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1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震卦是“八纯”之一,是震宫首卦。
互卦中坎水在艮土之上,有云在山上之象,一是说云低,二是说云形凝重,所以“洊雷”--云中藏雷。在天候上,这首先是打雷的天气,另外也有地震的意味。此外坎水意味着云,艮土意味着高处,也有雷的始末两端--从云到达地面高处的意味。 

 雷的特性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听起来很响,很大的范围都有惊动。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实际的损害,或者说损害比起它的影响范围来说微乎其微。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说的就是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徒然是吓人而已。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是说可以让百里之内的人都为之震惊,但实际上损害非常小。
 震雷的特性就是疏通天地闭塞不通之气,所以“亨”。亨就是通达、通顺的意思。
 君子以恐惧修身。君子效此闻雷声惶恐的心理,畏惧天命、反省自己的过失以修身养德。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安然自若,谈笑如常。
 另解:人是需要一定的约束的,真正的完全自我约束是在修养到了深层次以后的事情。一般的约束都来自早期的恐惧、畏惧。因为恐惧所以不得不收敛、约束自己,这就是最初的修身。雷声代表着上天的警示,君子得到警示而内省自身过失,改过迁善,就会德业有成,不会遭遇进一步的凶险。

匕鬯(bǐ chàng )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
鬯:香酒;
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全部讨论

2016-01-12 00:42

兔哥: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

兔哥资深工业互联网人,投资界小兵,不靠谱作家

发表时间:2016-01-11 0

笔者早年从事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后来去了几个城市,讲过《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文明史》这门课,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很懂工业互联网(其实我也就是半桶水而已)。今天早上有人问我,工业4.0到底是个啥,本来答应给他单独讲一遍,后来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块分享给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个神秘的工业4.0吧。

先声明,笔者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是看了很多材料后消化理解的结果而已。事实上,工业4.0就没有标准答案,连德国人自己都没有。

先看三个概念: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这三个定义都很学术,你们放心,这是我全文最学术的一段话,后面,我决定老和尚讲故事的方法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看下目前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的时髦描述,也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咱们还得从工厂的业务模式说起。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的目的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

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ERP主要告诉你客户需要生产多少个瓶子,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生产这些瓶子的每一个步骤和工序如何实现。

在中国工厂的很多车间里,各个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和控制器之间,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连通。再牛逼一点的公司里,整个工厂已经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连通起来,而业务部门全部通过ERP连通起来了。

发现问题了吗?

ERP和MES其实并没有连起来!

所以当ERP给MES下达生产计划指令后,MES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与计划偏差的事项(比如设备坏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会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会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执行订单,时间久了,财务系统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

至于为啥没连起来,两个原因,首先是ERP和MES的开发公司通常是两拨人,搞财务的和搞生产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对方的职业术语,鸡同鸭讲,而且互相看不上对方。另外,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公司里通常是分开运营,各自的领导有各自喜欢的供应商(原因你懂的)。

当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是断然不会干等着两个系统的偏差越来越大的,既然系统不给力,咱人工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厂车间通常会定期把MES的调整项做成一个表,交给业务部门,然后由业务部门手动在ERP中调整过来。

ERP和MES的问题只是工厂内系统断层的一个问题缩影,事实上工厂里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统,设计、制造、采购、办公等等,这些系统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在干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个部分出了特殊情况,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能退回来,所有系统再一个个改。

插一句,老罗的锤子手机之所以难产,就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生产人员并没有实时了解情况,所以实际生产时发现原本的牛X设计会导致良品率很低,只能退回去重新设计。这样每一个产品都要改来改去,所以一个工业品从设计到上线量产,往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为在工业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笔者的老东家,西门子一个型号的变频器可以卖三十年,这样一两年的研发上线时间也就显得不那么长了,其余的问题,靠着人工沟通,虽然有错,倒也都相安无事。

然而,可怕的狼终于还是来了。

这两只狼,一只叫产能过剩,一只叫互联网。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往一款产品卖三十年的做法已经不行了,你跑不快,有的是快的。老罗的锤子手机仅仅晚上线了几个月,就从一款万众期待的爆款,成为了臭大街的过时货,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撼动了工业时代的一大基础,信息不对称。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比如你想要一双适合你的脚的鞋子,鞋厂是无法知道你的脚多大的,所以只能测量很多人的脚之后,把最集中的尺码分成40号,41号,42号等等,但是如果你的脚偏肥或偏瘦,对不起,概不伺候。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

这两只狼,逼迫着传统工业必须做一件事,一件工业社会最不爱做的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

这个时候,先得做点准备工作,就是工业3.0首先要进化为3.X,所谓工业3.X,其实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让工厂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这个时候,就从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进入了完全的自动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业3.0大圆满阶段。

别小看这个过程,单就这一条,也许我们中国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

好了,前面的都是现实问题,3.0大圆满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科幻烧脑之旅了,我们终于要冲击工业4.0了。这个过程中,3.0中以及完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开始做一件事,就是结婚,生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过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脑残粉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

这里我要说一下,所有的物,如果需要互联沟通时,就有一个问题,说什么语言?说英语、德语、还是四川话?

通讯协议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关键问题。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用现在互联网的通讯方式,也就是TCP/IP协议,这是个技术问题,没法给你这种小白解释明白(其实我这个曾经的半桶水自动化工程师也不怎么太懂)。简单的来说,互联网的通讯方式,速度还是太慢,精准度还是不够,安全性还是不好。而工业生产中,对于速度、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你下载一部电影的要求。

所以万物互联,必须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讯协议。

这也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这些时髦的名词背后隐藏的核心问题,大家在争这个通讯标准。美国的互联网世界第一,所以美国人希望从信息化层降维到自动化层;而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最强,所以他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中国嘛,制造业第一大国,互联网第二强国,所以两边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个互联网+,也叫中国制造2025。

按照修真小说的习惯,每一个境界都要分成一个小境界,以突显差异和牛逼,我按照这个方法,把工业4.0也分成六重天。

工业4.0第一重天,智能生产。

之前我们说过,生产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也各自连接起来,并且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也连接起来了。你有没有觉得还缺点什么?没错,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还没有连接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估计你听不懂,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信息,他比二维码牛叉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无线通讯。

我还是来描述一个场景,百事可乐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连续过来了三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自带一个二维码,里面记录着这是为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制的可乐。

第一个瓶子走到灌装处时,通过二维码的无线通讯告诉中控室的控制器,说张三喜欢甜一点的,多放糖,然后控制器就告诉灌装机器手,“加二斤白糖!”(张三真倒霉……)。

第二个瓶子过来,说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诉机器手,“这货不要糖!”

