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升Q1扣非净利亏3.38亿 降225.04%引关注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第一季度,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Z300118)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营业收入下降至49.33亿元,同比减少2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0亿元,同比下降189.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达3.38亿元,同比降低225.04%。

这一变化与东方日升2023年度的353.27亿元营业收入和13.63亿元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这个变化从2023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相较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9.79%、79.93%和98.45%。

光伏行业的调整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东方日升的管理层正面临着证明自身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考验。公司的未来发展策略和市场适应性将是关键。

1

一季度业绩折射光伏现状

东方日升的第一季度报告揭示了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显著下降。2024年伊始,光伏市场的波动加剧,多数光伏企业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了收入的不同程度下滑,东方日升的业绩并非孤例。

自2020年起,国内光伏行业就像坐上了一趟“过山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链的快速扩张。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预期的双重推动下,众多企业纷纷加码融资和产能扩张,同时也吸引了跨界企业的参与。从硅料到硅片、电池再到组件,行业的产能扩张可谓激进,导致供应量的大幅增长,这不仅使得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也对产品价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硅业分会的数据,第一季度N型硅料的均价为6.96万至7.21万元/吨,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超过20万元/吨,价格下降了约60%。同期,p型主流组件的价格为0.85至0.92元/瓦,n型组件的价格则在0.87至0.98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近50%。

在行业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仍能保持盈利,光伏行业亦是如此。为了应对眼前的挑战,光伏行业需要进行周密的战略规划,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利用多元化的市场渠道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总体来看,东方日升及整个光伏行业在2024年第一季度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的减少引发了价格战,导致利润缩水。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期待,在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以及新能源系统的持续完善下,光伏行业将能够平稳度过这个寒冷的2024年。

2

押注HJT,未来可期

在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

东方日升自2019年开始深入投资HJT技术,正值光伏行业面临效率和成本的双重挑战。而HJT技术以其出色的效率和成本优势,被东方日升视为突破行业限制、实现发展飞跃的关键。

在光伏行业的演变中,技术革新是推进进步的关键。东方日升自2019年投资HJT技术,应对效率极限和成本挑战,以此技术为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东方日升认为HJT技术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是行业进步的助力。近年来,在HJT领域的持续投入,不仅多次打破功率记录,还在2022年推出了高效异质结产品——Hyper-ion伏曦组件。这款组件凭借薄片化叠加双面微晶技术、低银含浆料、昇连接无应力互联等创新,功率高达741W,转换效率达23.90%。

2023年,东方日升在年度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行中以18.99GW的出货量排名第八位。特别是海外市场销售达到了8.84GW,根据年度报告,境外销售收入187.88亿元,占比52.90%,利润率远超国内。东方日升在巴西、匈牙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都取得不错成绩。

截至2023年底,东方日升的光伏组件年产能已达到35GW,生产基地遍布宁波、金坛、义乌、滁州、马来西亚和包头等地区。2024年,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张产能,包括在浙江宁海建设年产15GW的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和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在江苏金坛增加4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的组件项目,以及在安徽滁州新建年产10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