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锚定效应和处置效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资于生活中,这三种效应对我们影响极深,不可不察。

一、沉没成本-过往不恋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概念是:已经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一个例子介绍: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对待沉没成本最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忘了它,而只关注未来收益和未来投入的性价比。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及时止损,对已付出的成本(时间,精力,金钱)果断舍弃,然后转身向前,关注未来。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坚持就是胜利。学校走廊上总是贴着关于坚持的励志句子。而对放弃,更多的是贬义,是不看好。

坚持,可以在明亮处大张旗鼓的宣扬;而放弃,却成了阴暗处见不得人的隐藏。 如果说坚持是美德,那放弃又何尝不是智慧呢。

敢于放弃,是为了大局长远发展的斟酌考量,是做出部分牺牲的勇敢果断,是有勇有谋有负责承担有智慧的表现。 放弃花50大洋剧情很烂的电影票,放弃内耗走下坡路的工作,放弃绊住自己腿脚的任何东西,重新回归到生活,重新整理下自己,充充电缓缓劲,放弃也没关系的。

和坚持一样,其实,放弃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声:这段时间,我决定放弃B,然后全心投入A。

舍得酒业的文案说的很好:有舍才有得。 迁移到沉没成本中,一直被沉没成本牵绊的人,继续在没有结果的事上消耗,付出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会拖垮原有的计划与可能性。

而舍去沉没成本,对犹豫不定所有内耗说no,用一个干脆果断的转身,过往不恋,决绝向前,会得到一个崭新明媚的未来。 不被沉没成本牵绊的人,已经赢了。 这本身就是大智慧。

二、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的心理现象。

我们买衣服,看到一件羽绒服要3000块好贵呀,不会买,然后看到一件1500的羽绒服就会觉得它便宜了。 其实在没看到3000块钱的羽绒服之前,1500的羽绒服也很贵。 因为锚定效应,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给出了几种可以摆脱锚定效应的方法:

1.利用系统2抵制锚定效应。 系统1是快思考,是直觉,它比较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我们只有利用系统2的慢思考,才能够进行逻辑理性思考,抵制锚定效应。

2.尽可能多了解相关的信息。 我们会出现锚定效应是因为我们对面前的事物了解的太少了,甚至极端一点的,如果我们对面前的事物一点都不了解,我们甚至会把一个毫无关系的数值作为锚定的数值。

多看看不同渠道的信息,看信息源头,看一手文献资料,翻墙检索信息,打破信息差,才不会被锚定效应所迷惑。

3.对暗示产生警醒,暗示其实就是一种锚定效应。 比如说xx谣言,比如不良自媒体账号的蓄意引导信息,普通人第一次刷到的短视频,很可能是别人二次加工的恶意引导,如果相信了也是中了这锚定效应陷阱。 看看平时有多少自媒体/甚至官方媒体上,所传递的一张图一段故事各种大反转就知道了,尤其是黄底黑色的显眼标题,要警惕。

三、处置效益

“处置效应”现象的本质是投资者的一种认知偏差,即投资者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 卖掉盈利的标的,投资者会有确定性收入的自豪感; 而卖掉亏损的标的,意味着承认自己投资失败,“损失厌恶”的心理天性,这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把我们的投资标的看做是树苗。有的树苗长得又直又高大已经成材,是我们购买的好投资品; 有的树苗长得七扭八歪,这是我们购买的差投资品。

有一天我们要砍掉一些树木拿到市场上卖,会选择怎样的树呢? 在处置效应下的行为是,卖大树保小树,把高大成材的树砍掉卖个好价钱,落袋为安。留下奇形怪状的树继续生长。 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林子里剩下的树都长势欠佳,这片林子会越来越不值钱。 而正确的做法是,把七扭八歪的树砍掉,腾出空间让生长能力更强的树获得更多潜力长成参天大树。 处置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理性决策。

为了减少处置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这样做:

1.坚持学习,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可以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从情绪上减少对单一品种盈亏的敏感度。

2.坚持优质基金的长期投资,静静等待时间的验证,拿得住,穿过周期,才能有好收益。

最后送上一句话: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听说能够做到的,都已经是人生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