第三个瓶子过来,说王二麻子要的是芬达,控制就告诉灌可乐的机械手“你歇会”,再告诉灌芬达的机械手,“你上!”

看到了,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每一灌可乐从你在网上下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为你定制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这就是智能生产。

工业4.0第二重天,智能产品。

生产的过程智能化了,那么作为成品的工业产品,也同样可以智能化,这个不难理解,你们看到的什么智能手环、智能自行车、智能跑鞋等等智能硬件都是这个思路。就是把产品作为一个数据采集端,不断的采集用户的数据并上传到云端去,方便用户进行管理。

德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分歧之一,就是先干智能工厂,还是先搞智能产品。德国希望前者,美国希望后者。至于中国,我们就搞加,还是加这个东西好,正加反加都行。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刚才说了,智能产品会不断地采集用户的数据和状态,并上传给厂商,这个就使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向服务收费。我好多年前在西门子的时候,西门子就提出来向服务收费,当时我觉得这是德国佬拍脑袋想出来的傻×决定,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工业4.0的生产服务化布局了。你对西门子的印象是什么?冰箱?你个糊涂蛋,西门子这些年已经悄然并购了多家著名软件公司,成为仅次于SAP的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服务是什么呢?比如西门子生产一台高铁的牵引电机,以往就是直接卖一台电机而已,现在这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的把数据传回给西门子的工厂,这样西门子就知道你的电机现在的运行状况,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检修了。高铁厂商以往是怎么做的?一刀切,定一个时间,到时间了不管该不该修都去修一下,跟我们汽车保养没什么差别。现在西门子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修什么时候需要养护,你要想知道,对不起,给钱。

再举个例子,智能产品实现后,每一辆汽车都会不断地采集周边的数据,来决定自己的行驶路线,整个运输系统会完全服务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买车,有一天也许自己开车会成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设备是智能的,而人确是不可控的。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生产厂商都会向服务商转型。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当工厂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的时候,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这就是云工厂。

工厂里的设备现在也是智能的了,他们也在不断地采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上,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厂的哪些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哪些是有空闲的。那么这些存在空闲的工厂,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生产能力,为其他需要的人去进行生产。

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创业者只需要专注于产品和模式创新,不需要自己去买一个服务器,而是直接租用云端的服务就行了。而目前工业的创业者,还是要不断地纠结于找OEM代工还是自建工厂中,这个极大地限制了工业领域的创新。当云工厂实现的时候,我预言中国的工业领域将出现一个比互联网大百倍以上的创新和创业浪潮,那个时候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将被深刻的改变。

工业4.0第五重天,跨界打击。

互联网行业天天说降维打击传统行业,什么谷歌小米阿里巴巴乐视,可是我告诉你,当工业4.0进入第五重天时,工业企业的跨界打击将比这些互联网企业猛烈百倍。这个过程将从根本上撼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基,重塑整个商业社会。

举个例子,一个生产手表的厂商,这个表每天贴着你的身体,采集你身体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手表厂商也许没啥用,但是对于保险公司就是个金库,这个时候,手表厂商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最好的保险公司。

当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时候,跨界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被重塑。

工业4.0大圆满,黑客帝国。

整个工业4.0过程,就是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用软件重新定义世界的过程。

在未来,多元宇宙将在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一个现实的世界将对应无数个虚拟世界。改变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会改变;改变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也会改变。一切都在基于数据被精确的控制当中,人类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将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所有当下的经济学原理都将不再试用。

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相信。

人类的爱、责任、勇敢,对未来和自由的向往,以及永无止境的奋斗。

生生不息。

2016-01-12 00:39

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


关键字: GDP中国经济黄奇帆新常态融资过剩产业

【新年伊始,中国资本市场里的大事接二连三,牵动着各方投资者的心。而在市场波动的背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风险更加值得深思。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推荐重读这篇旧文。

陈平老师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只讲价格均衡的调节作用,现实竞争追涨杀跌放大振荡。黄奇帆从实践中观察到地方政府产业规模控制的定量规律,值得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学创新的源头在地方政府官员,不在经济学的象牙塔。张五常是第一个观察到中国模式创新道路的经济学家。我有幸在二十多年前就发现时任上海经委主任的黄奇帆对宏观经济的定量把握,超过我交往过的经济学名家和投行金融家。中国有人才,中国有希望!盼望中国出现更多黄奇帆式的实干家,而非本本主义的追风族。】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大家最关心的GDP,2014年的增速为7.4%,可以说,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那么,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和发展?20日,在重庆市级两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有一番解读,认为应当着重防范和应对中高速发展中的经济风险。

以下是华龙网整理的黄奇帆录音整理,为方便阅读,侠客岛(微信号:xiake_island)给大家加了小标题。长,但绝对值得耐心阅读。

经济靠什么“稳增长”?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央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宏观调控举措。我理解,经济发展由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显著标志之一。大家要明白,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是前提,而“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又是“稳增长”的手段。没有这四个手段,发展动力就会缺失,“稳增长”就稳不住了。

经济靠什么“稳增长”?

