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业绩记录及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1

一、2022年业绩记录

年度收益率为+15.5%,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为-19.84%。

(说明:平安证券APP上显示的收益率+25.87%这个数据是有误的,在21年末参与了兴业银行的可转债配售抢权,所以21年末账户上有不少的兴业银行可转债以0成本记录,系统压低了期初资金而错误的提升了年度收益。)

今年是第一个全年账户无资金进出的年份,去年底看了房子所以在21年末就把购房款给转出来了。过去的年份,每年资金总是有些进出,虽然收益是显著的,但却没有记录下来准确的数字;现在好了,最大笔的开支已经完成,不需要从账户中取钱消费、且“场外注资”对于当前的体量已经毫无作用,只能依靠内生增长了,所以倒也想看看,从此开始的五年或十年,具体能达成什么样的业绩。

本年度主要的交易回顾

在21年末就依稀的感觉今年会很难,所以年初就选了一些经营稳健、估值合理、股息率较高的个股来作为防守,核心仓位是招商银行分众传媒,其他还有伊利股份建设银行等。

在一二月份高估值赛道股大跌的背景下,这些防守股还是正收益的。哪知道三四月份核心持仓的招行、分众纷纷雷了~~

先说招行,田行长被查,这是预料不到的。再说分众,本人今年上半年一直在深圳,3月下旬深圳由于怡情原因而静态管理了一个星期,但一个星期后就自由如初了!所以在听到上海也怡情严重的时候,并不觉得事态严重,深圳能够一个星期搞定的事情,上海就搞不定?结果上海用了两三个月才搞定,后续各大城市也爆发,分众就雷了~

3~4月份小盘股流动性更缺失,杀得更为惨烈,此前持续关注的几个小盘股在年报、22年一季度报超预期的情况下,股价依旧跌得很凶,所以在4月末一季度报披露后,把绝大部分的仓位都调整到三个业绩超预期而股价低迷的小盘股上面了,分别是:阳谷华泰醋化股份微光股份。4月末的仓位打满加上567月小盘股的持续大幅反弹,年度收益率一度上到了40%。

再后面8-9-10三个月的持续杀跌,让人情绪低落,也没有胆气去抄底巨幅下跌的港股和A股地产消费了。11月初的“防溢政测”大开放以及救地产的几支箭,是始料未及的,所以错失了11月至年底的港股暴力反弹、地产产业链反弹、怡情放开产业链的反弹。11月份趁着持仓也有小幅反弹,将持仓分散配置为收息类资产以度寒冬。

年末仓位大于10%的持仓有:华能水电长江电力富安娜永新股份中国神华

年末仓位偏小的持仓有:陕西煤业中国石化伊利股份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上港集团唐山港皖通高速双汇发展等。

 

2023年展望

对于2023年,个人持中性态度,即无牛市般乐观、也无熊市般悲观。

个人不认为短期内会有大的行情存在。从全球看:逆全球化在实质性的迈步,后续一些年份反而要提防更多的局域摩擦拱火造成的黑天鹅,CN要突破丑国的围堵还任重道远;从国内看:这些年的经济繁荣,本质上是融入全球经济+人口红利+房地产这个发动机上杠杠信用扩张,目前来看这个发动机停滞且会有挺长一段时间的反噬之痛。

个人也不认为现在应该空仓、低仓等待。毕竟拿着现金被通货膨胀给侵蚀、还要提防股市踏空,这两个风险让人挺不舒服;且现在的市场还是有一些标的能够满足一定潜在收益率,那么就持有这些高股息个股做个包租婆熬一熬,等局势明朗了之后再出击。 

二、一些思考

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十来年了,全职投资也四年有余,也算是见识过一些风浪了。最开始的一些年份,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气,觉得自己对财务专业知识和估值、商业认知、金融行为学和心理学等有一些优势,在个股操作上也是颇为激进;而近些年却越发的胆小谨慎,对市场先生有着越来越多的敬畏之心。

一些问题也处于持续性的思考当中,简单记录在此、暂不做详细展开,待以后有时间再分别做专项讨论。

1、 关于幸存者偏差

有时候会想,虽然自己投资股票这些年还是赚了不少钱,但真的是因为自己实力所致?亦或是运气好成为了幸存者偏差呢?

众多的个股兴衰 以及 众多鲜活的投资人翻车案例,让人不得不警醒!

