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熬到光伏新周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10

一、朝阳赛道也逃离不了周期

光伏行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缓慢的导入期,成本高昂,应用于宇宙航天等小众场景。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催生了各国政府推出的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光伏开始步入高速发展。21世纪初,无锡尚德成功建立1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大幅缩短了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在快速成长期,无锡尚德在美上市,带来的“首富效应”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加速器。2006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9年的“金太阳工程”政策则专用支持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不过在这段时期,中国光伏处于两头在外的困境,即技术、市场在海外,中国光伏处于追赶时期。2013年7月,国务院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的二分法,并分类制定电价和补贴政策。同期“国五条”的细化配套政策正式下发,催生了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黄金时代”。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拉开了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大幕。2020年竞价政策提前下达,但补贴退坡趋势愈发明显,且电价继续下调,行业开始进入提质增效发展阶段。2022年,政策指导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展现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

面向未来,“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的能源发展趋势已经明确,光伏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转换为我们所需的电能,是当下技术条件下最理想的选择,全球光伏预计 2040 年累计装机量预计达到 7200GW,2050 年预计累计装机达到 8440GW,年复合增速预计在 9%左右。假设目前光伏发电占比为 5%、2050 年达到 25%,预计光伏装机增长约 13 倍。2021年,光伏发电开启了平价上网“元年”,进入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阶段,平价助推光伏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

然而,光伏的高速成长伴随着短期的供需失衡导致的周期性,从这一点来说,光伏产业也逃离不了周期,特别是光伏装机量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价格的不断下跌,这对光伏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光伏行业兼具周期性与成长性。其成长性体现在需求的快速增长,体现在产业的大周期还是在成长阶段,如2012-2022年十年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增长8倍。但是,这10年也光伏行业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影响光伏行业的周期性因素如下:

1)政策因素影响需求,特别是光伏处于政策补贴阶段,政策因素影响更大,如2012年欧洲对我国光伏的双反,导致需求短期快速下降,例如2018年的531对国内光伏需求的影响,2022年俄乌冲突后欧洲光伏需求的高增;

2)供应链扩产周期的时间不匹配,自组件端至硅料端主产业链的扩产周期变长,扩产周期的不匹配导致产品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

3)技术迭代周期,创新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从而影响行业的需求。

4)技术的扩散过快,投资的非理性,导致短期供需失衡

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光伏上游多晶硅料产线的整体达产周期长达1.5-2年。因此硅料供给对于下游需求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需求和供给的阶段性错配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不断推高上游材料价格上涨。随着大量硅料新建产能的投产,供过于求将导致硅料价格持续下行,直至价格跌至部分企业的成本线以下,行业产能格局将进行一轮出清和洗牌。

从装机的角度来看,2012至今,每一年的装机都有增长,但是增速是有周期变化的。但是,随着供需的变化,价格呈现了周期下跌的趋势,这也符合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的主要旋律,依据需求增速的“复苏-爆发-下行”,大致将光伏行业历程划分为5-6年的周期,上一轮价格周期自2017年底到达价格高位后,经历了30个月左右的漫长下行期,直至2020年中旬各环节价格到达底部。此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分别自高位价格回调63%、53%、57%、52%。经过两年的需求爆发和新一轮的价格上涨,产业链价格再次在2022年下半年到达高位,并在硅料产能的释放下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二、这次周期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光伏行业在2020-2023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和发展,其中光伏主材的供应量大幅增长,技术进步和出口业绩突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多晶硅产量达到143万吨,增长率高达67%;硅片产量为622GW,同比增长67.5%;电池片产量达到545GW,增长率为64.9%;组件产量则达到500GW,增长率高达69.3%。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产量的大幅提升,还突出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

2019-2022年,光伏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

技术方面,效率成本的提升,光伏进入平价阶段,需求爆发。供应链错配导致短期供需失衡,产业链利润丰厚,吸引了各方资金入场,各家非理性大规模扩张。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光伏短期景气超预期。

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进入过剩下行周期。

跨界资本加剧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使得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光伏过往技术扩散快,进入门槛低,使得跨界投资激增。