比如抓改革,去年我们搞基础设施领域的PPP改革,吸引了1300亿的国内外资金;搞国有企业集团五个路径改革,吸引了1000亿资金。这样,就吸引了2300亿。去年重庆经济发展那么快,基础设施照样上,政府性债务又削减了1000亿,风险更加可控,这就是改革的动力。

又如抓开放,重庆这些年着力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为依托,特别是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形成了江北国际机场空港、寸滩水港、团结村铁路枢纽站三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在旁边配置了三个保税区。这样,使得我们的进出口总额从原来的60多亿美元变成了955亿美元,六年时间翻了四番,这也是一个巨大动力。

再如调结构,重庆本来是老工业基地,“傻大黑粗”的东西很多。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我们形成了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万亿,电子信息和汽车各占5000亿,都分别增长了20%,其他支柱产业都增长了10%。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了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方面,我们集聚了国内外10个品牌商,同时形成了10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们集聚了10多个品牌商和代工商,零部件企业有860多家。还有重庆的服务业,去年金融业和新型服务贸易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这也是调结构的一个体现。总之,没有调结构,稳增长也是一句空话,调结构也是一种动力。

还有惠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这些年,重庆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有”目标和生态环保等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持续实施了22件民生实事,今年还将按照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的要求,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这不但可以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急迫的问题,也会通过惠民生扩内需,促进消费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那么防风险呢?虽然重庆经济近年来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但仍然要时时敲响防风险的警钟。

中国经济的风险何在?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风险等。

比方说防金融风险,宏观上就是要把握好融资结构。应大幅提高工商企业面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和约束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行为。

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70%、80%的资金都靠银行贷款,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的金融有问题,搞得不活。一个地方的信托、租赁、小贷、抵押、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得不到发展,高利贷、典当行、“老鼠会”等就会盛行,容易导致金融“三乱”。当然,如果一个地方50%、60%的融资都是靠利息比银行高几个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又会导致这个地方企业融资成本整体很高。

要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直接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企业债券等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去年,重庆政府帮助企业筹集到一千四五百亿的低利息、低成本的资金,都是从资本市场上来的,是直接融资。今年,我们提出新增6000亿元融资,要做到25%来自直接融资市场,45%来自银行,30%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前,我们的直接融资大体只有10%左右,希望通过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能够形成银行、直接融资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45:30:25的融资比例。

经济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我恰恰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本质上讲,市场经济通过充分竞争才能有效益,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也有个度的问题。

比方说,一个企业研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这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先做的人一马当先,独占鳌头,获得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创新驱动的魅力所在。旁边人看到先行者效益很高,群起而上都模仿,之后逐渐会达到供求平衡。供求平衡了还要竞争,就会有个后来者居上的概念。后来者本事比你大,人才结构比你好,资本更密集,就会把老企业淘汰出局。这时候,市场就会产生过剩。

产能过剩有个经济学逻辑:如果行业过剩10%—20%的时候会产生优胜劣汰,属于良性竞争;一旦过剩超过20%,比如全行业过剩30%、40%甚至50%,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泥沙俱下,大家通通赔本,形成行业性亏损。现在中国差不多十来个行业,钢铁、电解铝、玻璃、有色金属、水泥等等都是如此。比如钢铁行业,市场每年需求6亿吨,产能却达到10亿吨,严重过剩,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以下,企业普遍亏损。更严重的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还会连累金融业,造成银行坏账,增加诱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产能过剩,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概不能外,传统工业、房地产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业都是如此,都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出现过剩。俗话说:“千做万做赔本生意别做”,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任何一家企业都要关注自身行业产能是否过剩。

县长和企业家都不要碰过剩产业

这些年,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

工业方面,8年前,全国每年煤炭产量20亿吨,重庆有4000万吨。8年间,我们严格控制煤炭行业新增产能,在全国产量达到50亿吨时,我们还是4000万吨。2000年,全国钢铁产量1亿吨,重庆是600万吨,现在全国10亿吨产能,重庆仍然是600万吨。由于没有跟风而上,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较小,我们工业面临的压力就较小,效益自然就好。

在房地产领域,要防止产能过剩,重在把握好六个比例关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按照城镇化规律,每1万城市人口配置一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就能基本平衡。重庆主城1000万人口,城市规模也就是1000平方公里。有些城市只有50万人,却搞了100平方公里,规模过剩就容易变成鬼城、空城、死城。

二是商品住宅。一般是人均40平方米,1000万人就造4亿平方米住宅,造得再多,房子卖不掉,房产商破产,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就会连累整体经济。

三是商铺,原则上每2万元商业销售值要配备1平方米商铺。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四五十亿商业零售额,却建了100万平米商铺,每平方米商铺零售额不到一万元,肯定赔本。

四是写字楼,大体也是2万元GDP配一平方米的比例,不能造得太多。

五是各类贸易批发市场,包括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家具市场等。现在有的区县城,一搞批发市场,就想搞成义乌那样1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100亿元。中国毕竟只有一个义乌,从现实出发,我们举全市之力搞一个是可能的,如果每个县城搞一个,肯定过剩。

六是城市综合体。这种集百货零售、写字楼、餐饮娱乐、住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一个区县城奋斗三五年搞一个,是能够盈利的,如果一时兴起,搞上五六个,量变引发质变,大家就都会亏本,这样的生意做不得。

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一哄而上,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比如光伏电池,那是高科技产品,是新兴战略产业,也是节能环保产业。但前几年,全国大干快上,产能严重过剩,照样一年亏损几百亿。当年,长安集团也想在重庆搞这类项目,化医集团也有投资冲动,但都被市政府压下了,回过头来看,这个决策是有先见之明的。

不管区县长还是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赔本生意不做,过剩产能的事不做,要有基本的行业分析。

经济风险的源头是产能过剩,工业、服务业的产能过剩会带动整个金融的产能过剩。同样,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也会搞得过剩,诱发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前车可鉴。这方面,没什么高端产业和落后产业之分。信托投资看似高端,搞自我循环,会遭遇过剩危机。县城里家家楼下搞小饭馆,最后没有顾客,也是全面亏损。反之,哪怕你是洗脚理发,只要与市场需求匹配,经营得当照样赚钱。

总之,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才是好产业,我们搞调结构,关键就是把过剩产能压下去,把有市场、有效益、有资金流量的产业发展起来。这样,经济发展才会顺畅,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有基础。

2016-01-12 00:28

破坏自己的投资系统还是选择坐“股价电梯”?

