品质分析仪等,应用范围已拓展至粮食、坚果、茶叶、果蔬、中药材、水产等领域近500种物料。

l医疗健康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有口腔CBCT、耳鼻部CBCT、口内扫描仪、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并打造了美亚美牙口腔健康数字化云平台,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装机超18000台。

l再生资源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有整瓶分选机和瓶片分选机等,已形成再生塑料全形态分选解决方案,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部讨论

耶小神仙03-17 10:01

田总年纪大了,不知道公司以后一把手会交给谁?

挖上一口井03-15 18:34

田老,堪称中国优秀企业家。你看看曹总的福耀玻璃年报没,分红,增长还是不错的。靠谱的人,靠谱的企业,逢低买入,运气不会太差。

Beeliver03-15 18:30

太实衬了,不会包装炒作

蛟龙入海03-15 14:17

企业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