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亿楚酒:地处东西南北大通道,加速向上、破圈|产区行记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白酒行业头部化的大势下,楚酒在坚守中推动革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出品丨云酒头条

楚酒,白酒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论产量,湖北白酒产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家底”不容小觑;同时,楚酒在劲牌、白云边等品牌引领下,正在加速向上、破圈全国化。

近日,在湖北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支持下,云酒传媒创新中国行团队走进湖北展开调研,发现楚酒正呈现出一种与四川、贵州等白酒大省全然不同的发展格局。

楚酒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量相对较小,但在根据地市场又有各自的一席之地,受头部品牌挤压较小,小而美的特点显著。

不过,在白酒行业头部化、集中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的当下,楚酒也并未安于现状,而是展现出了一颗集体向上的心,尝试破圈。

步入酒业新周期,楚酒向上的力量正在勃发。

█ 楚酒,行至十字路口

去年底,中国酒业协会发布《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了四川、湖北、贵州、安徽、山西、江苏六大省份在2023年上半年的白酒产能数据:

2023年1-7月,六大产区总产能达158.43万千升。其中,四川、湖北、贵州、安徽、山西、江苏各省的产能分别为90.49万千升、11.7万千升、16.56万千升、11.93万千升、17.53万千升、10.22万千升。

综合历年数据可以看出,在2022年之前,湖北省白酒产能一直居于全国前三,但来到2023年上半年,明显被山西省、贵州省以及安徽省反超,产能排名下降至第五。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湖北省十五家重点白酒、露酒企业完成产量29.58万千升,同比下降1%;销售收入240.96亿元,同比增长6%,但不及全国平均上升9.3%的行业水平;实现利润53.84亿元,与去年持平。

尽管因统计口径问题,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出入。但从整体趋势来看,湖北白酒产量以及在全国的排名均有下滑的趋势。

川酒作为浓香的代表,在产能方面的强势地位已经无可争议。其他几个省份中,贵州是酱酒大省,山西是清香型白酒的主产区,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则作为头部品牌引领着两省白酒产业的发展,也有力助推2023年贵州与山西两个省份产能排名的提升。

可见,楚酒在产能优势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外部竞争压力依旧突出。

众所周知,北纬三十度出好酒,湖北则正处在这条名酒带上。湖北本身不缺好酒,且省内白酒品牌较多。

白云边、枝江大曲、特制黄鹤楼、黄山头酒、石花大曲、西陵特曲、襄樊特曲和文峰特曲等作为湖北八大名酒,都有过高光时期;劲牌、白云边、稻花香等省级龙头牢牢占据省内数百亿市场规模。

但相较川黔等白酒产销大省,楚酒品牌合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外埠品牌攻势不减,对楚酒的发展也提出新挑战,革新发展势在必行。

█ 品质+模式+品牌=革新进行时

此次走进湖北,云酒传媒创新中国行团队探访了枝江、楚园春、文峰、绣林玉液、劲牌神农架酒业等多家企业,一路交流发现,这些酒企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各自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湖北中小企业向“新”的动作非常显著。

枝江酒业在2024年迎来了新任总经理张道红,新班子开启发展新篇章。

作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枝江酒一度畅销全国,曾获得“中国十大新名酒”“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华老字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和称号,连续8年位居湖北销量第一,连续6年进入行业前十。

名酒复兴的大潮下,枝江酒业也在今年确立了坚定五大自信,重回“华中酒王”的战略目标。

在3月召开的枝江酒业销售公司经理层会议上,张道红将枝江酒业2024年的主要工作概述为:加强沟通,提升服务;提升品质,重构信任;提升品牌,重塑品牌;优化产品,调整结构。此次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突出大单品、产品线梳理以及促进人员更新、打造年轻化队伍,是枝江酒业2024年的两项重要工作。

产品布局上,枝江酒业新任领导班子共同谋划出“建立以枝江、谦泰吉两大品牌,枝江、真年份、谦泰吉为核心的三大新产品矩阵”战略部署,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团队建设方面,将全力打造一支“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有担当”的“三心四有”队伍,完善组织架构,修订岗位职责。根据岗位定员,为“三心四有”员工提供平台,营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从内至外一系列变革,将加速助力枝江酒业作为名酒品牌复兴的步伐。

楚园春酒业也通过引进业外力量,激活产能,走向多元化发展。今年1月,楚园春酒业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正式落地,双方合力迈入新发展阶段。