2015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坐股价电梯可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词汇,这是很多人内心的隐痛,但也可能因此更坚定了你的投资系统。

一个成熟的投资系统是什么?那就是买什么股票或资产,什么情况下买,什么情况下卖。这一套系统的成熟并非一日之功,可能缴了无数的学费,可能花费了无数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有无数的不眠之夜,有无数的煎熬痛苦,最终对自己的系统才有坚定的信仰。这样成熟的投资系统,在长期来看,可以应用于任何市场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

买错了股票或资产,那是离开了自己的能力圈,不该买的时候买了,不该卖的时候卖了,这都是破坏自己的投资系统。让一套成熟的投资系统崩溃,其对一个人的威胁程度可比拟于一个人宗教信仰的崩溃,那也就相当于这个人几乎被摧毁。一旦崩溃,你就不再相信了,你再进入股市时,你就失去了方向,无法选择投资标的,更无法决定买卖的情况,有点像坏掉了cpu的电脑,再也启动不了,那就是死亡。

2015年6-8月的A股情况,可能是世界股市史上难以见到的情形,如果有人预测到了最终的结果,我并不相信,我只能说他通过中国过往的股市情形感觉到了异样。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预测那些永远不可能确定的事情,是浪费时间。如果因为外在的市场情绪突然波动,而不顾自己投资系统,只是随着市场情绪买卖,也许在这次特殊的时期避免了坐股价电梯的命运,同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盈利。但你那套系统破坏了,在你放弃自己的投资系统的瞬间,你在投资上的信仰也就崩溃了。

读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清楚,我在股灾期间是坚持投资系统,结结实实坐了一次深度的股价电梯。基于中国的特殊情形,我又在国外生活,我坦诚地告诉你,我不是没有瞬间的怀疑,但不是怀疑我的投资系统,而是怀疑中国的大局,即使怀疑,我还是相信人间正道。我坚持了下来,如果我在千股跌停一片哀鸿的时刻,抛弃自己的投资系统,随着市场情绪抛售持股,选择卸掉精神上的负担,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就已经死掉了,今天也就不会在这里敲键盘了。

我持股单一,不超过3只,仓位最重的股票,从低位到股灾前也有一倍左右的涨幅。我的一些朋友跟我探讨,短期涨了这么多,为何不抛售呢?是不是太贪了,股灾期间回到原点,是对你贪婪的惩罚吧?如果说在自己成熟的投资系统内赚足投资标的的盈利是一种贪婪,我承认我是太贪了。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投资者要有最大的贪婪,一定要在自己投资系统的指引下,赚到投资标的最大的利润,不是50%利润,甚至1倍利润,而是几十甚至上百上千倍利润。如果说因为只股价上涨了1倍就该卖掉,而不是因为投资系统给出了卖出信号,那就是破坏自己投资系统的恶行。不能基于股价结果来操作,要基于投资系统和投资程序。

一个跟随我投资的朋友,他父亲也拿这个坐股价电梯的隐痛来质疑他。他对他父亲说:“事后看来,我没有卖掉是错失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如果上涨了一倍就该卖掉,那我能在a股票上赚到3倍未来甚至10倍吗?我2010年12元买的,如果到24元涨了一倍就卖掉,那后面这个公司涨到了60元,就跟我没有关系了。看起来,涨了一倍是很多了,但更多的利润就跟你没有关系了。”我因他这个回答,就对他说,你终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了。

2015年股价过山车,其实很平常,我知道很多几百万的中产在这次股灾中被洗劫的悲剧。要在股价过山车后还能好好活着,最关键的是,远离杠杆,在这点上,我做得非常绝对,那就是不借一分钱,因为我不知道,动了借钱的心,还能不能控制自己加杠杆的冲动,我本凡人,不要太高估自己吧。

我的主要投资在a股,有一部分在港股和北美,虽然股价上下颠簸起伏,2015年最终的投资结果依然超出我的预期,达到了20.2%。对于动辄3位数投资业绩的大神来说,我这个投资业绩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我自己很满足。这个满足来自实实在在的投资成果,更重要的在于,我的投资系统经历了人类股市历史上最大的考验而依旧表现优秀。

对于我来讲,我不在乎一生中坐多少次股价电梯,但我自己建立的成熟投资系统是我的生命,无比珍贵。

文  周年洋

2016-01-12 00:12

杯弓蛇影2016年1月11日 22:00 阅读 481 新浪博客

 本轮股灾,无需过度担心,道理并不复杂。只是,两轮股灾过后,人们惊魂未定,杯弓蛇影。再加上,有一帮人似懂非懂的以讹传讹,就造成金融市场存在一定恐慌。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要看投资者的标的。我认为,第三轮所谓的股灾就是消化高估值的过程,估值有安全边际的不会出现过度非理性下跌。  中国不存在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可能性,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外债务风险敞口低。中国银行资产有接近200万亿,整个外汇储备规模大概3.3万亿美金。截止2015年3月,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对外债务总量10万亿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金。这里面,有一半的债务是人民币债务,剩下大概8000亿美金外币债务。人民币债务,不需要担心汇率影响。外币债务,即使都是美元债务,也不过5万多亿人民币总量,汇率跌20%也死不了人。这跟东南亚小国大量外债敞口是两码事,中国不存在汇率风险导致金融、经济危机可能性。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也不存在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不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通过汇率波动打击中国经济,效果非常差。其实,这根本源自我国经济体总规模太大,且我国经济发展信贷扩张主要依赖对内负债,200万亿银行资产对应5万亿外币债务,这个力量对比导致我国不会因为美元汇率大幅波动产生巨大风险。所谓的1万亿美元套利热钱,其实就是来自这里。 债券市场,还处于较为封闭,主要的买卖双方都来自境内企业和银行。债券市场,是人民币交易,更是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涨跌没关系。由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因此,银行流动性充沛,就不会出现债券市场大幅流动性抽离。目前,看不到任何有效攻击债券市场的手段。  股票市场,实际上根本上还是缺水才导致下跌。恐慌,只是一部分原因。大股东套现,机构做空,散户跟风,这些是促使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是,杠杆踩踏的空间很低,万亿多一点的融资总规模,挤兑也挤不出多少仓位。中小创结构性问题,才是根本弱点,其他的也没什么。缺乏杠杆踩踏威力,第三轮股灾注定雷声大、雨点小。 关键在于,汇率调整、股市下跌,都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基本面。即使,有一部分企业存在汇兑损失,也不至于导致整个经济基本面出现大滑坡。债券市场稳定,会保证经济基本面稳定,这是由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决定的。 攻击我国金融市场特别累,因不能有效的传导各个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半残废,债券市场缺乏控制力,股票市场有国家队和一大堆机构,也就汇率市场能兴风作浪,还被央行虎视眈眈逼空挤兑。 今天,离岸市场1000点飙升,就是很典型的逼空。断掉外资银行境内外人民币跨境交易,做空机构不能将境内卖空美元换得人民币弄出境,境外借人民币价格奇高导致无法履约还贷,这就是央行蓄谋已久的对做空人民币套利交易重击。离岸人民币市场,一共就1000多亿美金的池子,央行有必要可以一夜之间全端了,造成拆借人民币天价,做空交易巨亏。 股市下跌,这个破事,其实不用理。现在,央行就把汇率市场弄明白就行了。大不了,汇率跌到7.0,隔三差五突袭空头,始终不让离岸市场人民币出现大量供给,自然而然就搞残恶意做空对手。 中小创估值问题必须要解决了,否则,阴魂不散。这次,恐怕没人敢轻易救这个死刑犯了。