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部分设备厂商没有吃到美国的光伏红利,同时,前几年硅料环节的扩产已经到了释放阶段,随着硅料产能大量释放,产能过剩,价格大跌,现在各环节都在亏现金流

这次周期的特征:

供给侧,疯狂规模扩张(新进入者、传统从业者),产能严重过剩(现有产能和规划产能)

供给侧,技术新周期,电池新技术迭代

需求侧,国内市场面临消纳问题

需求侧,海外面临贸易壁垒问题

这次周期当前困境:

低价竞争,全行业、各环节亏损,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都在亏损,硅料环节是重化工环节,投产周期长(1年半-2年)、硅片曾经认为没有多少技术革新了,但是,隆基的泰睿硅片好像打破了这一看法,电池片是目前新技术的重要竞争场所,组件主要是高端制造水平,渠道和品牌是关键

三、在时代面前,个体都是尘埃

活下去成为当前个体的主要任务,冬天过去之后,光伏的春天一定会来,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春天会来吗?

首先,现金流是否足够支撑熬过冬天,从来没有雪中送碳,只有锦上添花。最近,有些准备上市融资的公司被中断了,例如电池片前三的润阳股份IPO上市过期,准备融资40亿的计划暂时搁浅,爱康股份被退市,其在上海SNEC展台临时放弃。现金流是企业活命的血液,要么自己有足够的造血能力,要么有从外面临时筹集能力,以前,市场好的时候,无论是股市、债市还是银行都能方便快速的融到需要的钱,现在大环境下,股市融钱暂时不用考虑,债市、银行必然收紧,以前地方政府不计成本扶持,在它自己财政紧张的现实约束下,估计也难,其实,这就是一个政策环境问题,如果老外指责我们产能过剩,而确实是我们不计成本的倾销,单瓦组件到了夸张的0.7元/W,这种情况下政策还会支持扩张吗?事实上,5月份就有政策说要限制低效产能的扩张,因此,企业面临的情况必然是自立更生,一方面尽量减少现金流失,争取熬到现金流转正的那一天,另一方面,各企业各显神通,挖掘各种资源去搞钱,如果现金流断了,也就活不过这个冬天。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暂且活到了春天,一定有美好的未来吗?在这轮产能出清的过程,暂时熬到了现金流转正或者盈亏平衡或略有所赚,那这种状态算啥?我们不妨做一个思维试验,进行一个合理推演。

无论是产能出清还是需求的正常增长,行业一定会回到正常的制造业利润,如果维持正常的制造业利润,行业将进入正常的产业竞争周期,光伏产业与平常的制造业没有什么两样,归于平庸,如果需求爆发,产业进入新的紧平衡,产业能获取超额制造业利润,超额制造业利润能否维持,取决于产业进入门槛,如果进入门槛高,则竞争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继续维持较高的制造利润,如果进入门槛低,非理性资金会涌入,供需过剩,进入新一轮出清周期。

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光伏行业会进入到今天的严重过剩,全产业链亏损的境地?本一轮景气周期开始于2019年,2018年531政策,政策导致需求暴跌,产业进入下行周期,这一轮下行没有持续多久,2019年开始复苏上行,需求方面,技术进步,效率成本的提升,光伏进入平价阶段,需求爆发,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光伏景气超预期。供给方面,硅料的扩产周期是1.5年到2年,2018,2019硅料没有扩张,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周期较短,产业链错配导致短期供需失衡,产业链利润丰厚,吸引了各方资金入场,各家非理性大规模扩张。2022年夏季,硅料价格一度站上30万元/吨的高点,2022年下半年,硅料环节的扩产进入释放期,硅料价格开始下行,2023年4月硅料价格跌至20万元/吨以下,到现在,硅料已经到了4万元/吨的亏现金流阶段。除了硅料环节,其它环节的扩产也毫无节制,一方面,这些年来,光伏产业没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扩散迅速,特别是设备环节承当了技术扩散的桥梁,只要有钱,谁都能尽量插一手,进入的技术门槛几乎消失,另一方面,资金充足,政策鼓励新三样,地方政府在房地产泡沫之后,抓住光伏这个可以为他们贡献GDP的稻草,毫无节制的支持扩张,没有了技术壁垒,没有了资金壁垒,使得本来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陷入了现在产能严重过剩,全产业链亏损的悲惨局面。