先说个股:众多时代性的价值投资旗帜性个股,如四川长虹苏宁易购,而今皆不在;港股股王腾讯控股,从2020年的700多元仅一年半时间杀跌至200元,割肉出局者亦不乏人在。

再说投资人: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将一众大神打落在地,水晶苍蝇拍李杰、但斌、美国的木头姐,一个个让人大跌眼镜。

回到自己,过去一些年为了追求高收益率,单调个股、满仓满融都经历过,现在回想,这样的野路子,属于“高压力承受、高风险承担、追求潜在高收益”。现在资金已经有所积累,所以不能求快而是应该求稳,那么就需要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给自己建立好投资纪律,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操作,减少长期投资之路的隐患。

2、 关于投资体系

过去的自己在股市中更多的是“机会主义者”,也就是更看重个股机会,希望通过一次次挖掘有潜力的个股来实现高收益,对于长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较为忽视。后续将从如下五个方面构建更稳固长久的体系(暂不详细展开):

a、 整体仓位管控(评估市场整体的温度,根据收益风险比率来控制整体仓位。以前较为激进,即便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自己觉得个股有机会也激进操作,这样其实是事倍功半的傻事。)

b、 个股精选(对于产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格局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块还很是欠缺。)

c、 组合配置(只能相对集中,比如5-8个标的,而不能1-3个标的的绝对集中。适度分散可以在不降低长期收益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综合风险,毕竟巨幅回撤之痛,谁尝谁知道。)

d、 交易原则(制定交易计划、非计划不交易;增减仓需要拉开空间和时间,而不是情绪性/赌气性的把仓位一拥而上)

e、 情绪适配(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其实无论是个股仓位配置还是交易,都需要与自己的情绪进行适配。比如:仓位过于集中,则容易产生认知上的“执迷不悟”、找利好而忽视利空、难以客观全面的评估持仓个股而被“禀赋效应”所骗。又比如:如果交易上不拉开空间和时间,那么一旦被套且持续下跌,则容易六神无主没了后招。)

3、 关于“赚的是什么钱”与“交易”

投资中,我们到底赚的是什么钱?有一个说法是: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价值+周期+博弈”。

价值简单来说就是DCF逻辑,是这个公司长期的自由现金流/分红。但是A股的上市公司,就目前阶段来说,绝大多数仍旧是处于产业价值链的贫瘠阶段,比如苹果产业链的欧菲光歌尔股份,赚了真金白银回报价值给小股东了吗?并没有!这就从根源上决定了A股的游戏难度要大于美股。当然,从长远看随着国力崛起、产业链走向高端化,未来的价值(分的蛋糕)会更多,但短期很难奏效。

周期很好理解,同一个股票,熊市标价10元,牛市标价15元或更高,这样的收益来源需要从长周期的角度进行仓位把控,其来源的本质还是零和博弈/交易。

博弈就更直接了,就是零和的、纯粹通过交易把钱从一个人的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

本人大学念的财务管理专业,通过了CPA和CFA二级,对于价值评估和商业模式的认知还算是有些根基的,所以过去一些年,对于“价值”这个东西是有些执念的,而恰恰A股这个融资市场里面的价值贫瘠,一些有内在价值的标的其估值也往往高企。

后续,对于中长周期上的仓位管控、短期的网格交易等,也需要进行琢磨。比如一些有投资价值,但价值量并不那么显著和宏大的标的,比如中国石化,建立低的底仓然后配合网格交易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 投资模式的选择

过去多年的激进打法,其实是“高压力承受、高风险承担、追求潜在高收益”的模式,人很疲惫、压力大、承担的风险高,只是为了追求潜在的高收益,那么,往后是否转变为“中低辛劳度+中低风险承担+较为稳定可期的中等收益”模式呢?

最近研究中证红利指数VS沪深300指数,从中长期的全收益指数(加回分红)来看,沪深300的预期收益率是7%(6~8%),而中证红利指数居然能够跑赢沪深300指数4~5个百分点。 中证红利指数一年调仓一次、选取高股息个股,按照“股息率加权”而非市值加权,其背后逻辑有点像是“被动的高抛低吸”,一个标的涨得过多,那么股息率就下降了,下一年的仓位就调低,完成了“高抛”;一个标的跌得多些,股息率上升了,下一年仓位就调高,完成了“低吸”。

一个简单的高股息选股、股息率加权策略,中长期能够做到10%+的年化收益率,而且丝毫不用担心个股的暴雷、也没有太多的操作和辛劳程度,不得不让我思考,过去的那种“三高打法”是否需要调整一下模式?

关于“交易提升收益率”、“低辛劳度+低风险+中等收益”的模式探索等事项,也要在2023年进行实验和思考回溯。

 

2022年末,我的两位队友被新冠正面攻击,羊了,单间隔离!而我则是担负起牧羊人的职责,还要全天候陪同我三岁半的小崽子,真是辛苦不堪,新冠对我的间接攻击比直接攻击还要来得惨烈。

好在2022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开启。祝大家平安健康、其极泰来、诸事顺意!

$华能水电(SH600025)$ $富安娜(SZ002327)$ $永新股份(SZ002014)$ 

@Alpacino22 @星辉雪夜 @bigfatcat 

全部讨论

胜己2023-01-25 17:14

515180

做投资的雷老师2023-01-25 17:03

中证红利指数 对应的ETF有哪些?

我看就这个名字吧2023-01-06 08:27

我投资也快10年了,收益还凑合,投资观念认同,老哥加油。

将军1002023-01-04 19:50

今天建仓你的永新股份,同时持有富安娜,年龄越大越胆小。

胜己2023-01-01 20:04

都是跟老哥您学的

Alpacino222023-01-01 19:47

很不错了,我12月份被电风扇转的变形了,2023一起挖掘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