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六禾四维度评估企业
我们去看一个行业,看一个产业,我觉得有四个维度去总结它的可积累性。
第一个维度就是客户,客户本身要可积累。
有两个特点,第一个,重复性。
如果不是重复使用,其实没有什么可积累性。比如说装修房子,一辈子可能就装修两次顶多了,你发现没有什么可积累性。每天都要吃喝拉撒,那个东西有可积累性。
第二个叫记忆效应。比如说我喜欢吃辣,几天不吃辣的,我就会觉得还是要去吃一顿。抽烟、喝酒,其实都有记忆效应。
第二个,产品的积累,第一点叫迭代缓慢,第二点叫路径依赖。
这个也很有意思。你发现那些技术变化快的产品,很难有可积累性。
它的变化太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项技术出来就把你替代了。所以,为什么巴菲特他不愿意投技术公司,原因在这个地方。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你知道技术是什么?所有的新技术都是老技术的组合,而且技术是有递归的。
比如说,一个产品做出来,它有很多技术的元素,最底层的就是材料,然后中间一层叠一层,每一层都是排列组合。
如果你的层次越多,说明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在这个时候其实是很难找到可积累的,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就被别人干掉了。
我经常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生活之间有两个东西是不怎么变的,一个就是茅台酒,当然别的酒也都一样。
你说过去50年茅台酒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调味品。海天酱油,你说过去几十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真的没有变化。
你说技术进步对它有什么影响吗?可能包装换一换,防伪标签换一换,装酒的瓶子可能都没变。
它的新产品是什么?年份酒,生肖酒,那不都是老产品的基础上弄出来的吗?这个叫积累。
第三个维度,组织管理。
你产品也好,客户也好,都有可积累性,结果你这个组织涣散了。所以我觉得一个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的组织结构,一般会有两种,第一种叫开放体系。
任正非一直讲的,要对抗熵增。任何一个机构,只要你不开放,最终就会变成懒散和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为什么?因为人性就喜欢这样,最好不要打卡,半天班也不要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人都是这样。
第二种,就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为什么重要?大家看到有一些公司上市以后,董秘辞职了,副总辞职了,因为辞完职才可以抛股票。股票抛掉以后,你发现他几辈子都花不完,他就没有战斗力了。
在延迟满足上面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很有意思。有小孩子在一个房间,桌上有10颗糖。告诉孩子们,你在这里面待一个小时,你1小时不吃糖,出来以后我给你20颗。绝大部分孩子一定是吃10颗糖,而不是忍受一小时出来吃20颗糖。
但是,心理学家追踪这些孩子的成长,就发现,能忍耐一小时延迟满足的孩子,他们后面的事业跟家庭会更好。
延迟满足在企业有两个很好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就是亚马逊
亚马逊的延迟满足,是股东对利润的追求可以延迟满足。它总是提前投入,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远期目标,它总是为了这个目标去前期去投很多的钱,导致它当期的利润总是出不来,连续亏损。
但它的自由现金流是非常好的,所以没有人会相信亚马逊会倒闭。虽然他没有利润,那就是股东层面上对利润的追求被延迟满足。
第二个就是华为。
华为不上市。华为所有的员工的收入其实是来自三部分,工资、奖金、分红。几万人其实是一直跟着任正非在往前跑,跑了30年。
所以,我觉得延迟满足是一个保持长期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我们投资行业更加如此。你如果今年能拿5000万奖金,你想想看,可能50%以上的人就觉得我应该找个新的生活方式。
所有跌价的产品最终结果就是死亡最后一个维度:价格,我觉得这个是可积累性的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价格重要?
