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并购潮后,楚酒阵营质变?|产区行记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湖北酒企的大型投资并购事件不在少数。在白酒产区抱团潮起的当下,投资并购能否助力楚酒复兴?

出品丨云酒头条

5月,云酒传媒“创新中国行”走进湖北。

走访中发现,湖北多数酒企都有过投资并购的经历,从劲牌的神农架和绣林玉液,到古井贡收购黄鹤楼酒业,再到业外资本维维股份/江苏综艺集团(下称综艺集团)投资枝江酒业,同仁堂牵手楚园春酒业......

这其中,枝江与楚园春的案例更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从它们身上,能够投资并购潮下的楚酒哪些变化?

█ 业外投资都看好的湖北酒企,魅力何在?

当前,我国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向优质品牌集中,行业整合持续加速,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正因如此,业内外资本投资并购潮起,湖北酒企成为重点对象。

维维股份曾于2009年10月及2013年8月分两次购入枝江酒业71%股份;2020年8月,综艺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维维股份所持枝江酒业71%控股权,交易对价4.615亿元。

今年1月,湖北京宜生物发生股权变更,同仁堂以2.16亿元获得湖北京宜生物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远安县栖凤生态产业发展基金以3914.65万元获得18.10%股权,原全资控股股东湖北楚园春酒业股权占比降至30.90%。

不只是业外投资,枝江与楚园春之外,业内投资对于楚酒也十分关注。

2016年4月,古井贡酒以8.16亿元收购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51%股权。

2012年,劲牌公司正式进入神农架,并于2016年启动智能化工厂改造;2022年,劲牌公司投入20亿元,在神农架建设湖北省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项目。位于荆州的绣林玉液酒业,也是劲牌公司投资的“大曲清香”白酒生产基地。

可见,在近两年酒业投资并购潮起之前,湖北酒企早已踏在了大浪之前。

有业内人士表示,白酒行业的并购时有发生,但在湖北发生的两桩并购(枝江、黄鹤楼)并购金额高、被并购企业规模大,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为什么会发生在楚酒板块?

业内人士分析,湖北几大白酒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体制层面的限制相对较少,利于并购开展;企业产品结构多侧重在百元价位以下,品牌力稍显欠缺,但潜力巨大。对于资本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好生意”。

█ 投资并购,楚酒振兴新跳板?

投资加持,能否让楚酒再上一个台阶?

事实上,对于湖北酒企而言,投资并购无疑是一种快速获取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看来,每次行业调整都是内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白酒行业保持了多年的量价齐升,既有量、又有价的发展不可持续。“目前白酒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拥有品牌、品质、规模优势的产区名酒和品类名酒,已经成为行业的焦点。”

以综艺集团收购枝江酒业为例,凭借其资本与社会资源优势,有望给一些区域名酒带来全国性扩张机会,驶入发展快车道。

资金的支持只是一方面。古井贡酒入主黄鹤楼后推出大清香系列产品,并常态化开展高端商圈品鉴体验和圈层互动,对黄鹤楼老名酒的品牌势能进行了加速放大。

可见,通过投资并购,湖北酒企的生命力正在迸发。然而,投资并购也并非万能良药,能否真正拯救楚酒还尚未能给大家一个准确答案。

如果说投资并购能否拯救楚酒还是一个疑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投资并购对于楚酒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市场份额和资源整合的同时,企业更应注重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投资并购的价值最大化,为楚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投资并购,给了区域名酒重生的机会。

█ 川黔产区进阶,楚酒承压突围

透过这一大批存在于湖北酒企间的投资并购事件,可以看到的是其背后面临的真正压力点。

宏观来看,湖北省是我国人口和经济大省,人口数5844万,排名全国第10位。2023年GDP总量55803.63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

对比四川,曾与湖北并称为“中国最像的两个省份”,也是当下我国白酒成熟产区的样板之一。

截至2023年末,四川全省常住人口8368.0万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四川省地区GDP总量为60132.9亿元。

可见,两省人口经济等数据相当,其白酒产业发展格局也较为相似。湖北龙头企业过百亿或者逼近百亿,并出现一批几十亿、十几亿的腰部企业。

但以产区来看,四川的进阶趋势则明显许多。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2023年全年,湖北省十五家重点白酒、露酒企业完成产量29.58万千升,同比下降1%;销售收入240.96亿元,同比增长6%,但不及全国平均上升9.3%的行业水平;实现利润53.84亿元,与去年持平。

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2023年,四川全省白酒生产量为174.1万千升,同比下降3.7%。2022年,四川省白酒产量高达348.1万千升,营收突破3447.2亿元。同年,四川白酒产量和营收均占全国的52%,稳居全国榜首,利润总额也占据了全行业的34%。

再看贵州,尽管黔酒的产量仅占行业的4.3%,但其销售规模据预计在2000亿左右,占到行业销售收入的30%,贡献了白酒行业利润总额40%以上。

对比来看,楚酒的潜力亟待开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年来,湖北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白酒品牌纷纷加大营销投入,争夺本地市场份额。随着马太效应加剧,消费者对于名酒的信任度增加,叠加名酒全国化的加速,湖北区域酒企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并不占太多优势。

大众价位产品成主流,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经走访发现,前几年湖北各企业在中低价位疯狂“内卷”,注重渠道巷战拼杀,却忽视了产品高端化和消费者培育,自然而然,湖北消费者对鄂酒的认知便长期固化在百元价位带,也让全国性名酒的中高端产品得以“趁虚而入”。

湖北酒企在内部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也有待完善,这些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困境之外,仍有曙光。

保健酒行业稳居头把交椅的劲牌,建厂已逾70年,其产业布局已走出湖北,在贵州、四川等地建立起酱香、浓香白酒生产基地,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其在未来3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将以中国劲酒为核心;聚焦草本白酒业务,劲牌将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围绕培育中药大健康产品业务,“三位一体”打造健康产业生态链。

2023年实现销售77.25亿元的白云边提出,在“十四五”期末,公司要力争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据悉,白云边在省内已经度过了价格带和渠道全覆盖的阶段,开始在高端化上寻求增量,同时寻求全国化的开拓。

同时,明确构建“1+2+3”的市场布局模式致力于全国化的稻花香,也将围绕打造1个30亿的湖北市场,聚焦培育河南、江西两个5亿级的省外市场,稳定布局京沪深三大一线城市,推动全国市场整体向前推进。

石花酒业从“双品牌运营、三大平台”裂变,到产品形象的梳理,再到市场精细化与外拓,不断巩固高端品牌与直营模式优势。

在这些湖北区域名酒酒企中,奋发向上的“楚酒能量”清晰可见。

走访发现,湖北酒企普遍意识到品牌抱团、楚酒复兴的必要性。相信由内至外加速升级突围的湖北酒企,将会给行业带来更多来自于湖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