现在正处于惨烈的出清阶段,出现了下游企业亏本卖,烧现金流,经营困难,上游设备厂商拉设备、拉组件抵欠款的极端事件,有设备企业拉0.6元/瓦的组件价格抵做欠款,转手0.5元/瓦卖给贸易商,这无形中对正常销售渠道的价格打压,就像法拍房的价格对二手房价格的打压一样。这个出清时间有多长?取决于各参与者的存粮有多少,可以从哪里借到多少,在目前大环境下,借钱的渠道也不会顺畅,特别对于二、三线厂商,资本从来只有锦上添花,很少有雪中送炭,所以财务稳健的公司更有机会熬过这个冬天,一线厂商会有熬不过去的吗?暂时没有答案。

病树前头万木春,出清完毕,当熬到产业链恢复盈利的时候,那些留下来的是否有好日子过?取决于技术壁垒、资本会是什么情况?首先看看资本,资本是贪婪的,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不能指望资本自己会节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如果有赚钱机会,钱还是会有很多。所以资本壁垒是很难有的。那我们重点谈谈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其实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会有不同观点,或者是利益不同,观点不同,有点屁股决定脑袋的意思。现在核心焦点聚集在电池环节,目前有Topcon、HJT,xBC等技术在竞争接下来的市场,Topcon由于对Perc的继承性好,是目前市场主要采用的技术,今年PERC技术快速退场,Topcon迅速占领市场主流,今年可能会到70%-80%,可以说Topcon是未来出清后竞争的基线,HJT、xBC要与Topcon竞争,一定要在成本、效率以及产品差异化上取得足够优势,所以一方面是Topcon内战,Topcon存在与PERC时代同样的技术扩散问题,阿猫阿狗都能能做,只有有钱,从设备厂商去买来整套设备就可以开干,这就是对知识产权不重视的苦果,不过,Topcon也是有一些专利的,最近发生了龙头厂商拿起专利武器拦截其它厂商海关发货的事件发生,我是挺支持的。尽管这样,Topcon技术已经扩散是不争的事实。HJT理论效率和成本可以做得比Topcon低,但是要规模效应,xBC在过往被视为高贵的技术,现在在隆基的努力下,至少是隆基自己宣称电池的成本它的差距一定很小,但是组件的成本现在初期我们认为比TOPCON高5%以内,那么隆基的整体的目标是到明年(2025年)在年底之前,成本要达到TOPCON的水平或者低于TOPCON的水平,这是隆基的关于成本方面的规划,隆基非常确定地认为BC是一个真正的在晶硅技术的路线上接近晶硅终点技术的一个平台技术,隆基认为BC技术可以融合Topcon和HJT的相关技术。在单节晶硅技术之后,目前业界主流观点是晶硅和钙钛矿的叠层技术,其转换效率40%以上,从技术原理上来说,HJT叠加钙钛矿是比较好的选择。在移动通信领域又2G、3G、4G、5G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方便规范统一在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移动里面每一代都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是各代又有不同,如2G,4G比较长,3G比较短,5G还在路上,这取决于技术对客户体验和经济成本的溢出效应有多大,以及产业链投资成本的回收,如果大笔投资下去,回收很少,大家会极力维护现状,移动通信做得好,产业链利润高,主要是基本处于寡头竞争,进入门槛高,包括技术和资金,移动通信领头的知识产权包括做的比较好,毕竟这是一个国际舞台,不遵守知识产权就没有入场券。在光伏产业,我们是否可以类比一下?当前的晶硅主流电池技术PERC,成为主流技术花了4年,PERC 电池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12 年“863”专项推动国内产业化进程,2016开始替换BSF,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成为市场绝对主流,PERC主流持续了4年,2024年在Topcon的冲击下,将迅速跌出主流,PERC成为主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可以说8年时间,PERC时代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差,技术扩散快,设备厂商成为技术扩散的始作蛹者,后发优势竟然成为这个时期的产业特征,大力研发者吃不到技术红利,使得本来应该成为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很快沦为普通的制造业,更容易让贪婪资本疯狂乱投资,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全产业链亏损。