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內容分享 (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內容分享 (三) 是補充一些關於 ASML 的重要資料,方便讀者更瞭解公司和其成功因素。

(1) 半導體市場衰退,反令 ASML 生存下來

一間企業能夠成功,除了本身的實力外,客觀環境包括運氣等,也是不可或缺。ASML 之所以能夠在成立初期生存下來,不是因為半導體市場好景,反而是衰退救了它一命。

從 1984 年至 1987 年,半導體市場經歷了長時間的衰退,晶片和光刻機的需求消失,各大企業都嚴重虧損,紛紛倒下。然而,ASML 本來的訂單就不足,行業衰退對它的影響相對輕微。

假設沒有行業衰退,蔡司的鏡頭產能早已無法滿足光刻機龍頭 GCA 的需求,當然也無法供應 ASML,再加上 ASML 的產能在 1986 至 1987 年間根本無法完成大訂單。經濟衰退反而給了 ASML 喘息空間,讓它有足夠的時間凖備將來大量生產。

(2) 最倒楣的 ASM 公司

1987 年 10 月 19 日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 22.61%,全球金融市場遭受巨大打擊。1988 年年初,ASM 的財務狀況跌到谷底,並撤出 ASML。飛利浦承擔了 ASM 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和債務。

飛利浦和 ASM 達成一份為期 5 年的協議,如果 ASML 進行 IPO 或出售,ASM 仍可獲得補償。可惜,ASML 最終花了 7 年時間,才在 1995 年 3 月上市。結果,ASM 的 3,500 萬美元投資便心本無歸了。而飛利浦卻通過 ASML 上市,獲得 1.25 億美元收益。

(3) 先進鏡頭供應商蔡司 (Zeiss)

蔡司一向是鏡頭業的龍頭,但自 70 年代起,大部分低端相機鏡頭和電影攝影機鏡頭都輸給了日本公司。1993 年 6 月,蔡司仍疲於為生存而戰,而 ASML又受制於蔡司光學鏡頭的供應短缺。

1994 年,ASML 忠告蔡司:你們的攝影業務註定失敗,半導體光學元件才是蔡司的未來。1994 年年底,蔡司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終於接受 ASML 建議,在飛利浦和 ASML 的財力支援下,蔡司投資了先進的設備,不再完全依賴有“金手指”之稱的傳統工匠。

1996 年,蔡司得到重生,但轉個頭竟然給 ASML 的美國競爭對手 SVG 提供服務。ASML 氣炸了,要求與蔡司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最終雙方於1997 年簽署合作契約,蔡司只可以向 ASML 供應鏡頭。。

此外,ASML 擁有蔡司半導體光學部門 (SMT) 的 24.9% 股權,兩家公司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4) ASML 的靈魂人物 賈特·斯密特 (Gjalt Smit)

ASML 的關鍵人物中,筆者認為第一位是首任 CEO 賈特·斯密特 (Gjalt Smit)。首先,他在短短的 3 年任期裏,為 ASML 奠定了基礎,又把一班最初士氣低落,深信被飛利浦甩掉的技術人員,發展成一支既專業又開放的團隊。

1984 年,ASML 剛成立不久,就確定了公司的定位:ASML 只進行研發和組裝,這模式在當時是前所未聞的。此外,斯密特更為 ASML 的企業文化注入了一個新元素:在任何缺乏經驗的領域,顧用外部專家,而 ASML 到現在也秉承這一元素。

斯密特幾經思索,並考慮到 ASML 的技術優勢所在,判斷如果能成功生產 VLSI 所需要的光刻機,將來就可以拿下光刻機市場。斯密特雄心萬丈,向董事會分析 ASML 必須爭取第一名,這是唯一生存的機會,並提交了一個天價預算讓他們選擇:投資 1 億美元或倒閉。

ASML 成立不到一年,斯密特便抓住機會,在 SEMICON West 展會上花錢大力宣傳,目標是 5 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光刻機供應商。雖然斯密特瘋狂燒錢,但訂單卻毫無起色,除了員工擔心公司會倒閉外,董事會對他也逐漸失去耐性。

施密特最終於 1987 年秋天離開 ASML ,雖然公司的財務狀況比成立時還要糟糕,但他的而且確為 ASML 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5) ASML 三次陷入垂死邊緣

1971 年 9 月,飛利浦成立一個由飛利浦物理實驗室 (Natlab) 與飛利浦的半導體和材料部 (Elcoma) 的聯合專案,負責研製光刻機。可惜,聯合專案的進展並不理想,飛利浦決定盡快結束該專案,如果無法出售,合資也可以考慮。這是 ASML 的第一次死亡邊緣。

1983 年 9 月 8 日,飛利浦和 ASM 共同宣佈,創立一家合資企業 ASML,但成立初期 ASML 根本沒有訂單。1986 年,半導體行業的衰退進一步深化,連母公司 ASM 亦錄得嚴重虧損。ASML 的 CEO 斯密特開始思考公司的前途,他傾向由美國的 Perkin-Elmer 和應用材料公司 (Applied Materials) 來收購 ASML。這是 ASML 的第二次死亡邊緣。

ASML 捱過半導體行業的低潮,守得雲開見月明。1989 年,由於台積電的工厰大火,ASML 創紀錄售出 74 台光刻機,總收入達 9,400 萬美元,獲利 700 萬美元。唯火災過後,銷售回落,但 ASML 仍在瘋狂地燒錢。1991年,ASML 進了急症室 (ICU),依靠荷蘭政府和歐洲共同體的贈款來維持生命,而母公司飛利浦的手指已放在死亡按鈕上,如果再沒有訂單,ASML 很快就要破產。

1992 年上半年,ASML 的業績跌到谷底,飛利浦併購部門的專家建議把ASML 關閉。荷蘭政府經濟事務部提供的 1,900 萬美元技術開發信貸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幸好飛利浦最終提供 2,100 萬美元的臨時財政援助,使 ASML 挺過了 1992 年的難關。這是 ASML 的第三次死亡邊緣。

ASML 的 1992 年收入從 8,100 萬美元大升至 1.19 億美元,終於可以靠自己生存下去了。ASML 最終於 1995 年 3 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6) ASML 的兩大獨特優勢

ASML 最終能擊敗一眾強敵,包括美國的 GCA、日本的尼康佳能,關鍵在於它擁有兩項獨特優勢:

( i ) 晶圓台對準技術

飛利浦物理實驗室 (Natlab) 是 80 年代的前沿技術研發實驗室,並是光刻機和各項核心技術誕生的搖籃。ASML 於 1984 年成立後不久,已經獲得 Natlab 的電動晶圓台技術支援,並一直發展至今。

現今最高端的晶片是 2 納米,對晶圓台的定位和對準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一絲偏差。ASML 卓越的對準系統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晶圓台的定位和對準精度比其他競爭對手高出很多,其對準系統確保光刻機在高速情況下仍能以超高精度運行。

( ii ) 蔡司鏡頭

一部光刻機包含很多組複雜的鏡頭,只有蔡司能夠生產出接近完美的鏡頭。1997 年 ASML 與蔡司簽署了一份契約,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蔡司只可以向 ASML 供應光刻機鏡頭。此外,ASML 擁有蔡司半導體光學部門 (SMT) 24.9% 的股權,ASML 還為極紫外線 (EUV) 光刻設備的高數值孔徑光學系統提供研發資金,令兩家公司的夥伴關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