过去36年,美国的CPI平均是2.7%,但是有众多消费品的价格是跑赢CPI的。
跑得最快的,是烟草。过去36年的价格复合增长率是7.2%。
大家去美国,你发现很少有人抽烟,抽烟的人越来越少。但美国有个很牛的烟草公司,大牛股,菲利普·莫里斯。为什么?因为每年烟草在提价,每年7.2%的价格增长。
第二快,是学费。
学费大概是5点几复合增长,每年的学费涨5点几百分点。还有课本、医疗服务、医疗用品、房租等。
但也有很多是跑输CPI的,最惨的就是这些,家用电器、家具、IT,都是负的,每年可能-7%。
所以,如果你是做这个产业的,你想想当CEO得有多难。每年产品要跌7%的价格,我怎么实现公司的增长?所以价格很重要。
我个人总结了一句话,所有跌价的产品(管制除外),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
只要你这个价格在跌,它的命运就是死亡,一定会有新产品替代它。
有一次,有家公司CEO跟我聊,他说不对啊,他是做光伏行业的,你看光伏产品成本不断下降,隆基股份不是大牛股吗。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它那些降价的产品都是新产品。
它为什么能降价?是因为它能够用新的技术,让它成本更低的新产品替代老产品,老产品一律都死掉了。
你看巴菲特投的那些公司,你注意去看。他的产品价格基本上都是跑赢CPI的,喜诗糖果,每年圣诞节都涨价。金融服务,哪有跌价的?没有。
回到这里,最近我在琢磨产品积累、迭代缓慢、路径依赖,大家会想到,现在美国最牛的FANNG五大公司,最近几年指数上涨几乎都来源于他们。
大家说,这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公司,它为什么能够实现产品的积累。
还有一个,过去20年,美国的前十大制药公司基本上没有变化,医药也是技术研发费用很高行业。为什么没变化?你这个结论总结的是不是有问题吗?
关于技术变化的结论我认为是对。但其实企业家很聪明,如果你是处在一个技术变化很大的一个行业,企业家一定要想方设法,用一种商业模式,把不断变化的技术包容在你的模式里面。
为什么过去20年,美国的医药公司没有变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药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药品做好以后提供给他的客户,他要做很多从产品到客户的工作。
同时你发现,医药公司有很多并购,他就是把技术迭代产生的东西不断地塞在它的盈利模式里面,所以它这个模式能够包容你的变化。
亚马逊、Facebook,包括微软,都是这样。它用一种模式把你的技术包容在里面,所以你技术的变化没有关系。
凭什么海天味业能有高估值
关于可积累性的延伸思考,有四点,第一点叫,永续增长和估值,做投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就是并购。
第三个就是怎么把企业扭转过来。
第四个是国家竞争力。
先讲第一个,可积累性强的公司,往往拥有更高的估值。
比如说,我们看海天味业,21倍的PB,明显就是高过很多公司,茅台大概有13倍的PB。美国市场中估值高的,有星巴克,当然它是轻资产公司。恒瑞医药大概17倍PB。
为什么这些公司有这么高的估值?这中间就有一个叫永续增长率的问题。
估值的模型中间,有一块是对它永续增长率的设定。如果你这个产业没有可积累性,包括你产品的价格,跑不赢CPI,投资者永远不会给你很高的永续增长率。
大部分公司的永续增长率都可能是0。
但为什么有一些公司可以给到5%,这是个天文数字,对它的估值影响非常大。
我个人觉得,就是它的积累性。因为投资者觉得,你在这块土地上,你是可以一直滚雪球的,你可以保持你的永续增长,所以会有很高的估值。第二个,并购。
全球的并购历史上,基本上成功率只有25%,也就是说有70%以上的并购都是失败的。
但你们去研究一下那25%的并购,绝大部分都是在可积累性很强的领域。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要做一些并购,其实对它可积累性的研究,包括产品、客户、组织跟价格的研究很重要。
第三个,改变一家公司,很难。但是如果有可积累性,是OK的。 第四个就是国家竞争力。去看北欧一些国家,有很多产业可积累性是很强的。
比如说丹麦的农业、畜牧业、基础化学,在全球化残酷的竞争中间,它依然活得很潇洒。这些产业大部分是低增长率、高附加值。它的可积累性是很强的,它的牛奶出来,比你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还要好。
日本也是,日本失落的20年之间,有很多行业和公司获得了很快的增长,基本上都是可积累性很强的。
任正非说,日本是全球材料工业最好的国家。材料工业是典型的可积累性的。我们投过材料就知道,很多东西不是说技术能够形成的,很多都是know how。它需要时间,没有时间他就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