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 长持ETF的真实收益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92回复:80喜欢:449
例1:上证50指数 & 50ETF


例2:深圳100指数 & 深100ETF


统计说明:
1、统计起点:上述ETF品种的首个上市交易日;
2、分红再投:场外开基自动再投、ETF为派息次日/开盘价分红再投;
3、交易成本:场外开基按四折费率0.6%、场内ETF按万3。

结论一:【场内ETF指数基金】长期跑赢 指数基准
指数需要修正的情况包括:
a、除息:凡有样本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b、除权:凡有样本股送股或配股,在样本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即指数成分股的红利,均为ETF跑赢指数的超额收益。(股息率超0.6%年运营费用或更多时,ETF就能长期战胜指数)

结论二:【场外指数型开基】长期跑输 ETF
为确保场外资金申赎自如,开放式基金的仓位长期未满95%(低于ETF的常年95-98%)。尤其在牛市中,大量的场外新入资金会摊薄收益(可参照例中2007、2009、2014年度数据)。

ETF的长期真实收益?完胜指数!


@封禅剑雪 @金石杨天南先生 @自由老木头 @银行螺丝钉 @宁静的冬日M @张翼轸
$300ETF(SH510300)$ $50ETF(SH510050)$ $深100ETF(SZ159901)$




长持ETF: 战胜指数简易之道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天平晨风2015-04-06 17:18

ETF基金不能战胜标的指数
也顺便给新股民普及一下指数及指数基金的常识:
     
      1、ETF基金根本不可能战胜指数本身,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 任何一个跟踪指数标的的基金,是不可能战胜标的本身的。
     且不说基金本身的管理费用,仅仅是指数调整时的产生的交易费用就够基金消化的了。如果一个指数基金本身能战胜指数本身,那这个基金一定是增强型或主动型基金,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数基金。

      2、唯一可能战胜指数本身的基金,是该指数的等权基金(EW),等权基金属于策略指数,不是今天的探讨范围,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我之前发的国内证券指数与对应等权指数的变动情况贴子: 网页链接    

       3、关于ETF基金根本不可能战胜指数本身,还是以数据说话:以楼主举例的上证50指数(000016)和场内ETF(510050)来对比,其实际的收益对比情况如下:



名称代码基期基期点位当前指数涨幅绝对涨幅
上证50ETF5100502005/2/230.8762.774316.67%216.67%
上证50指数0000162005/2/23877.912816.18320.78%220.78%



        50ETF(510050)的涨幅是低于50指数(000016)的,楼主所以认为战胜指数的的办法是“ETF为派息次日/开盘价分红再投”,而“即指数成分股的红利,均为ETF跑赢指数的超额收益”。  


      这里的关键因素对比的样本就是不一样的,没有考虑到指数本身的分红因素。如果ETF基金考虑分红因素,则指数本身也要考虑分红因素。因此,应该用50ETF(510050)与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对比,这个差距就是巨大的。我比较懒,在这里直接拿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与上证50指数(000016)对比如下(以2015年4月3日的收盘计):





名称代码基期基期点位当前指数涨幅绝对涨幅
上证50指数0000162003/12/3110002817.18281.72%181.72%
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2003/12/3110003500.85350.09%250.09%
上证50净收益指数N000162003/12/3110003405.27340.53%240.53%



      大家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段里,上证50全收益的涨幅是远远超过50指数本身的,即使考虑到税后现金红利的净收益指数,也远超指数本身。

     不光是上证50,每一个可以查到的全收益指数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都远超指数本身涨幅,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沪深300指数。

      普及一下:全收益指数、净收益指数是价格指数的衍生指数,与价格指数的
区别在于全收益指数的计算中考虑了样本股税前、税后现金红利的再
投资收益,供投资者从不同角度考量指数。   具体计算方法请自行查阅上证系列指数的计算编制细则。