2016-01-12 00:08

风中散发的博客 回复了你的评论:丰胸大哥,今年一开年苗头不对啊,银行股会被带到沟里去吗?

2016-01-12 00:01:54 [取消回复]
不会,保险公司不是傻子,安邦这个字头不是白叫的,今天安邦就出手了,只是没动真气。这点儿流通股数量真不够几个大保险公司动手滴。来自博文《寻找弱点》

2016-01-11 23:35

巴菲特与堪萨斯大学学生问答记录伯克希尔•哈撒韦
2005 年 5 月 6 日,巴菲特与堪萨斯大学学生问答记录
发布者:mhirschey
2005 年 7 月 13 日
本文是 Fool.com 论坛中发布的一个主贴,原文网址链接:网页链接

最近我带一些学生去奥马哈拜会了沃伦,这是学生们与他之间的问答,分享给大家。

伯克希尔•哈撒韦
沃伦•巴菲特问答记录
2005 年 5 月 6 日

Q:1999 年,您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资金量小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是我手里只有 100 万,每年差不多能赚 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敢保证。”有两个问题请教:第一,今天您还会这么说吗?第二,从您的回答来看,您会投资小公司,除了投资小盘股,与管理大资金相比,您的投资方法还会有什么别的不一样的地方?

A:没错,我今天也还会这么说。其实,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小规模的投资,收益率就是这个水平。20 世纪 50 年代是我收益率最高的十年,当时我资金规模小,收益率在 50% 以上。今天,给我小资金,我还是能做到这个收益率。或许在今天的环境里赚这么多钱反而更容易,因为现在获取信息也更容易。

你得挖地三尺,才能把那些小规模的异常找出来。你得找那些被抛弃、被冷落、被严重忽略的公司。你可能会找到一些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的区域性公司。例如,我当年找到的一家是西部保险证券 (Western Insurance Securities),它股价是 3 美元,净利润却是每股 20 美元!当时我想把它的股票全买了。这样的公司,没人会告诉你,你就得自己去找。

再举几个例子:杰纳西谷燃气 (Genesee Valley Gas),市盈率 2 倍的公共事业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GEICO);新贝德福德联合街铁路 (Union Street Railway of New Bedford),股价 30 美元,账上躺着的现金就有每股 100 美元;2002 年的高收益债券。这些赚钱的机会,没人会告诉你,你就得自己去找。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今天,小资金仍然可以赚到高收益。例如,如果我是小资金,我何必一只接一只的买不同的高收益债券。伯克希尔的资金规模太大,没办法,那些吸引力不太大的也得买。要是资金量小,我完全可以把所有资金都投到最赚钱的品种上,狠狠地赚一把。

今天,我对商业和投资了解得更多了,但是 50 年代以后,我的收益率就一直在下降。资金规模拖了业绩的后腿。以伯克希尔这么大的规模,如果我们做的是基金或其他形式的投资生意,全世界我们能投的股票不会超过 200 只。

Q:本•格雷厄姆已经不在世了,在当今的投资行业,您看好谁?当今有谁比得上本•格雷厄姆吗?

A:我们不需要另一个本•格雷厄姆。我们不需要另一个摩西。上帝只传给了摩西十条戒律,没有第十一条。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仍然在指导我们,格雷厄姆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们这些学生都是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他。我后来确实读过费雪的书,费雪更强调对商业的定性。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要让市场服务你,不能让它指挥你。你经常能找到一些低估的公司。找到了,就赚了。大多数人认为,股价每天的变化包含什么信息,其实那里面没什么信息。股票不只是股价的上蹿下跳。股市是全世界最好玩的地方。你可以赚那些不知道好赖的人的钱。一年之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相差一倍是常有的事,公司的价值变化哪有这么大。这简直就是神经病。股市的波动经常走极端。市场先生天天喊报价。你就等着,等到他发疯,等到他悲观过头了,或是乐观过头了。把安全边际考虑在内。别开着 9800 磅重的车过最大承重 10,000 磅的桥。做投资,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是悟性。

不是说,有 10,000 家公司,你就得投 10,000 家公司,找到一个估值错误的就行。市场先生是为你服务的。市场先生是你的合伙人,他每天都想把生意卖给你。有时候,他很乐观,要价很高;有时候,他很悲观,要价很低。你一定要利用市场先生的这个弱点。股市是全世界最好玩的地方。还有什么别的地方能像股市这样,动不动就远远脱离现实。例如,土地的价格波动在 15% 以内,经过谈判达成的交易价格波动范围更小。这东西,有人懂,有人不懂。长点脑子,别犯傻,你就能在股市赚大钱。

Q:现在股票比债券的收益率高 6.5%,您认为这种现象会持续下去吗?