同仁堂“跨界”饮酒,楚园春的产品以及产能将依托同仁堂的渠道力量走进更大的市场,加速产能消耗与产品破圈。同仁堂方面此前就明确表示,公司认为本次投资有助于补充公司药酒业务产能,也有助于公司向食品酒业务延伸,符合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作为湖北省老八大名酒的金文峰酒,也是荆门市唯一的一家白酒企业,文峰酒业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更多分支。

围绕浓香型“国瓷”系列、“天”系列、“陶”系列和酱香型“天子”系列等7大类,文峰酒业打造了50余种产品。其中,浓香型白酒以“窖香幽雅、绵甜醇和、柔顺爽净”的独特风格,成为湖北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国瓷”系列销量已过亿元。

早在革命年代,王家槽坊所酿制的钟祥老酒,就已经深刻融入钟祥当地的红色文化当中。1959年,中共湖北省委工业检查团湖北分团时,曾向钟祥县国营酒厂(文峰酒业前身)授旗。基于此,近年来,文峰酒业加大了对企业红色基因的挖掘与丰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擦亮品牌标签。

绣林玉液依托模式创新,在盒装酒与光瓶酒的基本盘之上,进军散酒蓝海市场,寻求新增量。

湖北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汉兵介绍,公司基于上万吨老酒储备,创新发展模式,通过直营+加盟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绣林酒坊”,专卖品质散酒。目前,绣林酒坊已开8家,计划今年开设20家,未来3年开设300家。

过去两年,光瓶酒市场迎来大爆发,其本质是消费回归本源,大众消费崛起的结果。绣林玉液通过散酒销售,以更便宜的价格售卖品质好酒,迎合大众消费趋势,前景可观。

坐拥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劲牌神农架酒业将产业与产区生态深度融合,依托劲牌公司品质与技术实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好而不同”的酱酒风格。

在生态酿酒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劲牌神农架酒业一方面强化技术升级,将传统酿造工艺与智能酿造相结合;另一方面也在延伸其产业版图,打造消费者体验区,融合看、学、做、品、酿、藏六大核心功能,形成产业生态、体验创新的森林酒厂。

枝江、春园春、文峰酒业、绣林玉液、劲牌神农架酒业等,只是楚酒积极变革的一个缩影,这种依托差异化创新积极开拓市场的趋势,正在更多楚酒企业中推广开来。

█ 变与守的协奏,楚酒释放向上决心

随着白酒竞争加剧,楚酒改革、拓展的动作也随之加速推进,以对抗名酒下沉。

此外,湖北“十四五”规划也提到,到2025年,宜昌将成为“楚酒”的核心产区和“振兴楚酒”的示范引领区。

名优白酒的挤压趋势愈发突出,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还是楚酒振兴的整体目标,湖北白酒革新发展势在必行。

除了前述几家调研企业外,其他楚酒企业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劲牌不断完善“5G”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企业标准6300多项,覆盖了从原料种植、采收、运输到包装用材质量监控、酒体调配灌装,以及劲牌产品上架销售等整套工序,为楚酒乃至整个酒业板块的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样板。

去年取得超70亿销售收入的白云边,在深耕兼香工艺的基础上,强化省外市场建设,泛全国化市场已初具规模,成为白酒百亿阵营的潜力选手。

老名酒黄鹤楼将品牌复兴作为企业重要战略之一,顺应清香热潮流,进一步优化产品和市场布局,楼20等大单品已成为其全国化发展的关键支撑。

石花酒业则不断聚焦渠道变革,紧贴核心终端,宣销一体强化营销动作,实现了营销短路化与C端化,成功打造了以霸王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系列。

向来,白酒行业有着“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说法。湖北地处华中腹地,西临浓香核心产区川渝地区,东接江淮浓香派系的安徽地区,南靠特香型产区江西,北连凤香鼻祖陕西和北派浓香代表产区河南。

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湖北白酒兼容并包的特点。

在香型方面,湖北白酒浓香、酱香、清香、兼香等多香型并存。各酒企间的差异化、独立性特点显著,香型林立。这一方面造就了湖北酒企“小而美”的发展特征,其在各自的根据地市场地位稳固。

湖北白酒市场规模近300亿元,湖北以白云边、稻花香、黄鹤楼、枝江、石花、文峰等为代表的地产酒依然能占据湖北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百亿武汉酒市:扎堆200-400元价位,传统烟酒店“很能打”,KA悄然收势》)

相比于四川、贵州等白酒大省,湖北地产酒在现阶段受名酒挤压的力度相对较小。

但反过来,湖北酒企各自独立发展的特征,使得大部分省外消费者对楚酒难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与定位,这也是湖北白酒出省困难的一大原因。

改变正在发生。此次调研,我们也得以看到,湖北酒企并未一味的安于现状,固守根据地,而是积极革新,应对名酒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