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6喜欢:0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以下是股东大会摘要,谨供参考。

问: 公司产品线太单薄,公司是否有扩大做蚝油的计划?是否准备把产品线拓展到其他调味品,如湖南辣酱等等(海天就有黄豆酱,味道很好)?

答:
杨振:公司的产品线并不单薄,开发了一系列调味品,佐餐食品等。蚝油未来会作为主要的调味品之一,以前是贴牌,今后加加会自己生产。
公司在四川找到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合作做泡菜,专业生产老坛酸菜,将在6月份推出。加加只限于食品方面的多元化。产品线很丰满延伸得到行业的肯定。食醋发展快(这个年报的增长数据不错)四川新投拌餐的辣椒制品和泡菜系列,其中泡菜系列5月16号在四川上市。

问: 公司的长远愿景是什么?(包括经营目标、涉足的领域及达到的行业地位, 十年二十年的经营目标)

答:公司5-10年的目标是产业规模及盈利能力均成为长期位居行业前三强。

问:从美国味好美公司等调味品巨头的发展经历来看,均采用不断外延式并购,并走多品牌战略。加加去年收购了王中王味业,未来在这方面还有哪些长远规划?

答:对于并购这块公司持谨慎态度。公司会以四川湖南河南三个基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问:为什么公司募投的项目,20万吨的产能需要4个亿的投入,而海天招股说明书中150吨的产能只需要18个亿的投入,明显单位产能加加食品的投入偏高,这是什么原因??

答:海天的地不要钱,是政府无偿提供的。也有些工艺不同,如果海天新的产能基地的工艺还是要晒为主的话,那他的投入会更便宜,只需买些钢铺在地面就可以。加加有些工艺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引用了日本的工艺。

问:加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加加的竞争对手(海天,李锦计,美味鲜)有啥高明之处,加加有信心战胜他们吗,面对强敌,采取什么措施去战胜?加加和其它酱油企业的战略有何不同?公司在什么地方和竞争对手有差距?优势在哪?

答:
杨振: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加加的优势就是创新。16年发展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淡酱油是最大的创新,之前推出的面条鲜单个产品达一个亿的营业额,3月份原酿造上市,广受好评,6月份原浆系列上市,加加是以淡酱油战略为核心,通过创新来超越对手。
董秘:和对手的差距
行业排名的差距,公司成长的历史不一样,加加才十几年历史,海天号称百年老店。对市场的认识及工艺都不一样。品牌的识知度比加加要早。
各股东也不同,海天由17家企业合成,李锦季有外资背景,产能方面有优势。在过去的10年是酱油发展的黄金十年,竞争对手前三已扩张了产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做市场。而加加没有预计性的对产能扩张作出安排。
市场前三的市场覆盖面比加加广,在商超,和餐饮业做得相当好,而加加是以家庭消费为主,面向二三线城市。
销售总监:数量有限的人口在一线城市,主导着高端消费,加加过去的弱点:大城市和餐饮业的空白将成为加加未来新的发力点,成长空间,主打高端产品:8元的面条鲜,10元的原酿造,25元的原浆
公司已有专业团队渗透商超,在华东以大润发为主。
经司的经销商团队可以说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些经销商一直跟随加加一起成长,有比较大的忠诚度。


问:加加的毛利在同行业中是很高的,海天标注是大豆制造,加加标注是用豆粕制造,毛利高是否因为我们用的是豆粕?

答:国家标准是允许大豆和豆粕,业内的绝大部分用的都是豆粕,海天之前没有申请上市,写的是大豆,要求没那么严,现在改为大豆和脱脂大豆。

用脱脂大豆更能省成本,决定酱油品质的是工艺,酱油是不需要油脂的。转基因大豆是油脂高,蛋白少,公司不会用,而国内的大豆刚好油脂低蛋白多。


问:加加募集资金新增的产能什么时候释放业绩,对新增产能公司有信心全部利用吗?

答:年报批露是4季度,董秘说产能完全释放要3-5年的时间。
从销售数据上看不理想,有客观原因产能的确不够,过去是家簇企业没有扩张,客观原因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过去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很少。毛利率上升的原因是产品结构的改变,面条鲜在局部省份表现很好,原酿造反映超过预期。
2013年的销售增长大概在10%-15%之间,很难有20%,毛利率预计超过现在。

热门回复

2013-05-12 22:28

和谐兄说得很好。尚未投资加加, 在密切关注中,之所以关注很大原因是加加是一家让人放心的公司,质地也不错,在创新方面是亮点。

2013-05-12 20:58

感谢

2013-05-12 16:56

感谢蜂蜜兄的分享,不知道蜂蜜兄投资加加的角度和原由,加加有他的优势,他的外延式扩张比较激进。如果从酱油这个产品来看,应该考虑投600872或者将来上市的海天,必需消费品的企业是很难在短期内逆袭成功的,酱油调味品以及食品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品牌、渠道、品质就是这个行业的护城河,而护城河不是一天形成的。

2013-05-12 10:15

我印象中,在原材料上用大豆是比用豆粕要好一些,网上不少文章都指出了这一点

2013-05-12 10:14

李锦记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化学酱油”的说法了,“是指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用到了化学工艺,以脱了豆油的黄豆也即豆粕进行制作,再经过盐酸分解、用纯碱中和后得出鲜味剂,这个办法还是向日本学来的。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是对豆粕的一种否定

2013-05-11 22:26

总体给人的感觉是一位大气有道德责任的人,能为投资者考虑,他说大家有问题尽管问,会给大家一个明白的解释,只可惜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凑。我们提出要去募投项目去看看是,董秘和其它人都说没有时间,最后杨总大手一挥:去吧,就安排人带我们去了。募投项目延迟那么久,现在尚未封顶,董秘的借口是怕投资者看了现况失望吧,可是杨董不想摭掩这些。

2013-05-11 22:20

正确,业内都是用豆粕的,有些公司写大豆只是打了监管的擦边球,混淆了消费者的视线。

2013-05-11 21:54

笑话,海天酱油用大豆。十年前每月豆粕3000 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