作为PERC的主要继任者,Topcon在成本、效率方面很快大大超越PERC,在两年之内就成为主流,Topcon与Perc有同样的问题,技术扩散过快,大家一窝风上产能,产能严重过剩,新技术的红利没有吃到就进入低价竞争。HJT现阶段由于设备成本比Topcon高很多,整体产能规模比Topcon少很多,估计只能占一些市场。无论是Topcon还是HJT,比XBC效率还是差距较大,隆基HPBC现在可以做到比同款型Topcon功率高5%,如果成本能做到相当,则确实是下一代产品,所以可以将Topcon/HJT列为第三代,xBC为第四代。未来一年,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第三代刚刚登上主流舞台,第四代也来凑热闹了。Perc成为主流之后第四年Topcon才能同台竞技,而Topcon成为主流第一年就面临下一代技术的竞争,一方面Topcon内部由于技术扩散的原因,差异化少,竞争激烈,现在又面临下一代技术的竞争,这局面Topcon的投产者起初应该是没有想到的,毕竟以前大家对XBC的看法是虽然好,但是成本太高了,降成本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研究开发,所以没有实力和雄心者肯定会选择容易的Topcon扩产,现在有人竟然实现了自己认为很难或者不可能的事,对于Topcon产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光伏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大,一个项目动辄以数10亿计,一旦投入,转向就困难了,毕竟各技术路线之间的设备差别很大。以前PERC时代,只要投入设备产线就能开干,现在Topcon/HJT和XBC都是新技术,尽管Topcon技术扩散得比较厉害,但毕竟是新技术,还有很多技术和Know-How需要摸索,所以研发能力和费用是必须的,在Topcon内部一定会形成梯队。如果没有XBC的搅局,Topcon的领先者估计日子会过得不错,毕竟新技术还是有一定学习曲线的,如果有几年的红利期,那还是理想的,现在来了一个号称成本可以和自己差不都,但是性能确要高5%的竞争者,麻烦就来了。HJT的技术扩散没有Topcon那么大,目前还在技术攻坚阶段,但是参与者众多。xBC来说,由于大家对IBC的传统看法是技术难度大,降成本很难,参与者很少,目前只有隆基和爱旭量产了,但两家的技术细节差别很大,所以算是两个细分技术,隆基吸取了PERC以及Topcon技术扩散迅速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们在技术专利和设备链上做了足够多的布局,力图能尽量较长时间保持领先优势,专利的布局是否有效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设备生态链的布局应该能起到实际的效果,事实上,其它行业也有类似的实践,签独家销售、共同研发是常规操作,现在隆基已经量产了,其它家也在加紧研发,隆基自己说在HPBC上已经花了7年时间,大规模投入也有三年了,这样,估计其它厂商离隆基会有三年左右的差距,其实即使有了技术,技术最终要落地到产能才能使得技术变现,隆基目前产能HPBC产能有33GW,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会大规模扩张,到2025年年底达70GW,2026年达100GW。其它厂商目前的产能都在Topcon或者HJT,xBC处于研发阶段,当一年以后,其它厂商的xBC具有了量产能力,还有没足够的资金落地为产能,这是一个大的问题。7月4日,天合终止了2023年特定对象发行A股事项,原计划募资109亿投资20GW高效电池和10GW组件以及补充流动资金32.6亿,现在该计划估计搁浅了。7月10日,晶澳科技公告了募投项目的延期,原计划2024年6月建设完成的包头20GW拉晶、切片项目延期到2025年6月。股市融资这条路估计这一两年的难度很大,地方政府在当前的财政状况下也很难拿出钱来补贴光伏了,银行只会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发债得有足够的企业信用,钱紧张是必然的,这和时候看谁家底厚,谁还能维持现金流不过快流失,关键是现在是竞争下一个至高的关键时候,下面我分析一下一体化组件4巨头的家底以及它们可能的未来。