A:我觉得将来股票的收益率不会比债券高 6.5%。一般来说,股票的收益率高一些,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股票就会变得很便宜,但这东西也不是上天注定的。风险溢价基本就是胡说八道,人们才不会算什么风险溢价。

在格雷厄姆之前,关于股市最好的一本书是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 (Edgar Lawrence Smith) 在 1924 年写的,书名是《Common Stocks as Long Term Investments》。这本书比较了此前几十年债券与股票的表现。那时候上市公司不多。最初,埃德加觉得自己知道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他以为他会发现在通货紧缩的时候,债券跑赢股票;在通过膨胀的时候,股票跑赢债券。结果他发现的是,几乎在所有情况中,股票都跑赢了债券。后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 Keynes) 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几个原因。凯恩斯说,随着时间推移,给股东赚钱的资本越来越多,股息也越来越高。这种观点在当时还很新颖,人们听到这种说法头脑就发热了,为了多赚钱,都去买股票。发展到后来,人们就发疯了,根本不按书里说的合理的投资方法来,书里的理论也就不成立了。就算你因为一个正确的理由买入,也要谨慎,要当心这个理由是否仍然正确。

假如你要买通用汽车,你就把股价和对应的市值写下来,然后再把自己买入这家公司的理由写下来。要是写不出来,就别买。

本•格雷厄姆有句话说得好:“对你危害更大的,不是错误的前提,而是正确的前提,因为你能立刻否决错误的前提。”

Q:您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A:首先,学格雷厄姆,你就差不了。

在做与不做的两难选择中,我犯了不少严重错误。当初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个严重错误。有时候,把钱放在不该放的地方(例如,纺织这个烂生意)导致的机会成本会拖累伯克希尔的收益。当年,我们没从之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六七年后,又买了另一家纺织厂 (Womback 纺织厂)。那时候,新贝德福德的这家纺织厂都已经把我搞得焦头烂额了。

当年,我的朋友汤姆•墨菲 (Tom Murphy) 收购了沃思堡市的报业集团。NBC 是这家报业集团旗下的一项资产,墨菲想把 NBC 这家子公司剥离出去,当时售价 3000 万美元,NBC 今年的净利润都 7500 万美元了。那时候 NBC 也是个好公司,但墨菲打定主意要卖。后来我再想买,也没有了。经营有线电视台根本不用什么脑子。没买 NBC,我们得少赚多少钱?

除了 911 事件后保险赔款亏了不少,我们很少亏大钱。我们不做那种能亏大钱的事,只是我们可能也抓不住“最”赚钱的机会。

别担心犯错,你肯定会犯错。知错就改。另外,还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最好还是少犯错。

旁注:有一次沃伦问比尔•盖茨:“要是只能从一个地方招人,你会从哪招?”盖茨的回答是印度理工学院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能透露一下您的现金仓位吗?

A:我们持有约 210 亿美元的 11 种外币。我们持有 600-700 亿以美元计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我们还是偏爱美国。要是火星人拿着外汇兑换券来到地球,他们肯定会把 80% 都换成美元。

我们现在采取这样的策略,我很怀疑美元不会走下坡路。这个季度,我们亏了 3.07 亿美元。自从我们 2002 年开始持有外汇以来,我们的净收益是 21 亿美元。我们必须按照逐日盯市方法计算这些期货合约。如果我们持有的不是纯粹的远期合约,而是债券,不会有这么大的波动。

泡沫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就是不知道泡沫会吹得多大,也不知道泡沫什么时候会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午夜会到来,但是只要午夜一到,马车就会变成南瓜和老鼠。知道市场将来会怎样很简单,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会这样。有些人就是恋恋不舍,非要跳到最后一支舞,他们总以为明天一早一定会出现更傻的蠢货。

我们当初买那些垃圾债券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赚 40 亿美元。要是没这么快就更好了,我们就能买到更多货了。

Q: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了?

A:我有 10,000 美元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是有钱人了。我很早就想明白了,我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1958 年,我让我父亲不要留遗产给我,因为我知道我早晚会有钱的。我让父亲把所有遗产都留给我的两个姐妹。

我敢说我们在座各位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我们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的房子。我们都一辆车开 10 年左右。这些方面,我们大家之间没任何差别。你在大电视上看橄榄球超级杯大赛,我也在大电视上看。我们的生活都差不多。我有两个地方比较奢侈:一是我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二是我的交通工具比你们快。

你们应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无论有没有工资都做。就做你们喜欢的工作。知道赚钱是早晚的事。在长途旅行方面,你们不如我,我有私人飞机,我们之间几乎只有这么一个最大的差别。

我去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时,我连工资都没问,拿到第一份工资单,我才知道。做你喜欢的事,钱连想都别想。保罗•艾伦 (Paul Allen) 请我去他的 4 亿美元的游艇章鱼号 (Octopus) 上游览,但是我自己不想要这样的游艇。这样一艘游艇需要 60 个船员打理,他们可能偷鸡摸狗,也可能互相乱搞。职业球队也是个累赘,特别是你很有钱的话。球队一打败仗,球迷就指责你抠门。

只要有个地方冬暖夏凉,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就能生活得很好。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你就很富有。只要你积极向上、头脑理智,你就能赚钱。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有头脑、有上进心,就能赢得富足的生活。你也不例外。

Q:您认为凯马特 (Kmart) 与西尔斯 (Sears) 合并的前景如何?爱德华•兰伯特 (Eddie Lambert) 能否成功将这两家公司融合?

