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3喜欢:0
回复@我就看看不睡话: 国泰君安证券发布于5月4日的报告指出,在不考虑任何拿地且保持当前销量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理论上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来消化目前的库存。该机构以统计局累计新开工面积和累计销售面积为基础,通过对车位配比、住宅面积等进行假设,得出结论:截至2023年底,纯住宅库存规模约为42亿平方米。若将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1.5年至3年,按5000元至1万元/平方米的收购单价估算,国内纯住宅库存的收购总额需要9万亿至30万亿元——全国性房地产平台一旦成立并介入“收储”,需要出资的规模有如此之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重大举措”真的是建立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平台,那么钱从哪里来,如何制定收购标准,后续如何运营房源,如何把控各环节潜藏的道德风险等,都是顶层设计时需要面临的挑战。//@我就看看不睡话:回复@openview:地方层面无力收储,这个事需要中央层面提供资金支持。
引用:
2024-05-15 10:57
只看到简中转发地方收储,没找到bbg原始出处,有看到的么?

全部讨论

借O大宝地交流一点东西
首先看看天风的观点:
天风认为此事“胜率低赔率高”,由于空间很大没必要左侧布局。
然而潜台词是:
这事早晚的事,也就是进入到了一个时间博弈阶段。
分割线。
其次,这个事的路径其实很多,分享一个看起来无关的实际案例:
青岛在李沧区开工了全省第一个配售保障项目,总投资额19.5亿元,规划建面16.3万平,楼面成本价为1.2万。
其中,8亿元是建安费用,其他的是土地划拨费用,“地不是不要钱”,8亿元已由国开行提供开发贷款。
周边二手的售价越位1.5万元,按照保本微利原则,1.3万基本是最低价了,不太可能再低,那么跟周边二手的价差只有13%。
问题是,配售保障不允许流通、有自己独特的退出机制:
“以原价+年增率回售给地方”
在这种机制下,配售保障是无敌的:大胆买大胆住,住够了加价卖回去,绝不会亏损。
衍生出一个问题:周边二手能低于这个价吗?
如能,是不是压根不用新建,只要按1.2成本收购即可?
并且这个收购价也是每年递增?
那么这个二手价,应该提前预支几年的增长率合适?
现在其实差的,就是:
“以市场化原则决定新建或收储,新建成本低就新建,收储成本低就收储”
只要过了这个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房价会被画出一条无比清晰的绝对底线,同时也有了一个估值的锚,超出锚定太多就有风险,接近底线就有价值。
分割线。
最后,个人认为国泰这个看法是比较“呆会计”的。
比喻1:
收购保绿所有流通股需要1200亿。(可能吗?买100亿股价就上去了)
比喻2:
树上10只猴子,开枪打死1只还剩下9只
大体就是这么个问题。
收储一旦开始,市场上的底价供应被有底线的消灭,价格预期便会扭转。
一旦扭转,不但观望的真实需求会入场,部分投资需求也会回归。
压根不需要去收如此多,也收不到。

05-15 11:14

估计会动用部分超长国债,仅需要提振信心,不需要全部卖完

05-15 12:38

国君的库存测算还有车库理论是一种假设,现在库存测算的很多,根本没人知道实际是多少。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库存超过2015年看,库存即没有悲观的那么多也没有乐观的那么少,我的看法是比国君测算更乐观一些。其实现在这样的测算指导投资意义不大,倒是销售变化(包括二手房交易)更能说明问题。具体到房企,更是天差地别,过剩再多的地方也有成交量,那些能把房子卖出去的就是重点投资关注标的。万科就是很不错的。
国君的研报个人以为在地产分析里是优秀的,还有现在国投证券的束加沛,其他的可作为参考,吸取不同观点

05-15 11:15

只要能影响预期就行了,不是没有购房需求,而是不敢买新房

05-15 11:12

不用全收了吧。只要真实的收了1成的量就很恐怖了,就能影响供需预期,让不敢买/置换的人参与进来。

05-15 11:17

42亿理论库存里真实有效库存能有多少,这个数值盲感偏高

05-15 13:54

当前超低销量基数下的预测没有太多参考价值,银行存款余额屡创新高,钱会自己找到出口