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翻脸”NFT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小甜甜变成牛夫人。

@新熵原创

作者丨樟稻 编辑丨伊页

数字藏品市场再次受到冲击。

近日,闲鱼宣布全面下架数字藏品。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曾是如鲸探、幻核等数字藏品平台的主要二级市场。在众多讨论NFT主题的社区中,闲鱼因此获得“中国最大的NFT交易市场”的称号。

此次政策变动将数字藏品行业再次推到了关注的风口浪尖。

闲鱼对数字藏品政策的调整并非首次。

2021年底,平台开始屏蔽数字藏品相关关键词,各大数字藏品平台也同时声明严禁二级市场炒作。然而到了2023年10月25日,查询显示闲鱼已取消对数字藏品和鲸探相关内容的屏蔽,这些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在APP中能够正常显示。

这一政策变化当时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措施旨在刺激数字藏品市场的场外交易流动性,市场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希望。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的2024年5月17日,闲鱼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将全面下架与数字藏品相关的商品。当前,尽管通过使用替代词汇可能仍能在平台上搜索到数字藏品,但平台的主流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决策如同一场猛烈风暴,对整个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变化的背后或与闲鱼平台上近期的多起事件密切相关。近来,频繁有报道称数字藏品收藏家在购买和出售数字藏品时遭遇诈骗。

由于加入的不法分子众多,交易环境变得愈发复杂。据一位收藏家透露,这些欺诈和违约行为频繁被提交至闲鱼的仲裁系统处理,但该系统由普通用户组成,这些用户大多缺乏对数字藏品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使纠纷进一步加剧。

除了“不胜其烦”应对交易纠纷,闲鱼对数字藏品的解禁和再次下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监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敏感反应。

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形式,其独特性和稀缺性原本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收藏家。然而,随着市场过热和投机行为增多,监管层的关注也随之加剧。

面对日益增长的监管压力,闲鱼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策略。其全面下架数字藏品的决定反映了平台在数字藏品业务上的极端谨慎态度,并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明确的监管框架出台之前,平台将避免涉足高风险业务。

从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战略来看,闲鱼在内部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这也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要背景。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重要的一环,闲鱼的用户体量和业务规模仅次于淘宝和天猫。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首次详细阐述了阿里巴巴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方向,强调了闲鱼在阿里巴巴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根据闲鱼公布的数据,该平台的日均交易额已经突破10亿元,过去一年内,超过1亿人在平台上发布闲置物品,每天有400万件闲置物品被挂出。在当前流量枯竭的市场环境中,这无疑是一项显著成就。

然而,作为一个C2C交易平台,闲鱼在“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模式中,因监管模糊而频繁出现的“灰色地带”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诸如暗含色情交易、售假和诈骗案例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数字藏品暴露的问题也是其中冰山一角,且对其“一刀切”不至于伤筋动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闲鱼需要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确保避免因高风险业务而影响到整体业务的稳定性和品牌形象,这次的政策调整,是其战略考量和风险管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