A:这个谁都不知道。爱德华是个精明人,但是把凯马特和西尔斯合二为一,这是根硬骨头。想要扭转局面,把已经长期走下坡路的零售商盘活,实在太难了。你说哪个零售商成功扭转败局了?广播电视行业有多容易,零售业就有多难。要是你 50 年前拥有一家广播电视公司,这么多年,你根本不用搞什么创新,也不用有多高超的营销手段。广播电视公司给你送钱,汽车经销商给你送钱,你这么就赚钱了。

零售业则不同,你得比沃尔玛还聪明。零售商每天都伤透了脑筋,琢磨今天怎么才能比昨天做得更好。

经营零售业就像打移动靶。过去,人们不愿意乘坐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买东西,都在附近的零售店购物。1966 年,我们收购了巴尔的摩市的霍柴德•孔恩百货公司 (Hochschild Kohn)。我们很快就明白了,长期来看,这家公司肯定不行。顾客要配送服务,我们就提供配送服务。该做的,我们都做了:电梯也装了、给顾客的优惠也多、公司的经营者也很称职。可是呢,我们还是不赚钱。就这样,1970 年左右,我们把它卖了。这家百货公司现在已经消失了。就算有聪明能干的人经营,也不行。

凯马特和西尔斯的后续发展值得关注。这两家公司有大量物业,而且已经裁掉了西尔斯的不少管理人员(500 人)。它们已经节约不少成本了。

我们还是更愿意找轻松点的事做。从 1869 年创办起,巴菲特百货店经营了 100 年,期间有两家竞争对手。1950 年,一家竞争对手破产了。1960 年,另一家关门了。当地就我们一家百货店了,可还是不赚钱。

跌到了能再爬起来的零售商有几家?不多,我一个都想不起来。别和最强的对着干。好市多 (Costco) 现在维持 10-11% 的毛利率,比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店还低。对比一下,百货商店的毛利率是 35%。要和给顾客最大优惠的对手竞争,太难了。百货商店会留住那些习惯在商场购物的老顾客,但是无法吸引到新顾客。沃尔玛也是个难缠的对手,别的零售商的毛利率和它比都不行。沃尔玛效率非常高。

要是爱德华觉得办不到,他也不会眼看着效率越来越低。或许他可以通过整合提高效率,但是好市多那么低的毛利率,他肯定竞争不过。

Q:您年轻时就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是受了什么影响?

A:我很幸运,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一生下来就有了这样的头脑,我运气很好,很小的时候就在图书馆里读了一些书。1930 年,我赢了一张“卵巢彩票”。要是我早出生 2000 年,我可能已经被吃掉了。我跑得不快,别的方面也不行。

我很幸运。我生下来就有好父母。我的父亲给了我巨大的激励。做父母的要教育子女。身教胜于言教。子女在父母身边,父母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模仿。这些东西没法重来。要是你的父母言行一致,他们教给你道理,也身体力行,你就很幸运。我父母教我的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这很重要。如果你总讥讽别人,教孩子的时候也讥讽孩子,这种讥讽,孩子永远抹不掉。小孩子那么大的年纪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Q:能否谈谈您对留遗产给子女的看法,您会如何把您的财富分配给子女?

A:我对一个富裕的社会该有什么制度有自己的理解,我的这种理解决定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不是这个社会,我不会这么有钱。不全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假设你出生的时候是双胞胎之一,一个精灵让你们竞价选择自己出生的地方。你出多少钱就得愿意回馈给社会多少,出价最高的会生在美国,另一个生在孟加拉国。你肯定会出价很高。出生在美国有巨大的优势。

人不应该一生出来就坐享其成。要是我给我的子女很多钱,他们不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如果他们真这样了,那就是害了他们。美国政府能收到的遗产税是 300 亿美元,这些钱会用于支付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开支。除了遗产税,国家的其余开销肯定是从别的地方来的。除了来自遗产税的部分,其余的钱肯定是从更穷的人那里来的。在留下遗产的人中,每年缴纳遗产税的只有 2%。就算缴纳了遗产税,他们还是会平均留下 5000 万美元。我觉得那些中了彩票的人最应该拿出钱来,支持社会的公共事业。我相信财富应该广泛地重新分配。财富是一大把支票,我可以换成豪宅什么的。把这些支票留给下一代是错的。有些人觉得我是在宣扬国家要为公民提供高福利,这些人可以想想,如果生下来就是富二代会怎样。你刚一出生就得到了一大笔股票,这样的话,你不是一生下来就靠有钱的父母提供高福利吗?这有什么两样?

我每年花 10 万美元,可以请 10 个人给我画像,然后我从中选一个最满意的。这个钱我有。但这是浪费,那些人给我画像有什么用,他们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我觉得我的子女和其他继承人也是一样。他们应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Q:请问人口结构变化(例如,婴儿潮)对美国有什么影响?

A:我们不太关注人口结构趋势。这种信息很难转化成赚钱的决策。研究宏观趋势,很难判断将来什么生意会成功。喜诗 (See's candy) 生产人人爱吃的糖果,鲜果布衣 (Fruit of the Loom) 生产人们每天都穿的内衣。我们找的是现在就能赚钱的,不是将来可能赚钱的。我想沃尔玛不会花很多功夫研究人口结构。他们琢磨的是新店如何选址,采购哪些商品。我始终觉得那种数据没用。6 年前,人们都兴奋地进入股市,但这和人口结构趋势没关系。

(沃伦接着提到了杰里米•西格尔 (Jeremy Siegel) 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西格尔说婴儿潮出生的那一代人会把投资的钱拿出来养老,这会导致资金流出股市。沃伦说他很敬重西格尔,但是沃伦觉得资金流动数据没什么用。)

Q:要是您没遇到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伯克希尔会怎样?

A:会非常不一样,不过,很多人都对我有很大影响。我有很多榜样(至少有 10 个人),其中包括我的父母。虽然查理家和我家的距离就半个街区,但我们 1959 年才认识。当时,查理 35 岁, 我 29 岁,我们从那时起一直合作到现在。他很倔,但是这么多年,我俩从没争吵过。查理没让我失望过一次。要是你的榜样让你失望了,那该多难受。

永远要交那些比你强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比你强的人交往,你也会变得更优秀。找对象要找比你优秀的。与你成婚的这个人是对你影响最大的。几十年下来,在这样的婚姻中,你肯定会越来越好。

Q: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投资者是更聪明了,还是更傻了?