三、光伏一体化企业前景分析

我们目前认为一体化企业隆基、晶科、天合和晶澳处于第一集团,现在大家情绪比较悲观,认为第一集团必须倒下一、二家才行,做实业大家都很难,我们不能这么武断的下结论。能不能活下去,主要看公司财务稳健性,是否能熬过这个冬天,即使熬过去了,是苟且活着还是活得滋润,就看企业产品的赚钱能力了,包括产能、产品竞争力。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四家的财务稳健性,财务稳健性看点很多,我们只看关键的几点:现金储备(资本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融资能力)

资本负债率=(金融负债-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024年3月31日

资本负债率<0,可支配现金超过金融负债,表示处于无负债状态,10%~20%被认为理想的,20%~70%被认为是合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隆基、晶科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来说,隆基最理想,晶澳次之,晶科、天合则已经比较高了,当然,能借到钱也是好事,比较关键时候不能断现金流,家里有钱,无论是借的、赚的还是存的。

2024年3月31日现金储备

从家里的存款来说,隆基最丰厚,远远多于其它三家,这受益于隆基前两年在Topcon的投资的节制。前面没有花,现在就有底气了。

目前看,这四家熬过周期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在熬到恢复盈利的时候,在市场的竞争地位如何,这取决于产品竞争力和产能,其中产能是现有产能以及未来1-2年内有能力扩张的产能。

产品竞争力:在特定细分市场提供客户价值的能力,包括客户的价值获得和自己的成本代价,价值越大,成本越低,产品竞争力越强。

光伏市场细分,有地域的维度,如国内、欧洲、北美、非洲,有应用场景,如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当前的光伏市场细分做得不够,未来是否可以充分挖掘一下,不至于同质得只拼价格。细分市场多样化,是理想,未来2年估计不会与现在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姑且分国内、海外两个大市场,国内分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其中地面电站目前竞争最激烈,客户集中,分布式稍微好一点,毕竟渠道也参与其中。

光伏产品的竞争力,首先源于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决定了竞争力的天花板,厂家的经营水平决定了抵达到天花板的途径/速率,在同一时候,跑得快的赚钱,跑在后面的喝点汤或者饿着,跑久了就有人掉队。光伏目前发展路线有三条,Topcon、HJT、xBC,如前面所述,Topcon是目前的主流路线,大部分厂商选了这一路线,主要原因是技术扩散快,成熟得早。如果如隆基公开宣称到2025年HPBC可以做到成本与Topcon一样或者更低,功率又有5%的提升,则市场竞争将变成隆基与其它的竞争,隆基一人在前,后面跟一群Topcon内部厮杀。

除了产品路线决定的产品竞争力,最后落实的能否赚钱的是产能,2024-2025的产能取决于现在已有的产能以及未来有能力扩张的产能,我们先看看现在大家已有的家底,存款前面已经展示过了,现在看看大家已经拥有的电池产能。

现有的产能加上家里的存款,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测出2025年这几家的产能情况。

隆基的产能比较容易估,隆基自己非常明确的给出了2025年70GW HPBC(其中HPBC2.0 50GW),2026年100GW的计划,隆基自己有现金以及等价物543亿在手,因此可以相信他们可以完成。

晶科是Topcon的领先者,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2023年晶科已经有70GW Topcon,原来预计2024年底Topcon产能可以达100GW,能否如期达到,现在的市场环境以及127亿的现金以及等价物能否支撑晶科扩张30GW电池以及对应的组件?

天合押注Topcon与HJT,这两条路线都有较大的投入,Topcon产能相对保守,但是也有40GW,现在帐上有185亿现金以及等价物,原来计划募集109亿的定增被动中止,所以天合2024年底产能不明确,估计不会扩多少Topcon了。

晶澳一向以稳健经营为称,但这次Topcon产能建设得比较积极,2023年底57GW,排名第二,目前现金以及等价物在这四家中是最少的,只有72.4亿,产能按照规划,2024年将超过100GW,2024年要扩43GW电池片,对应组件也要扩,关键是有那么多钱吗?

