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资产配置大师大卫史文森#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11年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难,感觉快要待不下去了,就在业余搞了点经营。工作时间听了很多讲座,逐渐接触到网易公开课里面席勒关于金融的部分。

说实话那时真是听不懂,第一堂课看了好几遍就记住西格尔、史文森、席勒、法博齐几个名字。如果不是席勒有句学机械的能理解金融,怕是也坚持不下来。

上面几个人的书都买了,因为订了大量经济,科技,企业管理类的杂志就没读买的书。15年才开始看法博齐的金融市场,看完书做课后练习,对金融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大概用了两年。又看西格尔《股市长线投资法宝》和《投资者的未来》。么16年5月开始在A股基本照抄了一遍,无非是大秦铁路,伊利股份双汇发展长江电力工商银行几只,一共持仓14万左右。涨幅也有感人的阶段,但没赚到钱。一是本金少,翻倍了也没啥肉。二是没见过世面,早早了结了。

这期间翻到史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但总看不进去,就是喜欢看《投资者的未来》。也许那时买书因为找不到原版买了影印版质量差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

后来才发现根本原因是史文森的策略对太小的体量的散户根本没法用。得多少钱才能配置出低相关性的分散投资啊?我没能力做这个配置,自然就不看这个策略了。

转机还是发现有个港股通,因为有个50的门槛,让我很羡慕。铆足了劲把市值往50上靠,结果中间17年二孩出生,父亲重病。铆足得劲只得转向照顾父亲和家庭。因为独生子,请了一个护工一个阿姨,加上二线药和人血白蛋白不在医保目录,每个月的现金流十分紧张,用了储蓄才让年度现金流和支出平衡。

18年父亲去世,到今年满三周年我才开始走动买新服和聚餐。18年6月因为执念市值到了50多,但代价很巨大,为了保持市值亏了不少钱。

19年基本围绕现金流开展工作,父亲生病对现金流的需求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因为股票价格的原因,我的持仓逐渐变得很分散,也没什么章法。乱七八糟的一年下来大概有20%的收益,这得益于科创板的打新。因为持仓分散又开始读《不落俗套的成功》。

我喜欢用一部分被动现金流改善家庭条件,这和史文森管理的耶鲁基金有相似之处。都是要拿出一部分投资收益用于支持和改善。这也是我放不下史文森的策略的主要原因。

2020年过完年股市大跌,我迅速清仓。把分散的仓位迅速集中,好处是能获得对我来说比较好的现金流,就是分红。因为有商业房产,很难跳出出租这种模式的思维。史文森的书里也提到各种金融资产的比较,基金,债券,股票等等。相对于2020年的美国金融市场收益率,我还是选择了股息率比较高的股票。这个选择也是受到史文森书的影响,选择当期不受重视的另类资产。因为股息还可以,应该也能拿住吧。

我不喝酒,看到医药就有不开心的回忆,这些很牛的涨幅收益就和我无关。

20年我也买了一些没人气不高的股票,也有一些收益,但做不到史文森那种收益率。应该是持仓时间太短,经验不足,或者说还是穷,没那个胆量。进取心谁都有,我的比较怂……

前几天再看史文森的书,发现自己怕的还是现金流不足,有点像兔子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我以前是不涨房租的,有套房租了十年也没给人涨过房租。今年我决定先从生意好的商铺开始涨房租,这样就可以支撑一下我践行史文森的理论。

另类资产投资我是有点经验,父亲90年开始投资股权,商铺,宅基地。虽然大部分都赔进去,也让我感受到领先时代的投资不是好投资。他投资过的坑我也不打算再进,虽然有高达几十倍的收益,但这种暴富的感觉会上瘾。体会过贾宝玉的生活才知道稳稳的幸福有多可贵。才能体会到史文森这几十年的成绩有多让人羡慕。芒格反对做空挣大钱也是类似理由,所以我也很喜欢李录的书。我既沿着父亲留下经验走,也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方向。房产,股权,二级市场,其他各种资产也会按阶段配置,也会用毛主席的理论去搞……

其实这些年断断续续的读史文森的书,发现他还是属于耶鲁派的,书中的思想和西格尔的书几乎一样。《不落俗套的成功》基本是对《投资者的未来》思路的提炼和实操。

我看的书很杂,金融类的和股票投资一类的书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落俗套的成功》是我常常翻出来读几页的书之一,大部分书我能得到一句话或一个观点。但这本书给了我信心和方向,在不断补充现金的过程是需要等待的,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市场状况买入合适资产,自然就形成了低相关的投资组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了结时机是需求驱动还是周期驱动。

要学的还很多,也很想无所事事喝个茶晒个太阳。玩几天再学几天吧,互相调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