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1喜欢:4
楼市和股市,吞噬了这一代中年人
5.17楼市新政以来,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火速响应。降首付、降息、落户配套政策应出尽出。
然而,迎来的结果只有两个:
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提前还贷”大军,体现的是存量房奴们的怨念;
一个是5月份70城房价的全军覆没(除特殊情况的上海一手房),体现的是潜在房奴们的“不给面子”。
6月18日,随着圆信永丰基金一则公告的低调发布,又一只新发基金宣告募集失败。今年募集失败的公募基金已经是第5只了。
于是有人开始调侃:
基金经理不做人,基民就还他们一个“募集失败”;
楼市新政不公,房奴们就还他们一个“提前还贷”。
话说得很解气,可惜残酷的事实并没改变。
6月19日,国家队高调宣布买入三家央企ETF
基金方面,散户不买,有国家队来买。
楼市方面,有没有一种可能:新政本身就是想逼存量房奴们“提前还贷”呢?
5.17真的是要救楼市吗?
开年的时候,股市还是希望满满的。
然而,“牢底坐穿”、“倾家荡产”、“不能一退了之”反复讲了快半年,却哪怕一个经典案例都还没做出来。
无独有偶,5.17刚出台的时候,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不少人一度认为是楼市的“政策底”。
然而,事实证明,这也经不起时间的细品。
“挤牙膏”的增量政策模式,好处是可以精确试探市场的底线;坏处是第三次“狼来了”之后,会直接击穿市场的底线。
“提前还贷”大军不是今年才有,只是今年更明显,5月后规模更庞大。
“提前还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利率差比银行理财还高、有的是因为房价下跌。但更多的,相信是因为对增量政策不公平待遇的不甘。
前面买房的人,同样是刚需,同样是为楼市贡献自己的拼搏。但买得更贵也就算了,还要长期背负高一大截的利息,这谁会甘心?
但凡响应了某一轮楼市新政,下一轮新政出来,立马成为小丑。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一直生效。那么,谁能保证,响应这一轮新政的人,就不会成为下一批小丑?
5月份的数据显示,2万亿的新增社融里,新增房贷只有区区514亿(同比骤降70%)。这就是对“狼来了”最真实的反馈。
增量政策最大的不公,在于反复试探市场底线的同时,区别对待存量房贷。
降低存量房贷的利率,去年意思意思的做过一次;还以此作为调降存款利率的理由,用储户利息去买单,属于变相的转移支付。没有诚意可言,也没有持续性可言。
降存量房贷确实不容易,光是涉及银行利益,阻力就很大。但真有决心救楼市的话,这点阻力是不在话下的。
一边在推进市场化,一边搞旧时代的双轨制。这算是特色,还是一种退步呢?
抑或,5.17的本意,就是要逼前面的房奴们“提前还贷”呢?
2023年法拍房总量近80万套,同比暴增37%。今年前4个月再添27万套,直接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增量。
今年Q1,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同比暴增36%,达到160亿。
这些客观数据,反映的是去年以来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断供潮。什么失信人、征信黑名单,在房价下跌和增量政策不公的面前,震慑力早已不够用了。
如果未来房价继续下跌,必然出现更大的断供潮。而事实说明,5.17出台后,房价下跌的趋势并没改变,速度也没有放缓。
逼一部分人提前还贷,其实就是杜绝了一部分未来断供的可能性。顺带还能刺激一下消费。
回顾刚满月的5.17,有券商总结得很好:
第一,5.17的重心其实是让买得起房的人别再租房(降首付、降息),让租不起房的人到城市租房(收储,改保障房)。而不是要救楼市。
第二,目前楼市库存偏高、估值偏高的问题并未解决。用人话说,就是房价还有下跌空间。也即,大概率,未来还会有增量政策。
先搞经济,还是先救楼市?
先有股市牛市,还是先有经济复苏?
鸡和蛋的悖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千古难题。我国目前的经济也受困于这种悖论:
到底是楼市先救活了,经济才救得活;还是先把经济救活了,大家才有钱买房,楼市才能活呢?
到底是需要一轮股市牛市,来破局当前的经济;还是经济问题破局了,股市才配出现牛市呢?
到底是增量政策能提前结束楼市的下行;还是楼市下行自然结束后,才不再有增量政策呢?
大概正因为搞不清这些关系,选择了长时间的纠结,才有这两年的各种扭曲现象。
也正是在这种漫长的纠结中,楼市和股市持续蚕食着这一代中年人的财富,吞噬着这一代的中年人。
连深圳都不得不大幅上调社保费。似乎这一代的中年牛马,注定要承担更多。
而经济下行,恐怕就是受害者们身不由己的、最无奈的反击。
作者:价值先生2020

全部讨论

很多事不合理变的更不合理,折腾吧他们都是对的

吞噬一代中年人?不炒房谈什么吞噬?要说年轻人买的晚,高峰刚需接盘被吞噬也就罢了,中年人炒的早的则早已财富自由,自住应该早就在低位解决。所以,中年人被吞噬基本就是太贪,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路径依赖。

06-24 09:09

去年提前还了三分之一,还交了快1w的违约金呢

天朝子民自古以来多灾多难,忧患实多

06-24 07:46

转,临渊巷13号,6月18日,随着圆信永丰基金一则公告的低调发布,又一只新发基金宣告募集失败。今年募集失败的公募基金已经是第5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