到2023年底,中国12家TOPCon电池片落地产能达到382.6GW,其中四家一体化落地177GW,其它厂商达205GW。据权威咨询机构InfoLink的统计数据,至2023年12月底,已经明确宣布关闭或停产的PERC电池产能已达50.6GW,占总产能约10%。这意味着,目前业内现存的PERC产能还高达450GW以上。2023年年底HJT电池产能有54.2GW,HJT组件产能有65.5GW。到2023年年底,电池产能达900GW。电池产能严重过剩,必然有一个惨烈的出清过程,首先肯定是高达450GW的PERC产能要么升级,要么关停。在PERC产能出清的情况下,2024年年底电池产业有如下几种情况:

从组件的需求来说,2025年预测在600GW左右,以2024年年底的产能来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可以假设2024年年底产能几种格局:

1)彼此有能力扩张,则Topcon 510GW,xBC 80GW(隆基+爱旭),HJT 80GW,则高效电池达670GW,假设需求为600GW,其中PERC占10%,则这670GW产能抢540GW的市场,还是供过于求的局面。

2)部分企业出清,龙头扩张放缓,则Topcon产能约450GW,XBC 70GW,HJT 60GW,则高效产能580GW,假设需求为600GW,其中PERC占10%,则这580GW产能抢540GW的市场,还是供过于求的局面。

3)大部份企业无力扩张,则Topcon产能保持在2023年水平上略增,假设390GW,xBC 70GW,HJT 50GW,则高效产能510GW,高效产能再加上原来450GW待出清的PERC产能(或关停或升级)还是远远大于600GW的需求的,所以大部分PERC产能出清是必然的,在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产能继续亏损是必然,一直会熬到与需求相当的产能基本盈利的情况下,整体才达到动态平衡。

总之,光伏行业要回到由于某个环节供需失配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链供不应求的美好日子很难了,以后会长期维持在供应过剩的状态,只不过是过剩多少的问题,过剩多剩少取决于行业利润吸引力,如果光伏行业整体保持盈利,但是部分企业赚得多,部分企业亏钱,亏钱的慢慢掉队,赚钱的继续扩张,这种状态就会维持较长时期。

问题来了,谁会在过剩状态下赚钱,一定是性价比最优秀的产品赚钱,厂商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从而获得市场,同时,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产品成本,这样才能赚到钱,从而开起研发、建产能、赚钱的正向循环。

那大家肯定关心谁会留在光伏的舞台,从目前的状态来看,隆基状态最优,晶科次之,其余大家脑补,不敢妄加评论。

三、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有多远

光伏行业这轮周期,与以往由于政策调整而引发的需求下跌周期不一样,政策周期只需要政策进行纠偏和调整就能较快的调整过来,这一轮周期是2019年开启的光伏平价,需求主要由市场决定,在部分环节供需失衡的状态下引发的产能严重过剩的下行周期,政策肯定还是有用,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产业设立更高的进入标准,对资本进行一些限制,这些都会有作用,核心还是企业们本身,如果还是想后发制人,只想摘取别人的果实而自己不去研发创新,估计很难翻身了,所以,春天一定会有,但是你不一定能熬到春天,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预期的场景是慢慢的慢慢的,逐步依次焕发出各自的新春,一定主要是个体自下而上而不是整个行业突然就来到了春天。隆基说他们在2025年重回增长之路,祝福吧。

免责:本文不推荐任何股票,部分数据来自相关公司年报,部分数据来自网络公开数据,只提供大家思考的输入。

2024年7月12日 上午 于光伏行业黑暗惨淡之时,相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创新是走出困境的良方。

$隆基绿能(SH601012)$ $晶科能源(JKS)$ $天合光能(SH688599)$

全部讨论

今天 12:44

我也是这样想的

今天 12:00

深刻的分析,不错的文章。

今天 11:23

感谢总结,在光伏隆冬还在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