Lagom投资2015-04-06 22:53

月定投资金几百元区间的,给以下建议:
1、合并为每季定投,长期收益差不多的;
2、用华泰证券,场内基金无佣金5元下限;
3、先玩场外开基、还省事,攒够数再转回场内。

全部讨论

2015-04-06 17:18

ETF基金不能战胜标的指数
也顺便给新股民普及一下指数及指数基金的常识:
     
      1、ETF基金根本不可能战胜指数本身,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 任何一个跟踪指数标的的基金,是不可能战胜标的本身的。
     且不说基金本身的管理费用,仅仅是指数调整时的产生的交易费用就够基金消化的了。如果一个指数基金本身能战胜指数本身,那这个基金一定是增强型或主动型基金,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指数基金。

      2、唯一可能战胜指数本身的基金,是该指数的等权基金(EW),等权基金属于策略指数,不是今天的探讨范围,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我之前发的国内证券指数与对应等权指数的变动情况贴子: 网页链接    

       3、关于ETF基金根本不可能战胜指数本身,还是以数据说话:以楼主举例的上证50指数(000016)和场内ETF(510050)来对比,其实际的收益对比情况如下:



名称代码基期基期点位当前指数涨幅绝对涨幅
上证50ETF5100502005/2/230.8762.774316.67%216.67%
上证50指数0000162005/2/23877.912816.18320.78%220.78%



        50ETF(510050)的涨幅是低于50指数(000016)的,楼主所以认为战胜指数的的办法是“ETF为派息次日/开盘价分红再投”,而“即指数成分股的红利,均为ETF跑赢指数的超额收益”。  


      这里的关键因素对比的样本就是不一样的,没有考虑到指数本身的分红因素。如果ETF基金考虑分红因素,则指数本身也要考虑分红因素。因此,应该用50ETF(510050)与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对比,这个差距就是巨大的。我比较懒,在这里直接拿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与上证50指数(000016)对比如下(以2015年4月3日的收盘计):





名称代码基期基期点位当前指数涨幅绝对涨幅
上证50指数0000162003/12/3110002817.18281.72%181.72%
上证50全收益指数H000162003/12/3110003500.85350.09%250.09%
上证50净收益指数N000162003/12/3110003405.27340.53%240.53%



      大家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段里,上证50全收益的涨幅是远远超过50指数本身的,即使考虑到税后现金红利的净收益指数,也远超指数本身。

     不光是上证50,每一个可以查到的全收益指数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都远超指数本身涨幅,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沪深300指数。

      普及一下:全收益指数、净收益指数是价格指数的衍生指数,与价格指数的
区别在于全收益指数的计算中考虑了样本股税前、税后现金红利的再
投资收益,供投资者从不同角度考量指数。   具体计算方法请自行查阅上证系列指数的计算编制细则。

2019-03-20 10:48

选择一个指数的策略版不就ok了么,譬如基本面,低波,红利。一般长期都可以跑赢指数本身呗

2016-10-29 06:53

学习

2019-12-06 20:40

再看,自己算

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区别真的很大。实际上 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应该和全收益指数对比。因为中国很多基金不分红 投资高股息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实际上很吃亏。比如深证红利指数本身全收益指数长期收益高于 $深证F60(SZ399701)$ 指数。但是投资者买了深证红利指数基金获得的收益却低于深证F60指数基金。因为红利指数来源于股息收益的比例更高 而基金长期不分红
$工银深证红利联接(F481012)$
场外基金持有现金比例高 导致同一个指数跟踪误差比较大

2016-07-08 22:15

@Lagoma ,如果加入2016年上证50指数的走势,那么年化收益率就没那么高了。如果要保持这样的收益率,是否意味着下半年50指数会上涨来弥补上半年的损失?

2016-06-12 06:27

ETF要买场内基金

2016-05-10 18:48

2015-10-23 22:10

mark

2015-10-23 11:38

Lagom投资():文中已说明:股息率超0.6%年运营费用或更多时,ETF就能长期战胜指数。
低股息品种、自然不在此列~门中木2():因为50是高分红,试试创业板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