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纷纷摇旗喊话,股价至少还要再翻三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8喜欢:5

 #MSCI中国A50比沪深300更优秀吗?#   $厦门象屿(SH600057)$   $物产中大(SH600704)$   $浙商中拓(SZ000906)$  

先说结论再说过程,厦门象屿已经锁仓,市值短期上200亿,长期看600亿。从20年3月份开始推厦门象屿,迄今为止(不算做波段)收益已经近100%了。这个成绩个人觉得挺满意,我喜欢追求长期收益,不喜好高频快的操作。高频快伤神,资金效率也低。所以我觉得能all上全部资金享受的1倍的收益,并不少于高频快中10倍的收益率。

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停更,一是工作原因,二是象屿市场反应很好,大家目标空前的一致。先看个数据,21年8家机构共计出了30篇研报,20年是20篇,19年是3篇。经常看到有人出了研报就看空,不否认,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券商风控把关严格,研报质量和券商品牌价值挂钩,早就不是分析师想怎么吹就怎么吹的时代了。二个是国企,花钱去做这个的意义并不大。所以持续增长的研报数量可以代表越来越多自己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也关注行业里优秀的标的。在空前一致的环境下,我做再多的分析只是锦上添花。

但最近能看到象屿也出现了一波调整,这波调整的幅度确实出乎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的意料,所以想还是简单聊聊。我最早预判这波调整的支撑位会在7.8-8.2元,前期象屿冲高站上200亿市值,第二天就出现明显回落,说明有资金在这个位置出现了明显松动,这应该是资金产生的第一个分歧。但很快在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带动下,象屿进入了第二支撑位7.2元,昨天黑色星期三也看到已经开始在触及这个位置了。这是资金产生的第二个分歧。

有分歧才会有市场,大牛股也都是在分歧中走出来的。首先看第一个分歧,冲击200亿市值是在中报后,也就是说以当期数据来看,象屿是绝对可以冲上200亿市值的交椅,但是部分资金对其可持续性的增长提出质疑,并且在有一定获利的基础上了结了,股价自然回调。调整完毕待三季度业绩发酵,理应坐稳200亿,奈何阶段出现了一个利空,于是部分不坚定的资金顺势选择了出走,于是跳到了第二支撑位。

那带着问题找答案,首先不去考虑可持续性,单就公司21年中报业绩,预估全年业绩为20.67亿,给予中性环境10倍PE的估值(本身象屿股息率也高,10倍PE不算高),对应市值为206亿。所以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其可持续性的情况下,20亿的利润也配得上200亿的市值。

其次,大宗商品这轮的调整对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首先明确,象屿的收入主要来源服务、金融、交易三类,服务顾名思义是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来赚取的利润,而在服务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业务也可以成为一部分利润来源。而交易利润过去由于套保,几乎利润为0(这块以前介绍过了,也是为啥非经常损益大的原因,大宗跌价,期货就赚,大宗涨价,期货就亏)。但由于掌握先天的优势和数据,再配上分析判断的专业人员,可以更好的预测价格的走势,那有了这个能力之后就可以赚取丰厚的交易利润了(把握大的时候不做100%的对冲)。那交易利润占比多少呢?中报中没有单独披露这块,但是发现有一段有关毛利率的表述:

假设我们估算所有毛利率的增加全部来自于价格的弹性(实际值更低,还有成本管控的影响),那因为交易利润产生的营业利润是增加了11亿,占比为25%,所以这块的波动影响并不会太大。再者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大宗价格的下调就注定了交易产生的利润要下滑甚至要亏损。其实不然,首先我们要知道套期保值的前提是抗风险,也就是在抵御风险的基础上去赚取确定性高的钱。大宗商品上涨到前期高度的时候,公司风控不免会降低敞口,甚至采用100%的套期,以抵御泡沫破灭的风险。当出现确定性的下跌,也可以采用期货看空来赚取交易的费用。所以大宗不管是涨或跌,并不影响公司的交易利润,只是更考验团队的反应和嗅觉。

综上,这轮的调整只是突破200亿市值前的一个调整,而被利空误杀跌到第二层的箱体间,短期内破200亿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象屿的市值是只能停留在200亿市值么?这是第二个问题。

首先来看净利润的趋势,俨然是一只成长股的表现,三季报更是到70%的增长,再者拆分利润增长因子,不难发现毛利率和利润率都在提升,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快?

一个是业务的快速复制。之前我们提到的,当你做通农产品,打通全产业链后,这种模式可以快速的复制到其它产业中去。再配上强有力的地推,达到快速切入市场的目的,从而营收的增长有了保证,铝产业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个是单价,全产业链的模式对于客户的黏性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找一个供应商做完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找5、6家供应商呢,不仅是对资源,也是对效率的浪费。同时配套的增值服务增加,有利于提高客单价和费率,这对于毛利率的增长是非常显著的

三个是还有很大空间的利润待挖掘,象屿中报中有一句话“非经常性收益占比控制得当”,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们求稳,追求100%的对冲,不赚这个费用。但是现在我们是这个市场中的资深参与者,甚至比市场中的投资者更贴近真实的环境,享有最丰富最真实的数据资源,配合现在成熟的风控体系,那么我赚这个钱的确定性就更高了,后续会慢慢放开去赚取这部分的超额收益。所以一旦我们主营业务做扎实了,金融和交易产生的利润都还有释放的潜力,现在这部分只占净利润的25%,后续还有很大的放量空间。

综上可以看出象屿还远远没达到天花板,驱动增长的引擎还有很多。那根据之前股权激励的要求,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市场给予的PE应该是增长率的100倍,也就是20倍的市盈率,对应20亿的净利润,市值应该在400亿。当然市场需要验证的时间,假设22年、23年净利润达到24亿、28.8亿,对应的市值应该是480亿、580亿的市值,而这当中如果增速加快(事实证明已经在加快),那对应的PE和净利润都将上行,市值会得到双倍的上涨。

所以针对象屿的投资策略,建议短期资金可以看到200亿,中长期资金可以看到400-600亿。投资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再精密的计算也无法精确计算每一次风险的到来,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耐住性子守住花开。

全部讨论

2021-11-11 22:36

借钱太多了啊,不踏实。

2021-11-29 10:30

如果你是短线玩家,那么你一定要保持100%的专注,预判股价下一秒的涨跌。如果你是长线玩家,不用在乎短期的得失,长期逻辑不被破坏,就值得长期持有$厦门象屿(SH600057)$

2021-11-12 11:36

相信小象没问题的

2021-11-12 10:52

“全产业链的模式对于客户的黏性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找一个供应商做完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找5、6家供应商呢”非常赞同,这其实就是象屿这一类供应链管理商的优势,象屿已经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了,往其他产业链复制是N种可能性,因为逻辑是相通的。只要你有资源、仓储、运输网络强大的话,就能拓展到其他产业链,所以这种业务模式的天花板很高$厦门象屿(SH600057)$

2021-11-12 10:21

终于看到盟友了甚是感动 分析的很透彻,像大佬学习$厦门象屿(SH6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