A:毫无疑问,现在投资这行里专业人士比以前多多了,高智商的人比以前多多了,从前投资这行可不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今天,人们获取投资数据更方便、更快捷。尽管如此,投资者的行为不会比过去更理智。人们该怎么做还会怎么做,他们与生俱来的心理永远不会变。你要让自己的思想和大众一刀两断。智商再高,一被从众心理左右,就傻了。很多高智商的人参与了投资,但是我不认为投资者的行为更理智了。聪明人也有不理智的时候。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论多难,你都必须远离别人的贪婪和恐惧。

你别说庞氏骗局疯狂,6 年前的科技和电信狂潮,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癫狂,它不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吗。在资本管理方面学富五车也没用。

你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他们自己也投了几亿美元,也都是老手。这些人里还有拿过诺贝尔奖的。从全美国,再也找不出比他们智商更高的团队了,可他们还是爆仓了。短短几天时间,就一切归零。他们都很有钱了,不需要钱了,怎么还能做这样的蠢事?

Q:机构大量持股对股价波动性有什么影响?

A:这么少的人管理这么多钱,这些人还这么看重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在投资界,太多的人就想着战胜指数,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精力充沛地决定这决定那。过去不是这样。这种现象导致了一种“一触即发”效应。87 年的黑色星期一就是个典型,程序化交易和止损单导致了当天的暴跌。

Q:哪些行业萎靡了?是不是熊市要来了?

A:人们与生俱来的心理没有变,机会总会出现。太多人都还是那么不理智。他们受贪婪和恐惧驱使。我做投资,从来没怕过。要是市场上的每股股价只是整体出售公司价格的四分之一,董事们还不回购,是在想什么?他们的脑子有时候就是不理智。我就没这个毛病。

当年,伯克希尔买了《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 (ABC network) 和《新闻周刊》 (Newsweek)。按照股价计算,市值是 1 亿美元。没负债。公开竞拍的话,把这些公司分别卖出去,一共能卖 5 亿美元,但当时它们的总市值才 1 亿美元。换句话说,有人愿意以 0.25 美元的价格把 1 美元的钱卖给我们。有效市场理论说,与 37 美元时相比,20 美元时的股票贝塔系数更高。这是神经病。我们当时花 900 万美元买的股票,现在已经值 17 亿美元了。

Q:有些大集团的子公司有囤积资本的行为,您怎么看?

A:伯克希尔希望资本能分配到最合理的地方。按照伯克希尔的组织架构,我们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资金可以减轻股东的税务负担,而且我们可以把资本分配到有用的地方。在我们下属的大多数公司中,管理层自己都很有钱了。他们工作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钱。他们不会把不需要的资金囤积在手里。

Q: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投资环境?

A:要是买房自住,没问题。不是自住的话,我觉得已经出现泡沫了。我们对房地产不太看好,因为按现在的价格基本没多少回报。

发帖人:Mark

————————————————————————————

附注1:
巴菲特关于错过 NBC 的检讨(选自2007年股东信)
在买入喜诗糖果的时候,那时候正在经营都市广播公司 (Capital Cities Broadcasting) 的汤姆•墨菲给我打来了电话,他说要把达拉斯-沃思堡的 NBC 电视台卖给我,价格是 3500 万美元。这家电视台是 Captial Cities 收购沃斯堡报业时附带的,根据交叉持股的规定,墨菲必须把NBC剥离出去。我当时知道电视台是和喜诗糖果一样的生意,几乎不需要资本投资,而且有优秀的增长前景。电视台很容易经营,而且利润会滚滚而来。那时候汤姆•墨菲就是我的好朋友,我敬重他,他是位出色的经营者,也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对广播电视行业了如指掌,他要是觉得这东西不值,也不会给我打电话。说白了,墨菲都几乎是贴着我耳朵告诉我要买。我就是没听。
2006 年,NBC 的税前利润是 7300 万美元,自从我把它拒之门外以来,它总共赚的钱至少有 10 亿美元了,而且这些钱几乎都是股东可以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它现在还有价值 8 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我当初为什么要说“不”?我只能这么解释,当时我的脑子没通知我,就出去度假了。(政治评论家 Molly Ivins 说过一句话:“他这智商要是再降低,你就得给他一天浇水两次。”这话说的就是我当时的状态。)

附注2:
霍华德回答小资金是否每年能赚 50%(节选自霍华德•马克斯在谷歌的演讲)
Q:谢谢您的演讲,霍华德。我有个问题。1999 年,巴菲特说过,要是他管理小资金,他能找到很多便宜货,能每年赚 50%,他原话里说肯定能做到。我觉得他的意思是,在小盘股中存在大量市场失效的机会。有个问题,我不懂,假如有个分析师,想单干,不在机构里工作,是不是就投资不了困境债券了,他是不是会面临很高的门槛,想做价值投资也做不了?在困境债投资中,是不是大机构更有优势?在债券领域,有没有这样的市场无效机会,大机构利用不了,但愿意付出努力的散户可以得到?
A:我认为小散户也可以投资困境债券。小散买的量很少,当然进不了债权人委员会,也没有发言权,但还是能找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我刚才回答问题时说了,要是你给别人打理账户,你的业绩做好了,自然会吸引到更多账户。这有点扯远了。我是说,如果你业绩好,就会吸引到更多资金,最后要是你不控制的话,资金越来越大,你的业绩就会变差。在我们这行,这是个两难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度。
这个问题是这样,只要愿意把规模控制住,小资金确实有优势。许多人不愿意控制规模,因为从短期看,要是收管理费的话,管的钱越多,赚的越多。吸收更多资金的诱惑很大。可到了一定限度,你必须停下来,要不然,就会把你的业绩拉下来。
在座的各位里面有数据专家。我经常说,要是我在凡士通轮胎 (Firestone Tire) 工作,我新研发了一款轮胎,在测试的时候,我肯定会把轮胎装到车上使劲开,开到把轮胎开爆为止,这叫破坏性检验。但我是一个承担信托责任,为客户管理资产的投资者,这不容许我进行破坏性测试。别人经常问我,我能管多少钱。我不可能为了得到答案往墙上撞。我必须在撞墙之前停下。问题是提前停下了,永远也不知道墙在哪,但我们必须这么做。
我相信,头脑超群、资金量小、时间富裕、见识出众的人能找到非常廉价的便宜货。但是,注意,我刚才说的这些条件要求可相当高。巴菲特是说了,他肯定能,但未必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也肯定能。(霍华德笑,听众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